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為什麼我們越減越肥?

減肥永遠是各大網站經久不衰的熱門議題,關於減肥方法也是千奇百怪,比如過午不食法,比如針灸減肥法,比如牛奶豆腐法,比如瘦身湯法……毫不誇張地說,可謂十八般武藝全部上場。然並卵,幾番實踐之後,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一個走不出的怪圈,那就是“越減越肥,越肥越減”。而有些瘦子偏偏這個時候跑來湊熱鬧,高喊著“沒有最瘦只有更瘦”的口號,混入了這支浩浩蕩蕩的減肥大軍。

減肥,其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簡單。

要想減肥成功,你是否還在停留在“管住嘴、邁開腿”的認識上?每個減肥者背後,是否還有比體重更沉重的心理負擔?

其實說起來,“減肥”真的是一個和體重一樣沉重的話題。

鄭秀文主演的電影《瘦身男女》中,那個女主角就是失戀之後為了彌補愛的缺失,結果拚命地吃。那意思,仿佛要把得不到的愛通過食物全部吃回來。然而慘烈的事實卻是,不論你吃多少,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愛;吃再多,也無法發泄心中的鬱結或者仇恨。

說到仇恨的時候,L就告訴我說,她恨她的母親。

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有資格做母親,L說她的母親是很強勢的一個女人,把家裡好東西全部占據,而對女兒的要求不管不問,極度自私。所以小時候的L就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即便在家休息時,也不想從自己的小屋裡走出來,不想和母親說話,更不想母親推門進來說話。

母親很少誇獎她,每次當L興沖沖地做一件事的時候,得到的多是貶損與否定。於是L從小到大,內心有個聲音總是不停地對她說:“因為你不夠好,所以不配擁有幸福,也不配被人好好對待。”

童年的陰影制約了L後來的戀愛、婚姻和家庭。

過了而立之年的L最近體重蹭蹭往上竄,要說她吃的真心不多,但不知為何卻胖了好多,於是她不得不走上了艱辛的減肥之路。

減肥是一件無法讓人愉快的事。每天中午僅僅一頓米飯,杜絕肉類,一律青菜;晚上還要跳繩、爬樓梯、跑步……這樣堅持了十來天,終於她再也受不了了,有一次餓得實在發慌,就去滷菜店切了兩斤牛肉,狼吞虎咽塞進嘴裡,減肥大計就此泡湯。

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那種感覺,就和小時候沒有考到第一名的沮喪感如出一轍,可另外一個聲音有蹦了出來:“胖有錯嗎?胖怎么了?難道胖子一定就又懶又饞嗎?瘦子天天死吃不長肉,胖子喝口水都長膘,憑什麼?說什麼胖子沒毅力?鬼扯蛋!”然後,她會發泄似得一頓大吃大喝,代價就是越減越肥。

表面上看起來,L的減肥失敗是出在暴飲暴食上,但這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卻是童年愛的缺失。

還記得一位心理學老師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從媽媽那裡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就會本能地尋找替代物,而食物無疑是最常見的替代品——美味、飽腹感、體重增加會給人帶來良好的感覺,讓人踏實、安全、有能量、有力氣。

而這種替代方式一旦成為習慣,長達後即便有了能力,一旦出現壓力的時候,兒時的模式就會重複開啟,人就會不自主地需要食物緩解壓力和轉移痛苦。而感受到壓抑的痛苦和憤怒,會導致人無法好好消化與吸收食物,所以日積月累,在體內大量淤積卻無法排解。

這才是貪吃引發肥胖的心理根源。

說起一位胖子,那是我多年前的一個鄰居。還記得當時為了他的肥胖他的父母沒有少操過心,給他制定過嚴密的減肥大計,並且重金請了私人健身教練,日程表更是排得滿滿當當。人們都說,這孩子頭腦聰明、長相也不差,可就是因為肥胖,這眼瞅著就要踏上大學的門檻了,如何能任其肥胖下去呢?

“我都過了十八歲了,我有權利選擇我自己的人生!”有一次,他們家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當時他甩出了一句響噹噹的話,讓人瞠目結舌。

什麼時候,人們連胖的自由都沒有了?

