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貨幣戰爭》讀後感

《貨幣戰爭》讀後感(一)

一個對金融一竅不通的人,顯然是從一開始就被深深震撼住了。

書中出現了眾多的金融領域的專業術語,儘管初讀起來有些晦澀難懂,但作者仍憑藉較通俗的語言將其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一點難能可貴。相信這不僅是誠意上的問題,也是技術上的問題。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不以一名學者的身份,從專業領域對歷史上出現的各種經濟現象進行闡述與分析。

下面來淺談一下我對此書的感受。

可以說,之前在歷史課上學到的和生活中了解到的很多東西,在一定程度上跟這本書所描述的狀況有很大出入。這也就是我不僅僅是被銀行家們的高超手法所震撼的原因。

例如說,當年美國的南北內戰及林肯總統隨後遭到不明人士暗殺,原先的教科書採取了全面地和抽象地論述大的原則和意義,對林肯為解放美國黑奴所作出的貢獻給予肯定,並且描繪了當時美國的社會情況:北部和南部在經濟結構上存在很大不同,雙方就是否廢除奴隸制展開了激烈的爭辯,聯邦地位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四分五裂。

這樣看來,一切似乎都能解釋清楚。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南北雙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協調的結果,而林肯也理所當然地被不遺餘力維護奴隸制的南方狂熱分子所槍殺。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至少在書中所描述的是另外一番觸目驚心的景象。

銀行家們策動了這場戰爭並大發一筆橫財,雖然林肯以較圓滿的方式結束了內戰,並且發行了無任何金銀實物作抵押的「林肯綠幣」來抵制向銀行家們借高利貸,但他最後仍被惱羞成怒的銀行家們及眾多利益集團聯手策劃從歷史中抹除。

也就是說,發生在美國本土最大規模戰爭的南北內戰,其真兇竟是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國際銀行家。而戰爭的根本原因也並非如外界傳言般簡單,說到底是經濟利益糾紛,而非單純的政治利益糾紛。

通讀此書,發現作者介紹的不僅僅是各種金融術語以及冗雜操作流程,還有那些層出不窮的經濟危機、經濟事件。更多的是將整一個人類文明的近代歷史以貨幣的形式串聯起來。從滑鐵盧戰役開始羅斯柴爾德家族掌握了英國的經濟命脈,到 19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泰銖的大幅度貶值。這其中有很多事件揉雜了諸多政治因素,但說到底還是利益使然,各種成分複雜的利益,各種隱藏在迷霧後的利益。永遠不為世人所知。

不過這就牽扯到了另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我在讀此書時這種思考也一直縈繞在腦際。

既然文章開頭說過,銀行家們不會被世俗的東西迷惑。他們的眼中沒有榮譽,沒有公民意識,不懂得何謂奮鬥,何謂愛國。他們的心中只有永遠的貪婪與利益。既然如此,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沆瀣一氣歐美的銀行家們能夠團結在一起呢?他們想要的就是壟斷國家的貨幣發行權進而控制整個國家的經濟脈絡;他們也會絞盡腦汁地用一石三鳥之策逐步肢解一國經濟,再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優良資產;他們所控制的公司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那麼,他們自己呢?

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朋友」也賺個盆滿缽滿,難道他們心中就沒有萌生一絲這樣那樣的想法嗎?也許有人會替這群剪羊毛的人辯解,說二虎相爭必有一傷,何況是多虎相爭呢?勾心鬥角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倒不如大家團結起來對付真正的「敵人」,有錢大家一起賺個夠,相互之間還可以有個照應。

這樣一來就矛盾了,銀行家們眼中可是不會有「團結」二字的呢。如果有團結的話,他們在戰爭期間不就有大的團結意識即榮譽感和愛國意識嗎?要知道當德國在一戰失敗後需要通過大量資金進行國內重組時,有些銀行家居然通過超級通貨膨脹大發一筆難國財。實在是逾越了人類道德的底線。

我這才明白為什麼二戰時德國人視猶太人為目中釘,殺死了多達 600 萬的猶太人。想想看,猶太銀行家所製造的通貨膨脹最厲害時一片麵包賣到了幾億馬克,工人們的工資一天發兩次,必須在一個小時內花完。這就使得那些原本兢兢業業的中產家庭瞬間破產,甚至變得比工人們還窮。待到這些中產階級翻身時,報仇在他們眼裡便成了理所當然,甚至是必然。

金本位、布雷森體系、私有中央銀行、「剪羊毛」、經濟刺客、貨幣發行權、國際清算銀行、羅斯柴爾德家族、沃伯格家族、私有化賄賂化、資本市場自由化、市場定價、自由貿易、國際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環境銀行……拋開那些疑問以及震撼來說,《貨幣戰爭》仍是一本適合金融門外漢讀的掃盲手冊。 = =

