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零缺陷工作讀後感

零缺陷工作讀後感(一)

近來,在工作之餘,閱讀了有中國精細化管理第一人之稱的汪中求老師所著述的《零缺陷工作》,書中通俗的文字和詳實的案例,讓我在接受零缺陷管理思想的同時,也對領缺陷工作的管理理念有所感悟。

閱讀全書我們不難發現零缺陷管理理念有一個核心,那就是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零缺陷管理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確,每個人都堅持第一次做對,不讓缺陷發生或流至下道工序或其他崗位,那么工作中就可以減少很多處理缺陷和失誤造成的成本,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也會顯著增長。

第一次把就把工作做對,包含了三個層次: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事和第一次就做正確。因此,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三個因素缺一不可。形象一點的說,日常管理工作就像開車,首先控制系統必須是好的,要確保開車過程順暢,還必須有良好的交通規則的支持,也就是保證體系必不可少。控制系統做得再好、日常規程制度手冊編得再精美,但如果沒有人執行,那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

審視我們的日常管理工作,我們的領導到處不停地巡邏,發現“火災”,然後及時撲滅。爭論、罰款、加班以及現場中一群群的救火隊在馬不停蹄地跑來跑去,似乎這一切都已習以為常。如果我們仔細統計分析,將會發現其中大部分問題是驚人地相似,卻日復一日地重複發生著,每發生一次就會重新再解決一次。假如我們在工作中能夠時刻做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就不會出現“後患無窮”,也就不會浪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彌補和補救。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這是企業追求的一種管理境界,也是企業員工必要的工作標準。作為一名企業員工,怎樣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做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呢?書中總結為十二個字:態度、努力、敬業、認真、細緻、專注。

在工作中,要實現個人業績的提升,態度永遠都是第一位的。零缺陷的工作標準意味著任何時候都要滿足工作過程的全部要求和標準,這既是個人內心的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是個人在工作中不向低標準妥協的體現。心態決定成就,當一個人擁有了積極的心態,他就能在工作中體會到樂趣,進而積極地應對工作中發生的大小事情,做到零缺陷。

成功與努力是分不開的,在每天紛繁的工作中要做到零缺陷自然也不能缺少個人的努力。眾覽古今,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天才巨擘,他們所取得的非凡的成就與個人努力密不可分。我們每天都在盡責完成自己的工作,但這最多只能算做好本職工作,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每天比別人多做一點,就可能成為優秀的人。雖然只是多了一點點的努力,但是這“一點點”,卻能決定你成功或平凡。

敬業是個體以明確的目標選擇、樸素的價值觀、忘我投入的志趣、認真負責的態度,從事自己的主導活動時表現出的個人品質。可以說,一個能做到零缺陷要求的員工,必須首先是一個敬業的員工,因為敬業是最完美的工作態度,只有敬業的人,才能夠在每天單調、重複的工作中找到樂趣,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並做到任何工作都符合要求和標準。

每個人都渴望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但是光有“渴望”這個動力源還不夠,還要努力去行動。同樣,要做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光有態度和敬業精神也不行,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做到認真、細緻和專注。

零缺陷工作標準要求每位員工具備認真工作、細緻待物、專注目標的優良素質。構想一下,一個連辦公桌物品擺放凌亂、對待工作“差不多就行”、對待上級分配工作總是挑三揀四的人如何能夠達到零缺陷要求。所以,要想做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需要每位員工能夠把態度、努力、敬業、認真、細緻、專注與實際工作相結合。

做對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這是一條簡單的道理。重複做同一件事情,就是浪費,就是低效,就是阻礙團隊績效與公司正常發展。大到公司戰略選擇,小到櫃檯日常工作,都必須強調“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理念與要求。零缺陷管理的思想體系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坐而論道,道而行之”。也就是說,理論來源於實踐,同時要指導實踐。只有付諸於實踐,才可能取得理論與實踐的高度一致。

零缺陷工作讀後感(二)

最近讀了一本《零缺陷工作》的書,其中提到的很多觀念深受啟發。

其實“零缺陷”這個概念最早是1961年一個叫菲力普。克勞斯的質量管理專家提出來的,他指出“零缺陷是質量績效的唯一工作標準,改善質量的基礎,使每一個人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但在傳統的觀念里,“零缺陷”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一直以來,人們認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句話便否定所有的“零缺陷”,於是人們常會找出各種理由,來原諒我們在工作中所犯的錯誤。

