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海子的詩讀後感

海子的詩讀後感(一)

讀海子的詩歌,我能莫名的感動,不知不覺被海子詩里透漏出的對生命,對自然的熱愛所深深折服。記得剛剛讀《活在珍貴的人間》時,我莫名的哭了。確實是這樣啊,我們活在人間,活在自然中。享受著自然賜予我們的一切。裡面的這樣幾句話,我覺得所述道理尤為深刻。他說: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一層層白雲覆蓋著,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徹底乾淨的黑土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泥土高濺,扑打面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讀完這首詩,我覺得生命是如此溫暖、純潔而親切。活著是幸福的,能感受自然是幸福的。

給我印象最深,感觸最多是他的大愛,博愛的思想。我覺得當今世界正是缺乏這種思想,人人都為了自己的有一點蠅頭小利,忽視了人際關係的培養,忽視了熱愛這個世界。所以當我讀到《五月的麥地》時,我徹底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個性。《五月的麥地》是海子的一首現代詩歌。這首詩寄託著海子的烏托邦的理想,他希望四海之內皆為兄弟,大家相親相愛,互尊互敬,並且過著甜美的生活。他說:全世界的兄弟們,要在麥地里擁抱,東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內心世界是十分複雜而矛盾的。現實與理想、物質與精神,在他的詩歌中,呈現出一種不和諧的對抗狀態。「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以理解為海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這個世界單純而美麗,浩淼而開闊。這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美好境界。

海子的詩歌還有好多,好詩也還有好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了。讀後會很有感觸的,建議大家去讀。也許我還讀不懂海子,但從他身上我確實明白了許多,改變了許多。關於海子的臥軌,歷年來總是眾說紛紜,我不知道該信服哪一種說法。我只知道,我喜歡的海子,就是那個喜愛自然,心中有著大愛的詩人……

海子的詩讀後感(二)

我從小就很喜歡散文詩歌之類的,尤其是比較文藝一點的。以前讀過一遍《海子詩全集》,記得當時感觸特別多,但時間一長,記憶也有些模糊了,最近又抽出時間來讀了一遍,感觸頗多。

海子原名查海生,生於1964年3月24日,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我最喜歡的是海子的短篇詩歌,這些抒情短詩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閱讀海子的這些詩歌,我能深切的體會到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詩里,有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有對「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對愛情來臨的幸福禮讚,也有對失去愛情時的痛苦憑弔。當閱讀《活在珍貴的人間》、《你的手》、《寫給脖子上的菩薩》、《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時,那些熱烈而洶湧的詩情就撲面而來。但這似乎還不是海子詩歌最動人的地方,要體會海子最具個性和才情的詩歌內涵,就需要閱讀《亞洲銅》、《麥地》、《麥地與詩人》、《五月的麥地》、《祖國》、《黎明》等詩。

海子的詩讀後感(三)

讀海子的詩,但是大多數都是一種難以名狀的快感,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表述,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把這種快感用文字表達出來。希望你再看完我的文章之後,最起碼明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什麼意思,它究竟是在什麼地方打動了你?海子以及海子的詩歌,想必大家很多人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想最好還是先介紹一下他。 他說;「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這句話的背後有煌煌300首高質量的抒情詩歌和一系列的詩劇和長詩。這些作品經他的友人整理,被命名為《太陽》七部書。大家可以想一下,「書」這個深不可測的名詞,可以成為一種形容詞,只有總結了人類經驗構成的大作,才能夠成為書。比方說:《新舊約全書》、《亡靈書》等等。從這個角度,暗示出對海子的詩的一種很特殊的理解。廢話少說,直插正體。「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先看全詩第一段。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一首十分獨特的詩作。它平白如話。好像詩人,就是你的好朋友,在告訴你他今後的打算。無論什麼人,尤其是在朗誦的時候,一定會被這首詩打動,但說不出為什麼。這就是一種境界。北大教授姜濤在分析海子的詩時,稱這種境界為「顯示出了一中對語言性質的特殊敏感,並把這種敏感轉化為一種創造性。」

首先從標題上講,「春暖花開」四個字,大家不太會用吧?太濫俗了。感情表達得非常直白,讓人不大能接受。一般人在寫作的時候,都不會使用「春暖花開」、「奼紫嫣紅」之類的辭彙,似乎這是你修飾性辭彙量貧乏的標誌。更不要說是寫詩了。海子卻大無畏的將這些「大俗」的元素引入詩歌,作為標題,本身就給人一種撞擊和一種撲面而來的新鮮感。一下子確定了整首詩的抒情基調。我們從矛盾的特殊性抽象出普遍性來,打破所謂「詩意」與「非詩意」的界限,將「日常用語」、「大俗的修辭」、「日常名詞」納入詩歌體系之中。這是海子的拿手好戲。正如海子本人所說「詩歌是一場烈火而不是修辭練習。」()

再而開頭第一句「從今天起……」,我們經常這樣說,比方說我,經常作計畫,經常用這種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痛改前非。有一次成功嗎?沒有。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這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句式。冠之以幸福,這給我們的感覺恰恰就變成的幸福的一種不可能感。但是這個語調卻是天真的,似乎他正在憧憬著未來的希望。悲劇,悲劇,出來了。幸福本身這種東西在這個句式中已經被毀滅,再加上一種天真的憧憬,這不是悲劇是什麼?魯迅說的。再看下面,「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個人認為這裡的「餵馬」、「劈柴」、「糧食」、「蔬菜」等等的辭彙,並沒有太多的象徵意義。只是把上面的「幸福」日常化、具體化、親切化。尤其是「糧食和蔬菜」,都是被一般的詩歌,甚至帶有抒情的載體說排斥的。在詩中出現的,往往是「玫瑰、丁香、橡樹」等高貴、天生帶有抒情性的辭彙。郭敬明最喜歡用「香樟」,這些植物,天生下來就是為人所觀賞的,觀賞是建立在溫飽以上的一種審美。「糧食和蔬菜」是有關吃喝拉撒的植物。但正如孔子所說「食色性也」,往往這些辭彙才能真正激發出人內心原始的一種共鳴。這裡不得不提到的是海子的「麥子」。「麥子」是海子詩歌的一個重點意象。競相書寫「麥子」一度成為詩歌的風尚,有人戲稱為「麥子大豐收」。它的抒情短詩大多以鄉村經驗為北京展開,用抒情文字構造一個質樸、夢幻的世界,主要的意象為天空、河流、土地、黑夜、麥子、村莊等具有原型意味的元素性形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