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一)

喜歡于丹,是基於幾年前,看她在央視的《百家講壇》講論語。她端莊優雅,澹定自信;她口若懸河,博古通今,學識淵博,出口成章。自此,她成了我敬仰的大學問家之一,我也成了眾多於丹冬粉中的一員。

今天,她將人生價值與幸福融進新書《趣品人生》,是件令我們特別高興的事。感覺如沐春風,沁人心脾。她在書中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她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悠閒與時間無關。

在書中,于丹用細膩的文字,從道理上喚醒我們重新思考,感悟人生,發人深省。她就國人的生活方式,用茶、琴、酒,說古道今,更加貼切,更加接近生活。這種觀念強烈地撞擊我們的內心,告訴我們如何用悠閒的方式找回自己,重啟心門,如何找回幸福的感覺。

于丹說,人在路上奔忙,不妨在忙碌的喧囂中「且停停」。「停一停」能讓我們歇歇腳,靜靜心。在亭子裡養養神,問問自己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回味一下起點與目的之間,這路上的每一步,其實本身就是風景。但停下不是為了安息於此,終老於此。停一下,不是要丟了趕路的自己,是為了再上路,步履輕盈更好地上路、更好地前行。

人這一生要承載的太多太多,為社會承擔使命,為家庭承擔責任……幸福正前所未有的成為奢侈品,問問我們的內心:我們真的幸福嗎?

道理其實大家都懂,只是當今社會,人們匆匆忙忙向前進,忙工作忙生活,忙買房買車忙貸款,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為忙碌而忙碌,暈頭轉向都要迷失了自己的心靈。

生活需要一點悠閒的情趣來調節緊張的律動,但情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從生命中涵養、從天地自然中滋養而成的。人生路上究竟有多少亭子?那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甚至不是具體的一段光陰。一茶,一酒,一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喚醒生命的色彩。春的嬌艷,夏的火熱,秋的斑斕,冬的沉靜;海的波瀾壯闊,湖的寧靜安詳,瀑的澎湃激盪,溪的淺吟低唱;日月的更替,四季的輪迴;無不投射鮮活的光輝麼?四時不同,山水各異,這樣走下來,生命中自然會多出一份情趣。人生的長河總有一些歡欣閃爍,前不久的一趟旅程,春風浩蕩,綠樹成蔭,藍天白雲,天地遼闊,讓我們趣味盎然,回味悠長。我們能夠抓住的,往往就是生命中一個個感動的瞬間。去品茶,喝酒,聽琴,親臨山水,在自然界中、在日月更迭中頤養身心、陶冶性情。當回到當下,生活雖然還是原樣,由於心境改變了,會新奇的發現新的趣味,感受生活的平靜和幸福,品味生活的甜苦與意趣,不經意間找回生命本真,重拾幸福的感覺。

悠閒的生活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迷失自己。無論人生的道路多麼忙碌、多麼艱難,不妨忙裡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眸最初的起點,遙望最終的歸宿,在漫漫人生路上,從容前行。

那我們今天究竟該以怎樣的方式生活呢?于丹認為,首先要找回自己本真,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該做什麼,該如何去做,然後腳踏實地去努力,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適時放鬆自己,調整自己,關照到自己的內心。于丹說,當今人們的種種煩惱,都是因為靜的時候不莊嚴,心裡總有些東西放不下,嘀嘀咕咕猶猶豫豫,動的時候自然不痲利,拖泥帶水放不開。那麼這時候,同樣需要我們暫且停一停,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現在在做什麼,想要什麼。她哲理性的文字背後是對生活通透的積澱和感悟,值得我們用心細細品味。

說到底,這世間萬物,林林總總,不都是如此麼?人來到這世上,沒有好壞高低貴賤之分。人生長路漫漫,釋放自我,遊歷于山水自然之間,放眼於遼闊之間,親臨山水。見飛鳥在天,見游魚在水,領悟其中的意境,獲得天賦的人生樂趣。尋找一種「悠閒」的生活方式、適合自己的方式,從容的上路。心自從容天地寬,在遼闊的空間中縱觀古往今來。

人可以憧憬未來,可以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現在,如書中《序》裡所說,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為當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意境。雖然由於自身的底子薄,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可以多學習,取長補短,將能做的會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發揮。

如此看來,幸福就在我們心中。清晨,我們在溫潤陽光的洗禮下醒來,伴著花草香上路,看藍天白雲,看青山綠水,看飛鳥將視線拉伸成弧……知足的心境就會打開,幸福就會不請自來。不繁雜,不忙碌,不奢求,不貪念。喝一杯茶,品一口酒,聽一聽音樂,簡簡單單悠閒的生活,讓心靈自由呼吸。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二)

認識于丹是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中聽她講論語,深入淺出的闡述吸引了我的心靈,從此關注于丹。做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的代表,于丹從不同角度以自身的生命感悟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

《于丹趣品人生》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好書,書中於丹從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暢談生活感悟,將這些在我們看來是古人才有的閒情雅致說成了我們找到生活意趣的一種休閒方式。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麼忙碌,不妨停下來,一杯清茶,一杯淡酒,閒適間讓自己的心靈歇歇腳,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