說實在的,我上高中那會兒,因為母親給我補的營養過剩,我也是一位胖紙,記得高中時第一次照身份證照片時,整個一張標準的大餅臉。可我老爸老媽總是對我說:“無所謂,只要健康就行,總比你瘦歪歪病唧唧的強許多倍吧!”好么,人家爸媽催促孩子拚命減肥,我爸媽可倒好,隨便我,要胖就胖,大不了衣服往大號買,正好,丫頭家的胖的沒有男孩追,也只好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這點可是我多年之後好不容易才咂摸出來的。當然,我爸媽可始終沒有對我說過類似的意思。

當我自己主動嚷嚷要減肥時,我爸媽卻一直給我打退堂鼓,我驚奇地發現,他們越不讓我減,我還非要減——那時候迸發出來的毅力也是驚人的,大學臨畢業的時候,我的體重真就掉到了有史以來最滿意的兩位數(當然這個成果在結婚生了娃之後,成為了我永遠的記憶)。而那位胖鄰居,當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比小時候還胖。

後來在心理學習過程中,我們得知,原來,除了基因、疾病、藥物等客觀因素之外,我們大多數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休戚相關。在面對肥胖這一共同難題的時候,如何面對與處理肥胖仍與心理高度相關。那位胖鄰居在青春期用拒絕減肥的方式表達青春期的叛逆,因為他的家人太把肥胖當成首要問題來抓,忽略了他身上其他的特質。

“他們成天就盯著我的胖,所以我就把自己整成了一副愛咋咋地的德行!看你們成天還盯著我不?”正好一次心理小組活動中,這位胖鄰居終於說出了他心底想說的話。他說家人的眼光讓他自己不堪重負,所以他只能在吃飯、睡覺和遊戲中找回自己的輕盈與自由。

而當他認識到,原來自己拒絕減肥成為自己對抗外界的唯一武器時,他終於釋懷了。

經過那次心理療愈,一年以後,他成功減了二十斤。

而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我在大學臨畢業那會兒會瘦到兩位數的體重了——因為和他的情況正好相反,我父母越不要我減肥,我還偏就減給你們看,這也成為那時期的我反抗權威的一種方式。

D每次看到誰誰減肥成功的案例時,總是一臉不屑的神情。

我知道,其實D的心裡有難言的苦衷。

她是高職學歷,和研究生學歷的老公在文化程度上差異很大。按照她的說法,老公之所以和她結婚,是因為初戀失敗一時衝動的結果。所以婚後她始終感覺自己是被嫌棄的那一個,做什麼老公都看不上,婆婆也嫌這嫌那,所以產後將近200斤的她,不得不面臨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減肥!

這個問題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她說自從她生了孩子之後,老公總是嘲弄她,意思是就你這肚皮,躺下來已經成為你全身最高點了,導致這個枕邊人竟然性趣全無,已經很久都不和她親熱了。

所以D在絕望和無助中發現了一個冷酷的事實,那就是在一個丈夫不疼、自己不愛、婆婆不待見的環境裡,想要重塑自己,只能依靠自己。所以在孩子上幼稚園的時候,D果斷過來報班充電學習。

你無法去責怪她什麼,因為對她來說,她的減肥真的只差一個動力——作為任何一個正常人而言,關係是我們實現自我的最大驅動力所在,而這裡面最主要的關係就是父母、夫妻以及子女。而她的困難一目了然,薄弱的感情基礎、產後老公的嫌棄、自己的自卑,都成為減肥的絆腳石,想要在這種挫折與無望中減肥成功,真的是難比登天。

當然,除去前面歸納的這三類人群,也有一類人,她們本身已經很瘦了,卻還覺得不夠瘦,比如有人分明瘦成了S號還不夠,非要瘦成XS號才甘心的——這類人多是受到時下精英主義的影響,被所謂“胖子是沒有未來的”、“連體重控制不好的人,還能做什麼”等等這類輿論所牽制。

在她們的骨子裡,對於自己是永遠都不會滿意的,她們過分認同社會的標準與要求,無法做到無條件接納與愛自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較苛刻——在減肥這件事上,她們更把體重與優秀、幸福以及自身價值掛鈎。所以這類人往往容易取得世俗的成功,但她們的幸福感卻是驚人的稀少。

減肥,減的不不僅僅是體重,最主要的是心重。難怪有人說,每個減肥的人,都有一顆不堪重負的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