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親職教育

你變成這樣,其實都是父母的錯

拋出這個題目其實備受煎熬,我一直覺得長大後自身的各種缺點都應該由自己來完善和修正,跟父母教育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即使有,也應該由自己來完成修正。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給我寫信,提出讓自己痛苦甚至想要自殺的問題,我愈發感覺到,這些問題不是長大後上大學後上班後才發生的,它們多半來自於童年裡,某一件事,某一句話,讓一個孩子的性格或者命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當然,這也不應該怪父母,畢竟年輕男女第一次生一個養一個孩子誰都無法避開所有的雷區,寫這篇文章,只是想要說出一些我看到的真相,在我們未來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儘可能的去完善。一代當比一代強,當二胎政策放開之後,無數的年輕家長趨之若鶩的購買嬰幼兒產品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時候,其實真正讓一個孩子輸了的,不是少一個玩具,少上一個培訓班,少穿一件流行的衣服,而是成長中的心理損傷。

第一次接觸原生家庭傷害是看到一個文章,一個女孩子回憶起母親從小對她的數落,即使有傲人的成績也會在外人面前謙虛的說自己孩子就是個傻瓜,得再多獎有屁用,被子都不會疊等等。那時候她還不到十歲,但已經開始記事,這一幕幕尖酸刻薄的話,像刀一樣刻在心裡。她不知道母親是不是真的不喜歡她,因此而開始自卑。這種自卑持續到結婚,母親還是不斷的用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來數落她的生活,搞得她幾乎崩潰到自殺。只是幸好,她還有一個他,與她一起並肩而站,摟過她的肩膀,承擔她的傷和痛。

看到這個故事非常震驚,仔細想想那些收到過的信件,無一例外的寫過小時候發生了什麼,然後就變成了如何如何的性格和態度,直到現在承受著內心的煎熬。有一次跟一個女性朋友聊天,她是一個特別容易遇到困難和矛盾就蜷縮在小角落裡不肯出來解決,只希望時間過去,一切都能恢復如初。為此,她離了婚,因為婚姻里發生的所有問題,她都用這樣的辦法去解決。可不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不代表消失,只會越來越多,積攢起來爆發的時候,她離婚了。我跟她一起往青少年、童年、幼年的時候追溯,發現她的父親是國家幹部,母親是一個農民,父母在一起是包辦婚姻,雖然相互扶持,但在精神上很多事情是無法溝通的。因此,父親會把上班時候遇到的各種人際與仕途煩惱與還上國小的她分享,算是一種傾訴。但對於一個還在國小的孩子來講,這一切遠超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她只能看到父親仿佛受了委屈,但自己無力幫忙,感受到來自自己內心的無力與自責。面對無法承受的事,她變成下意識的選擇逃避,不說話,不解決。當她突然醒悟到這一切的根源來自小時候,豁然開朗般流下眼淚。

前幾天看《下鄉養兒》,我們都以為是書中的孩子天生性格孤僻,無法承擔困難,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造成了生活困難。但她的輔導老師喬老師說:“每次在幼稚園遇到困難,其實就是小朋友不和,老師與家長溝通些問題,孩子的爸爸就覺得別人都是王八蛋,我孩子是最好的,於是立刻換幼稚園。孩子從來沒有獨立面對和解決矛盾和完善自己的機會。這樣連續換了七八次幼稚園,在不斷的與別人認識、熟悉、再抽離的過程中,孩子出現了異常。不肯去幼稚園、不肯外出跟別的小朋友玩,只能在家跟父母玩,並且總是鬧情緒,半夜精神,白天睡覺,其實都是爸爸太過軟弱。”看到這裡,心裡像掏了一個洞一樣,忽然間明白,卻又好像說中了一樣的怔住。

我想起一個朋友是這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他的孩子今年剛上學,和一個同學關係要好,每天都在一起。但是過一段時間出了一些事情變不喜歡和她一起玩了。有一天下午同學要來找她玩,她來問爸爸怎么辦能不讓她來?爸爸說:“這是你們小朋友自己之間的事情,爸爸不能參與,你來自己想想辦法呢?”等下午同學給女兒打電話來的時候,爸爸發現女兒在天馬行空的亂扯,扯過了半小時對方完全忘了要找她玩的事情就掛了電話。女兒長舒一口氣,但爸爸很驚奇,原來女兒是這么解決這個問題,心裡特別激動。我相信這個小孩子以後會慢慢的更加有自信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發生什麼事都來找爸爸吧。

我在豆瓣和微博上分別問了一個問題:“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走進社會後遇到了種種心理和性格問題,比如不愛說話,無法融入集體,性格缺陷,害怕人多、自卑,沒韌性,不專注?你是否能想起,小時候是否有什麼事,讓你變成了這個樣子?或者留下了陰影?”

