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數學教育教學類讀後感

數學教育教學類讀後感(一)

最近我拜讀了《數學教學的激情與智慧》這本書。看完之後,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學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傳道、授業、解惑,做為一名老師,這本書對我的啟發非常大,通過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教學是需要激情與智慧並存的,根據書中舉的許多教學的案例,我也試著教學生,效果相當好,尤其是互動的部分,充分調動了孩子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智慧。因此我將我的感受做如下概論:

一、讓學生動,激發創新興趣

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抓住學生們好動、好奇、求知慾強的心理特徵,加以適當地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動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實際生活情景之中,讓我們的數學問題具有生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書中運用的通過講精彩故事、故布疑陣、運用幽默等。「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條件,創造出適合學生思想實際、緊緊圍繞教學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問題情境。

2、寓教學內容於遊戲之中。在遊戲中學生們的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讓他們在動中學,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本書中《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課例與評析》中,採用了「拼圖遊戲」「摺紙遊戲」來加強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辨認能力。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對這些圖形的特徵進行比較的過程。既有獨立思考的快樂,也有合作學習的愉快,真是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生命美。

3、根據數學教具直觀性的特點,引發學生好奇、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數學教具的直觀印象,常常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有助於他們理解、掌握有關知識。

二、讓學生想,培養創新思維

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數學史上的「費馬猜想」、「歐拉猜想」、「非歐幾何」等,不知曾激發了多少數學家的創新熱情!在生命化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應對學生的大膽猜想給予鼓勵,學會賞識,愛護學生的獨特思考。要知道,學生猜想的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形成這種意識與習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也恰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聯想。聯想是創新思維的翅膀,讓學生學會從已有的知識入手,採用由此及彼、化生為熱、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化部分為整體的思維方法。把一個未知的問題轉化到已知的問題。聯想是從一個數學問題到另一個數學問題的心理活動,即尋找一個我們熟悉的相似問題或者找到與題目接近的原理、方法,變通運用這些知識,從而使問題獲解的過程。學生們通過聯想——轉化——解決的學習過程,既培養了創新思維,又深刻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之美、成功之樂。

三、讓學生「炫」,增強創新意識

學生們都愛表現,希望在學習上能得到別人的關注、肯定、讚賞,但苦於沒有這樣的機會,於是,我們就可以多創造一些機會來讓他們「炫」起來。讓學生們「炫」,炫出他們獨具個性的風采,讓他們在「炫」的體驗中增強創新意識,加深對數學之美的感受。

要放手讓學生「炫」。教師要解放思想,相信我們的學生,他們的潛能是令人難以估量的。如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已出題,編題考考其他同學,其他同學有疑問的或不懂的還可以舉手向「小老師」請教,學生們在出題、答題中既肯定了自己,又得到了同伴的讚賞,他們就會學得更加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同時在出題、答題的過程中,他們也鞏固了知識本身的內容,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對數學這一門學科的生命意義之所在也就更有自己的心得。

通過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面旗幟,要讓生命教育落實在學校生活之中,落實在課堂之中,就需要創造生命化的課堂、生命化的校園。在教學中老師要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的、開放的課堂。

數學教育教學類讀後感(二)

第一次聽課後,梁校長給了我一份——《國小數學教學研究》。到目前為止,雖然我唯讀了一遍,但其中提到的一些說法和提供的實際案例,確實讓我有所感悟。

「數學概念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去學懂的。」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數學」。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同樣需要學生親歷和體驗。老師「講」出來的概念大多會成為學生的短暫記憶或學生做題時硬記的方法,而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掌握,不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形成,不斷積累、漸進,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才會轉化為學生內部的認識。同時,也需要學生在不斷的運用中進行鞏固,在鞏固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這樣才可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才能把已學知識進行遷移,達到知識的延伸。

「有效地提高計算能力,必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和計算能力的形成同步發展。」

很多知識在我們看來是簡單的、容易的,但是如何把這些我們一看就懂的知識、方法通過教學轉變為學生的思想、思維方法正是作為一名教師所要深入思考的。教導學生就需要老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就要我們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情感態度,心理特徵等等。例如: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就要通過演示、操作等方式直觀地進行教學,逐步培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在計算的教學中,同樣也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就像課件中提出的小學生計算錯誤的歸因,也是我們需要了解和總結的。小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跟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也是有很大關係的。知道出錯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安排教學環節、內容、重難點等等。

現在,對數學教學還處以十分表面的理解,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對數學教學有越來越深入的認識。

數學教育教學類讀後感(三)

這本《國小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來到我的書架上已有幾年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有關數學教學的書,我細細地讀過一次,翻閱過許多次,不管哪一次,都能帶給我新的感受,教給我許多國小數學教學的方法經驗和理論指導。()

