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人生的藝術化讀後感

人生的藝術化讀後感(一)

當我讀到朱光潛老師的「慢慢走,欣賞啊!」一文時,不僅想起了想起了我新買相機後隨手寫下的一些文字。我想我要學會的就是嘗試著去相信「每隻鳥都有心事,每條魚都有靈魂,每棵樹都在竊竊私語,每片雲都有自己的夢」之境界。即如朱老文中所描寫的一樣,真正做到——慢慢走,用心欣賞。

當初買下尼康D50的相機,初衷並不是為了去證明什麼,如果存心想在這個方面得到發展,尼康D50就顯得太寒磣了,擁有這隻性價比高的「一鏡走天下」的鏡頭讓我感到滿足,相信這個有著這好口彩的鏡頭名字,能給我帶來良好的開端。

可以說我對攝影的技巧技法是一竅不通。家裡和攝影有關的書籍一本也有,起初的日子,我是陪著尼康的說明書入睡的,後來逼迫自己參加了一個數碼影像的中級培訓班,然後我發現攝影的起步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去發現美並抓住這美的瞬間。在簡略的認識了白平衡和ISO後,我整裝出發,清晨的校園是我的首選。尋尋覓覓,我驚喜地發現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潛藏著「美麗的腳印」,蓮花池裡蔥鬱的蓮葉、潔白而艷麗的蓮花,花壇里芬芳的玫瑰、花團錦簇的山茶,還有那迴廊里蔓蔓枝枝、深深淺淺的紫藤蘿……每一回曼妙的風姿都讓我禁不住地按下快門,我的相機也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每一朵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測光、不同的光圈……我重複地按下一個個快門。在細微的對比中,我感受著收穫與快樂。

以後的日子,工作一天天忙了起來,轉眼好幾個月沒拉開我的樂攝包了。包從家裡背到單位,再從單位背回家,最後靜靜地躺在了書房裡。

可我卻驚喜地發現自己有了一個潛移默化的細微轉變,我開始學會有意的去觀察這個世界了,正如朱老文中所述的:「藝術的創造之中必寓有欣賞」,那樣生活也是如此,需要我們去觀察生活而後學會去欣賞。觀察不需要帶著笨重的相機,這時候眼睛就成了我的相機。多少個晨昏中我用眼睛去「拍攝」著一幅幅作品,找尋那些可以讓我感動的剎那。上下班的路上,我的視線定格在菜場路口席地而坐的買賣舊家電的「外來人員」中,遊走於小區門口三輪車上打短工的「民工」之間。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升起,他們就三五一群地守候在那裡,溫暖的陽光斜斜地照射在他們臉上、身上,炫目的光影中,折射著他們對生活的期望與憧憬,但更多的卻是艱辛與無奈。我用眼睛拍下這些瞬間,期望與憧憬,艱辛與無奈都在我心靈的底片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一次次對生活的感觸,讓我和朱光潛老師有了情感的共鳴,我真實地體會著他的見解:每人在某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每種景物在某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都有著它的特殊性。攝影正是如此,光影的毫釐之差,亦是攝影的微妙所在。不斷地琢磨思考後,我真正懂得了:離開平凡的人生便無所謂藝術。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小事,這一切需要我們去觀察去發現。

日子一天天過,我無窮大的「心靈優盤」中,底片也越來越多:小到一隻在校園裡飛舞的美麗粉蝶、偶然落在窗台上張牙舞爪的「星天牛」,大到秋日裡沒有絲毫雜色的藍色天空、夏夜裡江邊波濤洶湧的拍打著岩石的巨浪……因為有了攝影,有了觀察的樂趣,我的生活也越來越有情趣,在這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悟出了生命的真諦。把這種生命狀態流露於語言文字,就是好文章;展露於攝影,不就是驚世之作嗎?

