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教育雜誌讀後感

教育雜誌讀後感(一)

閱讀是一種享受,閱讀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途徑,一本小小的書中蘊涵著很多豐富的營養,它滋補著你的精神世界,讓你的知識層次漸漸增高。我再次閱讀了幾本《幼兒教育》雜誌。

《幼兒教育》雖說是一本雜誌,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這本雜誌中有很多內容如:「方案研析」、「教養筆記」、「保育之窗」、「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很深動,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其中「教養筆記」內容中的一篇文章讓我很感動,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圖書架旁的碎紙片」,講述的是老師在教室的圖書角上擺了很多新的圖書,可是總是發現有書被破壞的現象,為此老師利用了晨間談話對孩子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可是沒過幾天還是有這樣的現象,老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孩子們為了摺紙飛機玩,於是,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作業紙好方便孩子們摺紙飛機。可過了幾天,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老師再次找出了原因。原來孩子們有了紙飛機的需要後,看上去老師已經給予支持但是這種支持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願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細緻的思考,發現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地、不同大小的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想想自己班的孩子,在看圖書的環節中有很多跟這裡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們老師處理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有時候由於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這些需求,看了這篇教育筆記後確實讓我們感觸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幼兒教育》雜誌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

教育雜誌讀後感(二)

在這個暑假中我閱讀了《教育導刊》和《幼教博覽》兩本雜誌。雖然看得不是很多,但我從這兩本書中頗有收穫。

《教育導刊》是一本國內外發行的一本書,裡面都是國內外專家對幼兒教育、成長的一些見解。

是啊!等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的給孩子們搭建適合其發展成長的空間,多留點「時機」,以便孩子們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與體驗。或許他們現在還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可是我們可以給他們機會呀!我相信這樣的孩子會更好的成長起來。

書中一位專家談到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的著作《陶行知教育名著》對裡面的「生活即教育」談了自己的體會裡面說到:

生活化的教育內容: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貼切幼兒的實際需要,適合幼兒實際發展的,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否定一切資源。

生活化的教育環境: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幼兒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本文來自讀後感吧

《幼教博覽》雖說是一本雜誌,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這本雜誌中有很多內容如:「教育經驗」、「家長對對碰」、「健康廣場」、「家長方略」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很深動,其中的「教育經驗」一欄,最值得我學習,對於一個只有三年幼教經驗的我來說,其實很需要從書中或老教師那學習到更多更好的經驗,從而充實自己,不斷使自己進步、成熟,在《幼教博覽》這一本雜誌中可以尋求到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狀態和教育整合方法。

其中有一篇文中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這篇文章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後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教育雜誌讀後感(三)

看讀者,其實已經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閱,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著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於醒了。可是醒來後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在醫院裡,弟弟卻一直以為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著他。從哥哥25歲到現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院裡。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為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裡,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裡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