的確,人的一生誰也不可能無過,但是因此而否定了“零缺陷”的目標和觀念,不能不說是一個群體的可悲之處。就像書中所說的,“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與在第二次、第10次把工作做對是一樣的,錯誤只是一個機率問題,並不因為是在第幾次就會有不同”。是啊,憑什麼就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呢?沒有人能做到一生無過,但問題是:如果不以無過來要求自己,那么這個過的最低要求又是多少,1%,2%還是10%?實際上,不管是百分之幾,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最終大家的出錯率一定在最低要求前後出現。那么,為什麼不能把目標定在“零”呢?其實很多的過錯,就是由於我們日常工作認識中的一些誤區或忽略造成的,只是忽略得多了,就成了一種常態或認識中的一種真理——不出點錯怎么能叫真理?

我不是管理者,但作為醫院辦公室工作的一員,不由得聯想到當前我們的醫療衛生工作和醫患關係的現狀,也許醫療衛生工作更應該推行“零缺陷”的管理模式和工作目標!因為作為醫務工作者,你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或認識上過錯,就可能導致生命無法承受之輕的損失,這樣的過錯或失誤是我們無法承受的。近些年來,醫療糾紛呈快速增長趨勢,醫患關係緊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醫療服務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醫療缺陷和服務缺陷。如果每個醫院都能實行“零缺陷”管理,毎個醫務工作者都被灌輸著“零缺陷”的工作目標,在醫療服務各環節(診斷、治療、護理、預防)及各層面(醫療層、護理層、技術服務層、後勤保障層)實行“零缺陷”管理,加強培訓、教育,不斷增強醫務人員的管理意識、責任心,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真正做到醫療護理零缺陷,醫患溝通零距離、質量管理零投訴,才能避免缺陷的發生,才能真正讓老百姓滿意。

零缺陷工作讀後感(三)

最近讀了由汪中求和朱新月聯合著作的名叫《零缺陷工作》,感觸很深,深受啟發,被作者的觀點深深吸引和折服。其中第一篇第一節就寫到:態度永遠是第一位的。僅僅一個開頭就把工作的精髓寫到了點上,也讓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專業水平。

就工作態度問題,我願意追隨作者的觀點表述下我的看法。我認為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視工作的人。不管工作是大,是小,是重還是輕,是機械般地簡單還是搞火箭般地複雜,都需要有個人去完成。在完成一件工作前,工作並不會自主選擇完成它的人,工作本身也無法決定選擇他的人是高學歷還是文盲,只有那個完美地完成工作的人才被真正地認可。而我們人是有思維的,有選擇能力的,在我們挑選一件工作完成它之前,首要有的態度就是:我要做好它。而不是僅僅簡單地認為,這是分配給我的任務。你願意做一項工作和願意做好一項工作是有本質區別的,你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決定有什麼樣的結果。

那么如何做好一件工作呢?首先你得熱愛自己工作。就像作者所說,像愛自己一樣來愛自己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將把同樣的愛回饋給你。一點都不錯,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並為此投入全部的熱情,當你收穫的時候,那份成就感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給我們身心所帶來的愉悅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其次,要做好一件工作要了解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要如何才能完成?是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來完成面前的這項工作?只有解答了這些問題才能開展,否則就是盲目的。只有了解了眼前的工作,才能駕馭好它,以免在今後的工作中出現失誤而可能造成重大損失。那么,了解工作靠什麼呢?還是態度。取決於你是否有細心,耐心和恆心像對待孩子一樣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其實,在你能力範圍內的工作,要完成一點都不難。也許你也很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質和程式,特別是對於一件日常機械性的工作,甚至你厭倦那種一成不變的手法和日復一日的毫無創意。但是這種了解是膚淺的,你該了解的是這項分解後的工作對於整個生產線的重要性。或者這件工作是腦力勞動,那么更需要你發掘工作本身背後的意義。簡而言之,讀懂你的工作,才能給你帶來樂趣。()

最後,做好一件工作要正確看待工作中的產生錯誤。有句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於是每個人給了自己犯錯的機會和可能,也輕而易舉地原諒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誤。這是絕對要不得的態度,並不是每件工作都有讓你犯錯的機會。如果那件工作有允許犯錯的機會,那你該為自己的失誤感到羞愧。因為你挑戰的並不是一件高質量的工作,是羞辱了你本身的能力。所以,但凡自己出現了工作失誤,我們要為此反省和考察,到底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如何避免。

總而言之,態度決定一切。在面對工作的時候,態度能幫助我們確立和提升人生的定位,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工作和工作以外的人事。以良好的心態開心地度過擁有工作的每一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