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烏篷船讀後感

烏篷船讀後感(一)

我以前,不會寫也寫不出一篇讓人記憶深刻的文章。可是一艘「烏篷船」卻慢慢駛入了我的視野中……

「篷是半圓的,用竹片編成,中夾竹上塗黑色。在兩扇定篷之間,放著一扇遮陽,也是半圓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小魚鱗,徑約一寸,頗有些透明……」

整個一艘烏篷船,便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我再寫作文時,就知道要簡單明了。讓人一看便覺得寫得很美,可以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這樣,才可以讓人百讀不厭。就想讓人亟不可待去試一試,描寫得還要細緻,抓住每一個小細節。我每次寫作文都按照這些去寫,作文果然提高了一些。真要感謝烏篷船,也要感謝它的作者周作人。

你坐在船上,應該是游山的態度,看看四周景色,隨處可見的山,岸旁的烏柏,河邊的紅寥和白殤,漁舍,各式各樣的橋,睏倦的時候睡在倉中拿出隨筆來看,或是沖一杯清茶喝。

這段是浙東的景物描寫。文中描述的故鄉的點點滴滴和鄉土風情,總是躍然紙上。寫任何景物都要盡力把它們寫活了,給人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那肯定是再好不過。寫的東西還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就像這段,故鄉像肉體上一種擦不去的符咒。不過閃耀的靈光,如影隨形。我有試著這樣做,作文又提高了一些,真是感謝周作人。

但是令我詫異的是,一個開頭,一個結尾。「子榮君」「豈明於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於北京。」

子榮就是周作人的筆名,也就是說這是一篇給自己的文章。他在文中極力淡化對故鄉的眷念,卻在另一方面表現出對家鄉草木,風土熟悉至入微的思念,凸現著感情的豐膄沉眷,顯示一股深情。

他能面對自己的不足,在文中指出。我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呢?我可以把缺點寫在信或者作文上,傳送給自己。這樣不僅可以改正自己的缺點,還有利於提高作文能力。真感謝周作人。

我現在的作文有所提高,這不僅僅是那一邊《烏篷船》,更是那一種敢於面對自己的精神,一直鼓勵我。

幾十年後,有一位學生念道:「夜間睡在輪中,聽水聲櫓聲,來往船隻的招呼聲,以及鄉間的犬吠雞鳴,也都很有意思。雇一隻船到鄉下去看廟戲,可以了解中國舊戲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動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覺得也算是理想的行樂法。」

烏篷船讀後感(二)

周作人的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很恬淡,這是一封寫給友人的書信。友人去自己的故鄉,作者寫這封信作指導,他沒有過多介紹很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因為那是寫不盡的,「你到那裡一看也就會明白的。」而是說了一種很有趣的東西,這便是船,這種代步工具在周作人筆下完全成了一種消遣悅樂心情的工具,在信中他這樣寫到:「你坐在船上,應該是游山的態度,看看四周物色。隨處可見的山,岸旁的烏桕,河邊的紅蓼和白苹,漁舍,各式各樣的橋,睏倦的時候睡在艙中拿出隨筆來看,或者沖一碗清茶來喝喝。」我想,若是我,也會選擇這種方式。我羨慕,希望,追求。因為早已厭了這種鋼筋水泥的生活和車水馬龍的繁忙,烏煙瘴氣的污染,如果城市中真有這樣的綠洲,我會一輩子不離開這樣的城市,因為裡面有我要的恬淡和平靜。可惜,這座城市被時尚和前衛沖刷得太厲害,無時不刻都在改變它的風格,使得原汁原味的風格不復存在,它早已不再是若干年前的小漁村了。

夜晚夜深人靜之時,會失眠,有人會用現代科技的睡眠,如吃安眠藥,或喝牛奶,而我,如果可以,想去烏篷船里躺著,因為周作人的信中提到「夜間睡在艙中,聽水聲櫓聲,來往船隻的招呼聲,以及鄉間的犬吠雞鳴,也都很有意思。」

提及故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浮現在腦海中的會是白牆綠瓦,青苔石板路,清晨濕漉漉的石板路上有青壯年挑著扁擔上集市,雞犬椎鳴……至少,對於我來說,若不是自己的故鄉,別人的故鄉應該會是這種情形吧!這種想法好象和現代社會脫節了,因為事物的發展是變化的。那一年,我們匆匆揮別故鄉。像一隻候鳥,在一個陌生的村莊和都市裡撲騰,不經意,許多年便無影無蹤。突然發現,我們再也無法長久駐留於故鄉,但是,故鄉成了我們無法忘記的紀念。那熟悉的鄉音俚語,那熟悉的一草一木,那些親密無間的故交知己,一想起來就另人心旌搖動。我們的心始終跋涉在回鄉的路途中……