隨便摘錄幾個與大家分享,每一條都是刻在心裡的痛:

“父母從小就說我不會來事兒不會說話不會聊天,然後現在我看見長輩什麼的就打怵緊張。”

“國小六年級從鄉鎮轉到縣城去上學,被同班男生笑話土來著,後來性格就變得內向、羞怯了,其實之前很外向陽光的。”

“家教嚴格,從國小到高中畢業前不允許結交異性朋友,記得國中畢業時留了個電話給我前桌的男生,結果打電話過來被我爸接到了,我爸罵我沒有羞恥之心,從此再也沒法正常結交異性朋友,至今沒有一個異性朋友,並且不知道該如何交流。從小父母就沒把我當做一個個體,而是他們的附屬品,完全按照他們的意願把我塑造成他們想像的樣子,逼迫我去發展他們喜歡的,打壓各種他們不喜歡的,只讓我讀書,其他都不許做,並且從小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就是如果我成績還不好,那么我什麼都不是,我就只是一個廢物。以前還認真學習的,後來叛逆期沒認真學習以後成績很差,那時他們每天都是一副好嫌棄我的樣子,自此關係疏離。”

“不愛交流最初的形成是,小時候老媽的同事見到我老是塞手裡的吃的給我,然後我媽見我坦然接受就對我吼讓我不要對陌生人說話,不能隨便拿人東西,到後來我每次拒絕就會受到表揚,這樣到最後國小階段就很害怕跟不認識的人說話。”

“從小就被灌輸要爭勝,只要努力追求就可以實現,時至今日,把自己逼的很累。只會拿起無法放下。”

“小時候看到妹妹因為早上起來不洗漱不願上學,被爸爸拿鐵衣架打到身上瘀紫遍布,讓我覺得犯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還因為自己發脾氣差點掀了飯桌被媽媽打,讓我覺得表達情緒是一件會被懲罰的事。這些都發生在六歲以前。從此學會了察言觀色當絕對聽話的乖小孩。長大後個性變壓抑,工作後自我失衡抑鬱成疾。”

“小時候親戚們坐在一起的時候 就喜歡對各家的小孩評頭論足 活潑的孩子常常被表揚 像我這樣靦腆的孩子 就會被他們當面職責說不活潑 然後直到被說哭……”

“兒時有一陣子父母關係不太好。父親太強勢,我總是憎恨母親的軟弱不懂得反抗,我暗自疑惑她為什麼不提出離婚。()長大之後,面對自己的感情,一點點不合意就果斷說分手,沒有餘地。似乎是一種對主導權的迷戀,以及不想重蹈母親的覆轍。但這樣也讓我陷入長時間的沒有安全感。”

“從小麻麻就會在我旁邊講一些有關家裡經濟之類的事情,應該是想讓我乖一點不要亂要東西這樣子吧。可是誰也沒想到我把本不屬於小孩子懂得的事情一直記在心裡,雖然現在家裡經濟狀況好了很多,但是心理陰影這種東西對小孩子的成長真的影響很大#小孩子就應該單單純純的長大啊# ”

“小時候我媽媽總是罵我 很小的時候有次騎腳踏車摔了好大一跤 蹭了好大一塊皮 硬是忍著沒敢說 覺得被媽媽罵更可怕 到現在都不能跟媽媽溝通 很少打電話 因為不知道怎么跟她講話 不知道講什麼 她覺得我不孝順。”

“小時候父母的說教吧……”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你以後也不能有大出息“再就是因為自己比較中性,父母就會說”你這樣別人怎么看我們,以為我們都不正常“之類的……再加上性格本來就很悶,到現在都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活得很累。”

看的來信越多,我很悲哀的發現,很多人想要成功,但成功所需要具備的品質與精神,比如堅強、勇敢、堅持、有韌性等等,都是與生俱來或者兒時培養起來的,長大後能因為勵志故事或自我認知形成的特別少。所以,當有人問“如何堅持學英語?” “怎么能早起?”“下班後怎么堅持學習”,其實多半是無解的,就算解答了也基本做不到。

有時候你看一群人,觀察他們的一天,或一周,就可以大體知道這些人未來會如何,性格小小的微調整可以改,但很多大的精神品格基本上定了,如果不是受了大刺激,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成年人自我改變命運的事情,多半會很勵志,會把人感動的哭好幾天,那是因為在改變核心基因品質,需要重新撕裂自己,重新自建。這個過程,是艱難而可怕的。但如果不重建,很多問題就好像輪迴一樣不斷出現在你生命的每一個新階段里,上學,上大學,上班,結婚…… 我就是這樣。

當然,寫下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譴責誰,也並非要每個人回去找父母算賬。還是那句話,父母養大已不易。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不好,也根本顧不上什麼精神和心靈,況且那時候也沒什麼人能給予指導。養的足以感恩,無需糾結對錯。只願未來的我們,能看到自己受過的傷,在努力撕裂與重建自己的過程中,別再對孩子說:“別人都可以,就你事兒多”之類的話。

願每一個成年人都能療愈自己的傷。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單純美好的長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