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荀子勸學讀後感

荀子勸學讀後感(一)

讀了荀子的《勸學》,我不僅被文中優美的語言和生動而深刻的比喻而深深吸引,更重新思索了“學”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就像文章開篇所談到的:“學不可以已”,無數句古語在鞭策著我們去學習——“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個漫長而終身需肩負的使命,又需要點點滴滴積累的堅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付出努力與汗水的人,即使擁有方仲永一樣的天資,也終將一事無成,而許多天資平平卻在後天懸樑刺股、堅韌不拔地奮鬥、學習的人,也獲得了他們的努力應得的成就。

古人勸學的例子數不勝數。“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只為孟子能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至此專心致志不受干擾:斷織勸學,只為兒子明白“駑馬十駕,功在不捨”的道理:樂羊子妻,引刀趁機,只為證明學習與織布一樣,需日積月累,“遂成丈匹”。無數個千古流傳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需要堅持不懈,需要腳踏實地,需要付出艱辛,需要矢志不渝。

我們作為學生,學習是我們的天職。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學習,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並沒有達到“學習”二字真正的要求。學習不僅僅是不遲到不早退,不僅僅是守紀律做作業,學習是一種無時無刻不虛心上進的態度,學習是一種永無止境不懈怠的追求。想到平時的我們,把寫作業、背課文當成一種壓力和任務,應付差事,草草完成,不琢磨也不深究,這樣的我們永遠難以取得長足的進步!讀完這篇課文後,我決定樹立一個新的學習態度,嚴格要求自己,注重細節,勤學好問,不斷進取,將“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使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學生,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負責。

荀子勸學讀後感(二)

《荀子》全書三十二篇,而以《勸學》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勸學》又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篇。學習是貫穿修道始終的。沒有正確的見地只能是盲修瞎煉。然而學習又得先有目標。應該“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這種聖賢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區別就是“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勸學》這篇最重要的就是講到了明心見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謂之性德。然而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為眾生的性德被無明給蒙蔽了,無法顯示其光明清淨的妙用,反而顯示出污濁的身心世界,令眾生枉受輪轉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淨光明顯示出來。修德就是積善,積善即是明道的資糧。善法有世出世間的不同。這種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強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並不是局限世間的,這種理解是非常膚淺的。儒家之道行之極處也是可以出世的。當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為高超圓滿的。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絕非凡夫之境界。眾生本來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會變成愚昧,實在是性德被障礙的緣故。()因為修德而顯出性德,神明不過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曉其是自得,非從外來。“聖心備焉”,聖心即是真心,“備”者恢復也,去妄顯真。荀子所在的時代,佛教尚未傳入中國,但絕不可說中國即無悟道者,佛經亦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荀子可謂無師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夠悟道還是因為其修學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薩示現,則荀子之本跡我亦不敢妄測。從《勸學》篇中我們可以明白其修學思想與佛教戒定慧三學是暗合的。荀子對道心之堅固非常重視,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這種德操與積善的關係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應”即是“慧”,也可以說“定”是“止”,“應”是“觀”,“能定能應”即“止觀圓融”。這時候才可謂之成人,即成就道業之人。

成就之後,荀子再談到了其境界“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天地間純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證量一二。最後荀子以“君子貴其全也”作結,勉勵後學勿得少為足,當勤精進。

荀子勸學讀後感(三)

學不可以已,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不停止學習,才是學問的根本。學習,就是要這樣堅持不懈,才可博學明智。學習沒有先後之分,只有深淺之分,即凡學習之人,皆可能做到青出於藍,冰寒於水。荀子提到,要知天之高,就必須登上高山去探究,而要知學問之精大,就必須不斷地學習。

學習,是人生的任務,人生於世,必定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東西,才可立於天地之間。

學習不但能讓人知曉天文地理,亦可讓人正其身,修其德。荀子提到:“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對於天生的不足或異樣,可通過教導他來使其歸俗,而世人之惡,亦可通過學習禮儀知識來除其惡。荀子認為性本惡,只有通過禮儀約束,才可歸善,而他在勸學中提出不斷學習可讓人改變自我,正是其認為性本惡的一個體現,才會提倡要用學習來改變自己。積極學習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堅持。“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即使是匹品種不好的馬,沒有天生的優勢,但只要不放棄,也一樣可以到達千里馬所到達的目的地;若雕刻能堅持,不放棄,終也會有驚人的藝術雕品現世。多少名人在成功之前,都是靠著堅持這一信念到達成功終點站。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我們可以一如既往地學習,不因遇到挫折而放棄,不因小有成就而停止,始終以一顆虔誠的心去學習。

學習要堅持,也要懂得如何學習。一要會積累。所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世上任何一件偉大的事,都是從小事做起,任何一個驚世作品,都是從細節開始,一步一步,終成品。忽略了小小的一點,也就不會有大大的一橫了。所以,學習也一樣,不在乎每次積累的多少,只要一點一點地耐心積累,終有一天也能學富五車。二要專心。蚓無爪牙、無強筋骨卻可窮土,這是由於它專心於此,而耳不可兩聽而聰,目不可兩視而明,做任何事,特別是學習,更需要心無旁騖,專心地埋頭苦學,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前功盡棄,這不是浪費生命嗎?三要融會貫通。學習靠死記硬背不可,要“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把知識記在心中,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發揮,才是學習的目的,這樣也可以“以學美其身”。四要追求精學。荀子謂:“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要求精,樣樣略懂一二,反而培養不出社會所需要的各種高才。

由荀子勸學想到了偉大聖人孔夫子也是個好學之人,“十有五而志於學”,善於向社會學習,向師長、名人學習,而且善於向普通人學習,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識淵博的孔子能自知“我非生而知之者”而一生學習,遇事多問,學琴師襄,問禮老子,而我們,正值美好的求學時期,不學習何以立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