網上有些評論坦言,這個書有諸多紕漏。倒不是錯別字一籮筐,而是作者的有些金融觀點並不為人們所認同。所以說在金融方面有很深造詣的人就大可不必為此書而勞心費神了,畢竟做專業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為普及知識而出版的書並不能相提並論。而作為普通讀者的一員,我也會儘量地有選擇性地接受知識,而且相信日後我會有機會對書中提及的事件以及相關概念有跟進一步的認識。

「這是我一口氣讀完的書。我希望這本書中的故事都真實可信,因為他們印證了我歷經多年形成的一個觀念,即誰控制了貨幣誰就能支配一切。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講的故事純屬臆想,因為這樣我們便可以堅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類大致生活在一個誠實的世界中,沒有被一小撮國際銀行家玩弄於鼓掌」,張宇燕先生的後半句話我非常認同,如果銀行家達到了能翻雲覆雨的地步,那麼軍事和政權的意義何在?主權國家的意義何在?一小群人企圖通過這樣的手段控制全世界,這種想法不僅遙遠,而且顯得有些荒誕。

誰也不知道以後的世界會變成怎麼樣,也許銀行家們的野心真的實現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通過貨幣來實現的。

所以說,貨幣真的很神奇,也很偉大。

我所認識的那個「好似商品的孿生兄弟」,顯然太渺小了。

《貨幣戰爭》讀後感(二)

聽說這本書的時候是在高三。那時候打算讀一下的,可是同學說這本書可能專業知識很多,我會讀不懂,所以就放下了。到了大學,自己居然學了經濟專業,心想是時候讀這本書了。於是借著寒假這段充裕的時間,把這本書讀了一遍。這算是我讀這本書的初衷吧。

說實話,這本書我讀的不是很懂。很多專業的名詞概念,都需要去上網查找,讀起來很困難。但是依然很高興,通過這本書,然我得到了許多知識,了解了許多我從未想到過的事實,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和思考現實。

從前別人一問「世界首富是誰?」大腦的第一反應就是比爾·蓋茨,在感慨身家過百億的他是如此之富有時,從未想到過,其實還有那麼多富可敵國的銀行家們,躲過媒體的眼睛而「大隱於市」。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從老羅斯柴爾德開始到如今這個家族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然而嚴密的家族控制和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於是外界對這個家族還是知之甚少。到底這個家族收斂了多少財富,沒人能清楚的知道。然而讓我最為驚訝的是,這個家族是如此的會賺錢,而且兩個多世紀裡經久不衰。從老羅斯柴爾德為英國皇室作代理到「羅氏五虎」征服歐洲,使我們能夠從側面了解到一些關於他們經商技巧。第一,對金錢充滿無限的欲望和征服世界的野心。第二,早於市場得到信息。為了能夠得到第一手可靠的信息,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在戰前就非常有遠見的建立起了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路,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準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路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第三,擅長交際技巧,擅找「墊腳石」。在所羅門-羅斯柴爾德到奧地利的維也納拓展歐洲新張地區的銀行業務時,他就成功的結交了當時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名震歐洲政壇的義大利外長梅特涅。在梅特涅的幫助之下,羅斯柴爾德家族順利與義大利王室結成了密切的商業關係。第四,家族通婚防止財產稀釋。據統計,在一百多年的歷史裡,羅斯柴爾德家族內部通婚18次,其中16次是在表親(堂兄妹)之間。以上只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經商技巧的很少的幾點。在兩百多年裡,時代變遷,世事變幻,然而這個家族始終能夠長盛不衰,其中必然有許多值得人們思考的東西。雖然它「隱姓埋名」於世,但是在當今的世界,許多大企業,重要工程等的背後都有這個家族的影子,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內森-羅斯柴爾德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這個人就是我。」內森的這番志得意滿的話正是我讀這本書的另一個心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其他方面的發展,無論是文化還是工業的發展都需要經濟作為支撐。銀行家們通過對金融的控制,進一步控制政治等其他領域。經濟既然有如此之大的力量,難怪那麼多的銀行家想要控制經濟。對金權充滿欲望的銀行家們的野心當然不會僅僅局限於歐洲。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使盡各種手段,甚至不惜策劃戰爭和金融危機,全然不顧他人死活,冷酷至極。

