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所理解的生活》讀後感

《我所理解的生活》讀後感(一)

韓寒文章有一種情緒,也是一種力量——憤世嫉俗,他調動起了眾多的冬粉追隨。

我們必須認清韓寒的本質,他首先是一個政客,意見領袖也是政客;其次是一個作家;再次是一個車手。他的利益獲取也是通過政治積累人氣開道,促進社會活動和書籍銷售,車手是體力勞動崗位,平穩掙工資獎金。

因此,韓寒這種聲嘶力竭的呼喊很可能是一種表演,這也許是偽裝的,是在商業包裝下迎合網民的假憤怒。我們不能說韓寒的思想是虛假的,但是他一定是屈從於他的「利益」訴求的。事實上韓寒是這個社會的既得利益者,在作出咆哮抱怨社會不公時,也許正在偷偷數錢暗笑這幫傻粉呢。

《我理解的生活》整篇文章幾乎沒有什麼故事內容,主要體現了幾個意思:

一是暗示自己沒有包裝,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造型師。也許自己不在意(或者就要這個勁兒),但是韓寒背後的商業利益相關者(書商、廠商)能不在乎?這可是關係到一個品牌的商業價值。即使韓寒自己也不能否認,品牌做到一定程度就已經身不由己了。各種商業活動、訪問、演講、發行等活動必須有一個商業團隊支持,這個團隊必須對韓寒形象進行包裝和修飾。僅從睡姿上去暗示自己的隨性和自然,只能去欺騙痴迷且無知的冬粉。

二是表達自己很直率,沒有隱藏。嘿嘿,這需要去問自己的良心,事實上韓寒到今日也僅有反對,反對這個,反對那個。也有幾次試圖去尋找幾個「中國向何處去」的命題,但是一看網上風評不佳,迅速掉頭,絕口不提什麼「韓三篇」的相似內容,又恢復了熟練扮演的口中充滿謾罵的憤怒青年角色。這也許就是韓寒最直率地迎合商業的本質,角色扮演多了,其實自己也相信了。

三是宣揚自己跟著感覺走,這倒是極具韓寒性格特點的。看看與方舟子意氣風發的決戰時分,能夠看出韓寒的衝動性格特點;可是形勢比人強,稍後幾天,在看清形勢後什麼「做喜歡的事」和「與喜歡人一起」都輸給了「利益」,憤怒青年在利益的牽動下,當然選擇要做的就是縮頭烏龜,這一定是商業團隊策劃的行動路線,韓寒最初的豪氣乾雲哪裡去了,完全輸給了利益的取向。「韓寒方舟子」時間漸平息時,韓寒又展開一系列的危機公關,又拉幫結派,與深圳等地教授為伍,形成共同的戰鬥堡壘和同盟軍,而共同的敵人居然不是天天漱口的「社會制度」,是向自己質疑的方舟子。所以這個團隊就有點奇怪了,既有倡導言論自由、針砭時弊的意見領袖,又有科學精神為先的教授學者,這時就會發現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商業利益」。韓寒不是視「權貴、權威」如草芥,他們不是算個屁嗎,怎麼也有一天與「屁」為伍了,難道這就是與「與喜歡的人」同行?

其實,韓寒包裝不是一個政治人、文學人、體育人必須拒絕的事情,包裝不可恥,美國總統競選還需要包裝呢。但是,韓寒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指著自己掛滿各種商業標籤的外套說,這就是我的皮膚,這就是最真實的我,這個貞潔牌坊樹得有點突兀!

表演總有一個結束,韓寒是該退場休息一會兒了。

《我所理解的生活》讀後感(二)

韓寒的蛻變還是蠻大的,他的文章中雖然仍帶著當初的不羈與鋒利,但,成熟的氣息已躍然紙上。

很羨慕他瀟灑的遞上退學申請,平靜的對老師說,我要靠版稅、稿酬養活自己。然後和滿屋子的老師一起大笑。

一個人的不凡並不在於他的特立獨行,而在於他敢於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勇敢的做自己。