烏篷船讀後感(三)

春末初夏交替之時,()晚間的蛙兒伴隨著雨水的敲打聲敲斷了我此時的思緒。借著夕陽過後的一點兒霞光往外邊望去,我似乎看到了連綿的山區下流淌著一條沒有邊際的河流,河流上載著一隻又一隻的船隻,有大也有小。這一刻我驚呼,咦?這不是烏篷船嗎?

是啊,這是烏篷船,我腦海中勾畫出來的烏篷船。在這次重讀周作人的《烏篷船》時,有種像牢籠里的小鳥在逃出鳥籠的魔掌後般欣喜。其實,在這之前我曾接觸過這篇文章。在那時,只是覺得這是一篇普通的書信體文章而已,只是一封介紹自己家鄉的烏篷船,何來的特別呢。甚至心裡嘀咕著我也能寫的,心裡琢磨自己的家鄉雖不是生活在海邊,可山村裡有比烏篷船更吸引人的呢!我們有那麼壯觀連綿的大山呢!這時的我甭提心中是有多麼多的疑惑了,為什麼這如此平凡的文章能有這麼大的成就呢?我也會有這麼一天呢?這是隨波逐流麼?可我哪能知道周作人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不錯,他是一封書信體,朋友要到周作人的故鄉浙江紹興去,以此來向朋友介紹家鄉最特色的事物。整篇文章都是用著很平淡的語氣在向朋友介紹。首先周作人便直接表明在他的眼中,家鄉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但是卻有一種有趣的東西要向朋友介紹——船。作者用各種方式向朋友介紹船的種類、形狀、結構和用途。在這中間,作者也是詳盡地向朋友介紹了這種船的好處,並且還像朋友介紹了如何坐船去遊玩。在周做人的眼裡,在遊玩的時候要耐著性子,從容不迫,他提倡的是「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只有這樣才算的上是遊山玩水。可是作者真的只是在寫船嗎?不,不是的。

周作人的一生都強調個人主義。在他的一生中,一直不主張民眾運動。在五四之後形成了「生活的藝術」的人生態度。在他眼中,世界基本上是一個非常醜惡的地方,只有通過倡導生活的藝術來儘可能地與它保持距離。周作人就是在人生的苦惱中走向個人主義。而他的散文也同樣是以生活藝術作為基準的。他是用真摯的感情去表達自己想寫的東西,其作品也是生活氣息很濃厚。《烏篷船》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情境中寫下的。作者並不是只是寫船,只是通過寫船來表達自己的一種心境,人生的處世態度。他的趣味就在於從自我出發,在平凡的境地中國尋得些許的安閒愉悅,然後推己及人。就好比作者在介紹烏篷船的時候說:「你坐在船上,應該是游山的態度、、、、、、倒是頗有趣味。他就是在寫景的過程中寫自己悠閒的生活態度。在周作人的眼中,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若是行色匆匆,那沿途的風景就與你無關了。相反,我們心平氣和,淡泊的心態才是我們的處事態度。他就是在這樣的平淡的筆調中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透露著他那閒適又帶點趣味的生活。

所以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周作人看似在寫烏篷船,實際卻是藉此寫他的生活藝術。藉此來寫他那在亂世苦悶中的輕鬆愉快的生活。而這種愉悅的背後亦也藏著作者內心的苦悶。他所處的社會正是黑暗、混亂、醜陋的世界,雖然能在這其中找到那一剎那美的東西,可這也驅逐不了他內心的苦澀。這就致使他對世界產生了虛無的態度。所以,他不斷地寫對人生的思考。不但《烏篷船》是這樣,他絕大數的散文都是這樣,閒適中夾雜苦澀。再比如周作人的《故鄉的野菜》,只是很平淡地寫采芥菜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頗具趣味性的。作者這樣寫並沒包含些許的功利。他只是藉此來表達自己的心境,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更能讓自己的心平淡。

在我們現在地生活中不也是需要有這樣的心境麼?也許我們對任何事情都置之不理,但是若在緊張的事態中保持著閒適平淡的生活態度,不也是對人生的一種美的追求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