然而銀行家的們又是怎樣控制一個國家的呢?我想英格蘭銀行的成立能夠說明這個問題。1694年現代銀行——英格蘭銀行正式成立,這個銀行的核心理念是吧國王和王室成員的私人債務轉化為國家的永久債務,用全民稅收作抵押,由英格蘭銀行來發行基於債務的國家貨幣。這樣一來,國王就有錢去打仗或享受了,政府也有錢辦事了,銀行家能夠放出巨額貸款並且得到客觀的利息收入,只有人民的稅收作為抵押。然而要命的是,這樣的一種銀行機制把國家貨幣的發行與永久國債死死鎖在一起。要增發貨幣就要增加國債,而還清國債就等用於摧毀了國家貨幣,市場上將沒有貨幣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通過類似於英格蘭銀行這樣的中央銀行,銀行家們就可以將發行貨幣的大權牢牢抓在手裡,能夠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就等於控制了這個國家的經濟。發行國債不僅能使銀行家們獲得大筆的利息收入,更能得到非常高的信譽。現在西方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正被這樣的銀行體系控制著,正如美國那樣。美聯儲其實相當於美國的中央銀行,成立於1913年,這個系統主要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等組成。它的主要職能是1、制定並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2,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並保護消費者合法的信貸權利;3,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4,向美國政府,公眾,金融機構,外國機構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聯邦儲備銀行區域由國會組建的作為國家的中心銀行系統的操作力量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在全國劃分12個儲備區,每區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分行。每家區域性儲備銀行都是一個法人機構,擁有自己的董事會。會員銀行是美國的私人銀行,除國民銀行必須是會員銀行外,其餘銀行是否加入全憑自願而定。在外人眼中,美聯儲儼然是一個歸屬政府的機構。讀了《貨幣戰爭》後,才知道美聯儲其實是一個天大陰謀的得逞。美聯儲既不是「聯邦」,也沒有「儲蓄」,也不是銀行,它是一個用來剝削美國人民的工具。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即美元。而那些躲在美聯儲背後的銀行家們實際上已經控制了美國的金融命脈,工商命脈和政治命脈。例如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就是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扶持之下占領了美國石油的。

那些掌握金權的銀行家們或通過扶持代理人來間接控制一個國家的工業等的重要部門行業,或直接在相關企業中控股從而控制該行業。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裡感到憤怒。那些銀行家們絲毫沒有人性可言,未得到更多的金錢不惜發動戰爭,炮火之中多少人失去生命,多少人失去家園。沒有國家,沒有立場,他們在乎的只是黃金。當人民的生活變好時,手頭有多餘的貨幣時,他們有變著法子想要將人民手裡錢搜颳走。通過貨幣發行的調節,人為地製造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讓多少人一夜之間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和儲蓄。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四年時間裡南北雙方參戰人數多達300萬人,占總人口的10%,死傷無數,大量財產毀於戰火,這場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到14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完全平復。戰爭因廢除奴隸制而其,然而奴隸制問題真的就是戰爭的真正原因嗎?這本書給了我們另一種答案。政治衝突的背後是經濟利益的較量!這種經濟利益的較量表面上是南北集團的經濟利益差異,實際是國際金融勢力為分裂新生美國而玩弄「分而制之」的策略。為了挑起美國內戰,國際銀行家們進行了長期縝密而周詳的計畫在美國獨立戰爭後,英國的紡織工業和美國南方的奴隸主階層組建建立起密切的商業聯繫,歐洲金融家們看準了機會,稱勢秘密發展起一個將來可以挑起南北戰爭的人脈網路。國際銀行家們早就做好了準備,在策劃戰爭過程中,他們兩邊下注。槍聲一起,無論誰輸誰贏,因國家戰爭而負的債就會成為銀行家們的美餐。而且戰爭過後,城市的戰後重建有需要一大筆資金,而因戰爭而財庫空虛的美國,也不得不伸手向銀行借錢。無論如何,勝利的總是那些銀行家,而受苦的始終是底層的勞苦大眾。在銀行家們的陰謀前,大多數都是處在一種被動的無知的狀況中。不禁苦笑,難道所謂的經濟規律就是少數掌控局面的人人為地「定期安排」?!而一些能夠理解其中秘密的,又敢於站出來說話的人卻因為勢單力薄而不能與之抗衡。

《貨幣戰爭》讀後感(三)

粗讀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整體感受有兩大點:

一、是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世界貨幣的漲與跌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

《貨幣戰爭》講的是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比如那些財團操縱美國國會成立了私有的美聯儲,使得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當政府需要發行貨幣則必須將美國公民未來的稅收抵押給美聯署向其貸款,而為此要支付龐大的利息。美聯儲要做的只是印鈔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沒有權利發行貨幣)此外,幾大財團還聯合引爆兩次世界大戰,操控石油價格以獲取石油美圓,操控各種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掠奪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源和財富,乃至引發多次經濟危機。幾大財團就是通過合夥抬高一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價格,製造巨大的金融泡沫,達到一定高度後再抽身出來打壓價格,引發泡沫崩潰,導致此國公司和民眾的大量破產,再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大量優質資產,從而控制一國的經濟,獲取巨大的利益的。現在小學生都知道國際關係就是利益關係,美國政府是受財團控制。所以這書對我來講有著多顛覆事實的影響!

