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詩經蒹葭讀後感

詩經蒹葭讀後感(一)

秋色茫茫。水波渺渺。天地空曠。人影惚恍。

這是一篇相思的作品。在一個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境界,詩人徘徊追思著心上的人兒。

所謂伊人,水一方。

似乎看見了,卻又抓不住。多麼的誘人,朦朧而又傷懷。很有過盡千帆皆不是,腸斷白頻洲之感。苦悶,是情人之隔而造成的。這種隔離似遠似近,若隱若現。宛如蘇軾悼念亡妻的痛苦之吟。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但,蘇軾的隔離卻是永久的,一個地上而一個地下。永遠沒有見面相逢的可能。《蒹葭》的隔離卻是可以期待的。可以遙望的。惟一不知的,是要期待多久,這份情才能安居?

這份相思有些令人難過和傷懷。不禁會想起陸游與表妹的悽美愛情。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傷心之餘,又能體會出其中的美來。畫面的美,意境的美,情景交融的美。意境空靈而幽渺,一派秋的景象。這裡的秋不是滿田的金黃與枯黃的落葉,而是水波渺渺,天地空曠。這種天地的空曠是適合相思的,相思就如天地一樣的曠、遠,而又有水,那是相思的稠、與純淨。一片空曠的天地,一條蜿蜒而流,岸邊蘆荻長有長,露也成了白霜。霧氣蒙蒙,忽隱忽現的沙洲,若即若離的心上人兒。畫面由遠及近,這是美學上的三遠之一的平遠。這便是美。這讓我想起歌手李健的那首讓我心暖柔又粘稠的歌曲《遠》。「不知你現在的地方,離我有多遙遠。站在最高的山頂上能不能望得見,就算分離的世界天空依然相連。有沒有在風中聽到我的呼喚,也許流浪的雲她能帶去我的思念,有沒有在雨中看到我的淚點。不知你回來的時候還要有多久遠。」這不正是《蒹葭》的思念嗎?在美麗空曠的境界裡,情者在歌唱他的相思之情,在守候他的相逢。

然而,這一定是男人在思念女人嗎?不可以是女人在吟唱在思念嗎?可以!因為這一詩是出自《詩經》。若是在其他的古詩中,那幾乎是不可以的。也只有《詩經》中的愛情才會如此的多姿如此的大膽,也只有《詩經》中的女子才會如此的開放、大膽,如此的爽朗潑辣。《詩經》情愛詩里女子可以直抒自己的情意,可以羨求男子。它收錄的是西周末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漢以後,獨尊儒術。女子便只能規規矩矩織布了,連讀書都不許,更不要說追求心中的戀愛。宋朝,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那更是令人恐慌,也令女子恐慌。女子談何地位,談何愛情。如果可以談,那怎麼會有焦仲卿劉蘭芝的悲劇,而且這齣悲劇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焦對劉的愛甚於對母親的愛。「子甚益其妻,父母不悅,出。(《禮記·本命》)」。哪裡敢談追求。文人們只好把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寄寓在《柳毅傳》等傳說中。但也不敢像「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野有死鹿》)」中那女子那樣開朗、大膽。女子對愛情的大膽、開放、活潑,便是《詩經》情愛詩的特點。所以《蒹葭》的相思是完全有理由說是女子對男子的思念的。

可歌可嘆,感人至深。令人替等待的人心焦。像《邊城》翠翠一樣的等待,他明天可能會回來,可能不會回來。

詩經蒹葭讀後感(二)

《蒹葭》的採用了起興的寫作手法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這種手法使此詩具有了十分突顯的意境美和朦朧美。

意境美在於詩人營造了多重的意境,這幾重意境相互交織,重疊,構成了絢爛無比的世界。第一重,詩人為追求伊人的如痴如醉,與蒼蒼的蒹葭,煙霧迷離的景色交融為一體。仿佛這迷茫的煙水晨霧就是此時詩人的夢幻化而成,情景交融,難分難解。第二重,詩人追求伊人的綿綿情意與伊人仿佛還在,但尋覓是卻之無蹤影,這種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的境界渾然為一。如果不是仿佛還在,則詩人不會不斷追求,也正因為若隱若現,總有一個模糊的影子在眼前閃爍,才不斷牽引著詩人熱烈的情思,不肯作罷。第三重,詩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與「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渾然為一。「溯洄」、「溯游」二詞的連續出現,表現了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種焦急之情與可望而不可即,可見而不可求的境況相輔相成。

朦朧美是可意會但難以言傳的朦朧含蓄的美,在此詩中詩人未平鋪直敘自己的感情,而是通過景物中蒼蒼的蒹葭、茫茫的秋水來烘托寂寥、感傷的氣氛,藉此抒發自己失望惆悵的心情。詩中也從未寫自己的信念,卻從「道阻且長」還要「溯游從之」看出了詩人苦苦追求liuxue86.com的決心。詩中許多意象都具有朦朧美。首先,「秋水」這一在詩中出現的重要的意象其本身就是朦朧淒迷的。再者,「伊人」也是一個朦朧不清的意象,其高潔令人心馳神往的美,在詩文中並沒有描寫,是從追求者那熾熱執著的感情、通過清露秋水的烘托出來的。

讀完《蒹葭》,心中感觸頗多,不僅為詩中重重疊疊的美感所陶醉更為詩人為追尋美麗的堅持與執著感動。於是將心中所想與所得敘述出來,日後便會時時刻刻將堅持二字銘記在心。

詩經蒹葭讀後感(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寫的很唯美,講述了古代人對待愛情的方式,有些地方確實和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因為在高中的課本里學過這首詩,當時也學只是為了應付,沒覺得有什麼感受,現在再讀讀這個東西似乎腦子裡有一些想法。

詩人僅用寥寥數語,就成就了一篇玲瓏剔透,纏綿悱惻之作。此詩意境極美。細品詩中文字,金秋時季,天色將明之時,蒹葭蒼蒼,白露成霜,瑟瑟秋風的吹皺茫茫的秋水使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濛,遠方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旁有位佳人在此處佇立。此時,一位痴情的戀者,不顧多阻難又漫長的路途,苦苦追尋那位佳人。但盈盈一水間隔,河道阻礙,「伊人」可望而不可及,於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的不可言狀。正當追求者傷心欲絕時,伊人的身影又在眼前不時閃現晃動,時遠時近,時隱時現,閃爍不定,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欲罷不能。所謂相思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滿溢於文字之間。此詩讀來令人覺著情調淒婉,境界幽邃,意蘊無窮。()

古時人們對待感情的方式的確和咱們有些不同,所謂的那種時隱時現,若即若離,在現在的人看來似乎帶有一些挑逗的意味,當然時代不同,呵呵……

不過真心的很美,它被那些粗獷嚴峻的男子輕輕的唱出來,如岩石下無人見過的涓涓細流,清涼而溫柔地撫摸過戈壁日曬風吹的破裂。血紅色的白綢,在你手中,輕拂袖,卻徒留殘淚,水中。箭,穿越千年,射中你傷殘的心。斷劍,額下,無聲的留戀。眼神,讀透內心的愛,劍,無從下手,心,早已成空。你悠然而走,伸手,伸手,為何觸不及你冰涼的手。 游從之,宛在水中坻,只不見伊人,白袂隨風飄。 心已悔斷腸,為何只留你宛一方。天地蒼茫,千年輪迴,我卻不知,宛在水中央。聽了之後讓人有些流連忘返。

說了這麼多純屬想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