你幸福嗎?今天的中國全民都流行問這個問題,我每個人真的可以靜下心問問自已。幸福倒底是什麼?我們忙著升學、晉職、賺錢……每天像陀螺一樣旋轉不停,每天忙來忙去,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最後覺得極度空虛。 常聽到身邊的人坐在飯桌上、K房裡、電腦前講「沒意思!真無聊!」。 是呀,等到我們費盡心機擁有了財富、名譽、權勢,卻驀然發現發現我們不知道幸福是什麼, 在當今社會裡,相比於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為奢侈的一件事。

看完于丹這本書給忙碌中的我一些心靈上的指點和借鑑,它提醒我要活的有意義,活的有意趣。 悠閒的生活情趣並非要讓我們閒擲時光,放棄理想,而是要讓我們在目標實現的同時不要迷失了自己。

書中最能讓我感同身受的是茶篇,我和給本書寫序的名嘴白岩松一樣,也是臨近中年,才知茶的好處。近幾年茶情很濃。備了很多茶葉在陋室,特別對功夫茶情有獨鍾,從選茶、藏茶、泡茶、品茶都頗為喜愛,在茶中體味了太多的寧靜與幸福。在此記一下自制」八寶菊茶」的過程:有日突想自已配點菊茶送友人,於是光顧了藥房、超市、茶莊,找到了八種材料來包茶,所以自已起名八寶菊茶。貢菊為主料,紅棗、山楂、蓮子芯、桔梗、花旗參、枸杞、迷迭香、冰糖為配料。此茶有著清熱去火、補氣、明目、幫助睡眠等功效,相信日飲此茶,對友人日漸疲憊的身心有所益處。菊茶不但口感清甜,而且沖得極漂亮。用玻璃茶壺來沖,可以看到一朵朵盛開的小黃菊,再配上紅色、綠色的配料,極有觀賞價值。只是不知友人可懂得細心欣賞及體味各中的美麗。

讀到此,我相信朋友們一定能明白茶帶給我的樂趣與幸福。就象序中寫道」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時間長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內心和人生的滋味。」

做為女人,我當然也喜歡著花兒草兒的自然清新,愛著那種綻放的感覺。但條件有限,只能做個陽台上望花守花的種花人。一天忙碌過後,躺在我的懶人沙發上,看著開得艷艷的花兒,品著綿綿的普洱茶, 讓我頗有入境為仙的感覺,心裡美滋滋的。幸福可以這麼的簡單呀!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三)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進行系列講座,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會重新親近、學習經典的熱潮,並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許多人會說,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工作負擔如此之大,個人責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絲鬆懈,又如何空出大把時間去悠閒?在於丹看來,茶、酒、琴這些表面看似無用的事,確是讓心靜下來一些、讓生命分些時間給看似無用之事的特別手段。于丹說,酒,她既討厭又喜歡。討厭的是應酬的酒,卻也是周圍人群中最常見的。這樣的酒,往往醉了都不知道酒的滋味。端著為感情為態度為利益而要大口悶下去的好酒,都替那酒可惜,好酒被當作的鑰匙。真正好的酒卻讓她喜歡,那往往是閒來無事或毫無目的之時,親朋好友間的小酌,沒有名頭大小排座次,沒有利益在酒中,杯中物才潤澤了人生。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滄桑,跌宕浮沉,都曾伴著一杯酒。同樣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操守,有些人卻在酒中蹉跎了生命。李白這樣的酒仙,陶淵明這樣的酒聖,都是飲者中的上品;劉伶那樣的酒痴,阮籍那樣的酒癮,他們在酒中有蹉跎,有放浪形骸,可算是飲者中的中品;但更多的人只能被稱之為酒徒、酒賊,甚至酒鬼,他們在酒中失德亂性,甚至丟了江山,此種人就是飲者中的下品。

盛唐詩人王維意氣風發未經坎坷時,也曾寫下這樣一首詩:「新豐美酒斗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二人馬上相逢,脾氣相投,栓上馬就上樓喝酒去了。酒中相逢的性情,有時即刻就引為知己,肝膽相照。這樣的酒宴文化,至今依然沿襲這。常有人說,帶你認識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天酒桌上推杯換盞,往往與官場升遷有關,與商場交易相連。新朋舊你相逢聚飲,唏噓情誼少,資源交換多。表面上看也是歡聲笑語,甚至豪氣沖天,但有人敬的是職位,有人敬的是投資,真正純粹的酒卻是越喝越少了。唯願今天的酒桌上,能多一些超乎功利的意氣相逢。

遇到好酒,是種緣分;()能品好酒,是種意境。所以有種說法,叫「酒至微醺,花看半開」。大家想一想,花朵什麼時候最美?應該是將開未開,花瓣已放,花蕊待吐時。此時花朵含著蓬勃生機,未有敗相。喝酒也是如此,半醉不醉的微醺中,奔放幾欲起舞,感傷幾欲泫然,但一切都流露性情之美,而沒有失態的粗鄙不堪,這樣的時刻才能體會到酒的妙處。所謂節制之美,大約就是七分爽朗三分含蓄的匹配。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箇中滋味,須自己品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