書中的源頭指向羅斯柴爾德家族及其他金融寡頭對於金權的極端占有欲,而其想法的實行是依借於其一呼百應的影響力而達成的,如果這種經濟體制的內涵如此明顯的不堪,為何仍有一代代的精英願意投身於其中?世界走向的改變是否僅憑極少數人的思想行動?如果沒有周邊的氣候條件,僅憑風眼的力量颶風就能形成並蔓延麼?當人們恐慌於極少數人掌握世界的極端不公正時,其實每個人也正促進著這種不公正,在利慾攻心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相互殘殺,不惜代價。不過是為了毫無必要地滿足過分貪婪的欲望。欲望和恐懼捲起狂瀾,黑暗的颶風由虛無而起,似受了魔鬼的庇佑般,周圍的一切雖反應各異,卻無不最終以各種形式成為其中,使它所向披靡、愈生愈烈巨大的漩渦將吞噬任何遏制的努力,甚至使它們成為它的一部分,世界瘋狂的膨脹,卻無法將它所帶來的危機感置於自身的欲望之上,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出現或許本是歷史的必然,惡浪已起,海嘯只是遲早的事。

二、宋先生利用歷史的分析,說明了亞洲金融危機與上世紀日本經濟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點分析世界金融資本操作手法,並提出中國面臨的危險。

書中描述為建立公平的經濟體制,搏擊俱樂部里Jack最終炸毀信用大樓,只有單純的夢想家會這麼做,這就像藤蔓纏繞住住所,我們只想一把火燒了它們,而暴力摧毀得更多是物質,永遠會有貪婪的餘孽在暴力的空隙中滋生最終使整個革命變質毀滅。等待細水長流的社會本質蛻變永遠成不了解決當下問題的辦法,直面的抵制相當於開門迎敵,難免有被同化的危險,但既然有人已認識到危機,無論怎麼做,我們所能確定的就是不放棄任何的努力。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勞動力和引進外資,成為了世界製造地,外匯儲備一路飆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斷增大,而在近幾年中國的股市與房市也是異常火暴,國際資本「熱錢」在中國兩市場上的推波助瀾,使中國面臨被世界金融寡頭「剪羊毛」的危險。

在世界銀行家的眼裡,沒有道德、沒有倫理、沒有人類的尊嚴,有的僅僅是為了高高在上所欲望的權利。當社會不存在貨幣,以「共產」存在時,銀行家們將會失去他們的地位。

另看「剪羊毛」資本家給開發中國家投資、大量貸款、外資入股,其目的無外乎兩點:世界能源環境的地域轉移、早就資本泡沫。環境轉移很簡單將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線全部嫁接到開發中國家;資本泡沫在於其給其貸款的同時收取大量利息,收購廉價的物品,進行貿易差「剪刀差」牟利、創造繁榮與衰退的經濟謀殺……

個人認為:打擊這些金融財團最好的辦法是恢復金本位的貨幣制度 。所謂金本位,是指以黃金儲備為貨幣發行的依據,並且持幣人可以用固定的兌換率隨時換取等值黃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黃金的價格是固定的(即兌換率),而非其他商品的價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化也就反映了它們相對於黃金的比價變化。不過,對於同樣實行金本位的多個國家來說,由於其本幣的單位含金量是固定的,相互間的匯率當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及方便進行國際交易和結算。這樣,國家才不會被迫的增大貨幣供應,引發流動性過剩導致金融泡沫。這樣的貨幣體系會導致貨幣具有更強的購買力,而對經濟危機具有一定的免疫,國際銀行家就不能通過製造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來剪老百姓的羊毛了,()這樣受益的還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辛苦積攢的財富也不會被外國財團以低價輕易的掠奪。

但是按照宋先生的邏輯,重新確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穩定貨幣價格,但很難相信這些金融炒家會希望確立金本位,減少他們炒作市場製造危機的空間。而且,即使確立金本位,貴金屬市場本身會不會遭受炒作?存在很大的問疑。所以黃金是萬能的嗎?我看是未必。關鍵還是要把以貨幣制定權為核心的經濟決策權真正歸於人民,歸於占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無產者和一般有產者,而不是極少數的極端有產者。

中國作為少數能夠自己發行貨幣,掌控貨幣發行權利的國家,如何面對過銀行家們的陰謀屠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剪羊毛」早在上次東亞經濟危機中中國僥倖逃過一劫,以後呢?人人都在談論索羅斯,可知在索羅斯背後的真正黑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