在本書中,分27個專題,針對國小數學教學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編寫了教學目標的制訂、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評價的改進以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等方面的內容。每一章有主題內涵、案例描述與評析、觀點與思考、資料連結這幾項內容組成。「主題內涵」主要從理論上作簡要的闡述,幫助教師明理解惑;「案例描述與評析」結合豐富而典型的課堂教學實例進行詳細的描述與分析,把先進的理念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教學行為;「觀點與思考」是在案例描述與分析的基礎上,對「主題內涵」作更為具體的分析與思考,有的還提出一些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資料連結」系統地收集和摘錄了與該專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資料,幫助教師更全面地了解該專題研究的進展情況。看了以上的內容安排,不得不感動於這些數學教育的領路者們為了把我們這些尚算不上成熟的數學教師領進數學教學的大門,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這是一本可以放在枕邊、案頭時時細讀、經常查看對照、引領教學實踐的好書呢!而我的表達尚不足以說明這本書的優點和它給我的收穫,只能簡要記錄一點自己的感想。

一、目標設定要合理、清晰、可發展、可實踐

以前我只知道參考書上有目標,備課時抄過來就可以了,也沒做多大的研究,以為自己備的課能完成這些目標就可以了。原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教學目標不但重要,甚至於教學目標沒有定好,一節課設計上下來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呢?要想有高效的教學效率和效益,教師心中一定要有一個精心設計好的教學目標。胸有成竹,才能放手做好。

教學目標一般包括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三個層次。教學目標劃分成「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在擬定教學目標時,必須從整體上著眼,牢牢把握住學科教學總目標,還要以單元目標為依據;在設定目標時,還要考慮到三維目標的實現,不能像過去的數學教學只重知識和訓練,而沒有考慮到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只重結果不重學習過程。

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在目標設定時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學生學得塌實、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要如蜻蜓點水,輕輕掠過,在學生心裡留不下什麼痕跡,反而手忙腳亂,哪一個都不到位,所以要根據內容有所側重地設定目標。而這取捨之間如何把握,卻正是需要教師去研究的地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教學目標擬定這一塊內容的編寫中,針對數學教學的六個核心問題,一一闡述如何在教學實中實施,實現目標。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擬定好教學目標,根據目標開展教學,要做到上課時心中有目標,這目標又能立足學生基礎,關注學生未來的學習,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使我們的課堂更人性化,更加精彩。

二、教學內容要有價值、能促進學生思考

「學習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理念指向的不是數學內容本身的價值,而是教師如何使數學內容相對學生實現其價值的教學藝術。從這句話中,我們能讀出數學內容的價值是教師的教所賦予的,這種「教」一定不會是簡單地灌輸、枯燥的題海戰術。

新課程的教材非常靈活、開放,數學學習內容基本是用一個情境的形式展現出來,而書上的情境圖對於初接觸教材的老師特別是新教師來說,卻是有些摸不著邊的。面對數學材料,我們需要考慮很多問題:這個圖要給學生展現的是什麼學習內容;要設定哪些學習目標;目標設定要在哪一個高度,太淺或太深顯然都不適合學生;如何使情境以一種動態的、有利於學生有層次地學習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如何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內容,使教學素材得到最好的開發套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收穫,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學得積極、有思考、覺得數學是有用的,等等。很顯然,價值來自於老師的思考和選擇,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藝術可以幫助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有價值的數學必定是能促進學生的思考,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的,這是我一直堅信的一點。在這些年的數學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到,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那麼重要,而又是那麼困難。那些個學不好的學生,費盡你九牛二虎之力,累死你多少腦細胞,從生活中從數學上舉了那麼多例子,他依然是不開竅,明明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他無論如何就是想不明白。在聽過一些成功人士說到自己對數學一竅不通時,我逐漸釋懷,也許有些人天生沒有數學頭腦,沒辦法學好數學,但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沒有天賦。即使如此,我依然相信,雖然先天不足,但通過後天的努力應該會有所進步,不可能毫無進步。而其中,學好數學最最重要的能力應該就是數學的思維能力。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管是否有效,我都在努力做著這樣的事,希望提高那些後進生的思維能力,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我想,在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中,學習材料的選擇使用應是重要的一方面。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加強這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有時數學教材中的材料可能很老舊或者對學生沒有一點吸引力,讓學生看著就覺得沒意思,那麼,教師就要思考選擇什麼材料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讓學生有思考地投入學習。個人覺得,和孩子相關的、或者老師以自己為例、或者具有童話故事色彩的等材料,能吸引學生積極學習。教師應該結合每一個內容好好設計,或在平時蒐集、記錄這方面的材料,在教學中靈活運用。

當讀到某一個地方時,思維的火花會一閃而過,然而自己讀書能力確實還不夠好,不能準確地把握、挖掘其中的內涵。數學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不管哪方面做得不夠,都會影響我們對課的把握,使得我們對教育認識淺薄,對教學現象的認識浮於表面,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讀這本書時,還有許多的體會和疑問,需要我去思考,去實踐證明。希望能抓住更多思維的火花,寫下更多的思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