由於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時間太少了,我的攝影技術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在朋友們的飛速進步中,我顯得相形見絀。但我並不後悔,攝影對我而言只是一項「運動」,一項和打桌球、跳舞、游泳一樣平凡的「課外運動」。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單純地為了攝影而攝影,而是為了去關注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麗元素」,希望自己有一雙慧眼以獨特的視角去觀望周遭的種種,以求達到朱光潛老師贈言中所說的境界:慢慢走,欣賞呀。我想,我是的;並將一直會走下去,欣賞下去。

人生的藝術化讀後感(二)

老師課上問如何理解人生的藝術化,當時並沒有認真思考。下課後回寢室的路上,又想起來這個問題,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按照朱光潛的理解,人生的藝術化在於和諧,那麼人生應當不存在絕對的藝術化,因為人生本身就是矛盾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人生應當是具有藝術化的,他的生活豪放灑脫,他做他喜歡做的事,但是他的生活就是和諧的嗎?他就沒有煩惱嗎?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再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的秦檜,他因為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岳飛而遺臭萬年。然而這樣的一個人卻詩文天下,這樣看來他的生活也挺藝術的。那麼憑什麼說李白的人生藝術化而秦檜的就不藝術呢?

我是這樣理解這個問題的:這裡我們說的是人生的藝術化,而不是生活的藝術化。想達到生活的藝術化很簡單,想達到人生的藝術化卻很難。

以上我們說的是大眾標準的藝術化人生,其實有些人生並不為大眾讚賞,但是依舊具有它的藝術性。比如有些人工作並沒有什麼成就,生平也沒有什麼突出貢獻。既沒有日復一日的默默奉獻,也沒有剎那間人性光輝的閃耀。但是他過得充實、歡樂,雖沒什麼建樹卻扎紮實實,這樣也是一種藝術。

最後,我想說的是:人活著,無論怎麼活都可以活得很藝術,就算沒有達到人生的藝術化,生活有點小藝術也是很好的。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說人生要懂得發現美。說白了,人活得樂觀了也就活出了人生的藝術

這幾周一直學仰望星空這個專題,當年我高考的作文題就是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當時寫得一塌糊塗。高考結束後的夜晚我常常仰望,只看到「空」,卻不見「星」。可能是城市的燈光讓人看不到星星,正如當今社會太多耀眼的事物讓人無法看見所謂的理想。

人生的藝術化讀後感(三)

生活這個詞語,我們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義?()也許我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拚命地想要獲得些什麼,或者將自己緊緊地束縛於某些東西之中,亦或是過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語堂《生活的藝術》這本書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煙霧繚繞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諦娓娓道來的人。在這本書中,林語堂從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寫下一種藝術。

在我們一生中,有很多失敗和成功,也許我們還在為一時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為一次小小的失敗懊惱不堪。但是我們到底懂不懂什麼才是失敗,什麼才是成功呢?很多東西都會成為過往雲煙,不復存在。今天這個時代,有多少人被名利這些瑣碎的東西蒙蔽了雙眼?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為他們不懂得生活。名利這些虛浮的東西都不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重心,這些東西只不過讓生命失去應有的價值,甚至讓我們失去更多可貴的東西。林語堂傳承著那一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棄」二字,很多人就蹙緊眉頭。我們緊緊抓著一些東西,回首的時候,我們得到了什麼?所以有時候放棄是一種智者的表現。對於許多人來說,放棄手中的錢財,功成名就的地位等一些無疑是最艱難的抉擇。可是這些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這些似乎看上去是讓你的生活富足了,可是你的心卻累了。放棄往往比占有會擁有更多。放下了羈絆和痛苦,才會有自由可言。「享受悠閒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閒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閒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林先生這樣說。親近大自然,珍惜我們身邊的人,安靜地閱讀一本好書,品嘗美味佳肴……得到的就是最簡單最質樸的快樂。

以前就很嚮往週遊世界的旅行,在沒有看這本書之前,我認為這樣就是旅行。其實不然,「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於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裡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現在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去旅行,但是這才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不束縛自己,讓自己的心更加自由。雖然很難到達這樣的境界,但並不是一定要追求這樣的效果,這也是林先生告訴我們不要凡事都追求完美的理由吧。只要我們領悟這層意思,我們試著去靠近,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這個年紀的我們,沒有太多的閱歷,生活二字也不會有很多的感悟。但是合上這本書的那一刻,又明白了不少,此時自己的心愈發地澄明。《生活的藝術》仿佛是一束光,指引我們從庸俗到優雅,我們的靈魂從卑微走向高貴,從理智走向情感。

其實無論你現在是以何種生活方式生活著,但是切勿讓自己痛苦,掙扎,被牽絆。快樂地度過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