我不敢這麼做。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大學是快樂的天堂,在天堂里你可以盡情享樂,這是老師一直灌輸的思想。我是個貪圖享樂的人,而且我的的確確想上大學,所以前提就是葬身題海。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上學要做題,後來我才頓悟,其實這個問題和人需要錢是一個道理。沒有錢,你在這個社會就會難以為繼,有了錢,這個社會也不見得有多歡喜你,但至少你會生活的舒服一點。你最後會死,好一點是壽終正寢,壞一些是半路嗚呼,不管你的卡里有多少錢。至於題目,就讓他去死吧,做的好與不好,上學都是一條不歸路。

在中國,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雖然治安還算不錯。在我們眼中,一切事物、所有人都缺乏信賴的理由,甚至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你所理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如果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說就是現在這個樣子。現在,我只能說我不知道。我的生活已經誤入歧途,或者說是本來就是向著歧途奔跑著。我不曾想取悅他人,我不曾想逃離這個社會,我不曾想迷失在生活里,我不曾……但我只是一個小屌絲,逆襲指數為一。

莎士比亞說:「我們的本質,就如同夢一般虛幻不實,而我們渺小的生命,以一場睡眠圓滿落幕。」

我常常想,生命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存在,造物主造就了我們的序曲和終章,留下漫長而短暫的中間部分讓我們譜寫。如果說,一切在你戰勝了數億對手的一刻就已決定,為何又留下了那麼多的不確定?

為什麼人要分三六九等,為什麼要有官二代、富二代和屌絲?一無所有的失落感、不平的怨憤讓我們指責這個社會、讓我們厭惡這個社會。然而,一切又都是徒然,都是毫無意義的。

一切的一切,在你離開的時候,都化為烏有,那個小盒子將把你的一生封印。

生命的意義何在不是現在的我能回答的了的,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我會有全新的感悟,也許經歷了時間紛擾之後,我能夠對人生的意義有所詮釋,但,現在我只能發發牢騷而已。

這就是現在的我所理解的生活,牢騷多一些,感悟少一些,文章亂一些,幼稚多一些。

《我所理解的生活》讀後感(三)

這兩天,看了這本書。仿佛一下子會到了高中時代。以前我也是這樣看著他那犀利的文字拍案叫好的!其實挺佩服他敢於闖出了一條另類的成功之路。相比之下,自己就真的沒有這種勇氣和魄力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以前很喜歡這首詞。但又說不上為什麼,也許只是想學古人那樣附庸風雅一番,所謂識盡愁滋味,我也沒有到這種境界,還是很愛發牢騷,很愛和他人訴苦。在我理解,這首詞和韓寒寫的意思大致相同吧!但我覺得韓寒寫得更精闢些。

人其實很矛盾。一方面很想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過完一輩子,最好什麼驚心動魄,低谷高潮都不要經歷,風平浪靜的度過就好了。但到頭來,又會覺得這樣的人生會不會太無趣呢,十年如一日,沒有驚嚇,自然也沒有驚喜了,那好像又沒什麼意思!另一方面又很想出去闖出個名堂來,功成名就。但機遇和風險通常都是並存的,當你決定卷進這驚濤駭浪時,就要有心理準備:也許它可以把你推得更高更遠,也可以把你捲入海底無法翻身。贏了,自然皆大歡喜。輸了,就一敗塗地。當然也不能這麼片面的下判斷,有些人就算跌入谷底,憑著他的毅力和鬥志,可以反彈得更高。那麼,那也只是他成功路途中的小挫折而已。

又或者可以這樣:趁著年輕,多去經歷人生百態,拼盡全力的去扞衛自己的夢想。直到累了,倦了,再心甘情願的回歸到平靜的生活中去。也許這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細想一下:總覺得,就算到了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會說放手就放手嗎?那時也會糾結煩惱很久吧。好了!就算那個時候,看淡了,看開了,不再眷戀名利了。回到安靜的日子裡,但心態也是很難再回到從前那般的,再想快心的笑笑,也不似當初的滋味了吧。看人看世事,也多了很多複雜的心思,不似當初什麼都不懂的單純了。是誰說的呢?()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不可逆,一條永無回頭的不歸路。至於要怎麼走,全憑自己怎麼選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