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再塑生命的人讀後感

再塑生命的人讀後感(一)

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世界萬物皆有生命。可是上帝的創造總不是那麼完美,甚至有些殘酷,假如在這些有缺陷的人瀕臨絕境時拉他們一把,那麼生命將會延續,生命將會走向光明。

讀完《再塑生命》這篇課文時,我深深被震撼了。莎莉文老師無私的愛心和凱倫那堅強的性格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明白,要以樂觀面對生活,以微笑面對生命,以愛面對世界。

凱倫的遭遇很悲慘,她必須要比正常人承受更多的痛苦,於是,她慢慢走向自卑,憤怒……她渴望被愛,渴望光明,而這個光明的使者就是莎莉文老師,她用無私的愛拯救了凱倫,讓她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生命的幸福,讓他的生命獲得新生,莎莉文老師幫凱倫再塑生命。

讀後,我深思:假如人人都像莎莉文老師一樣,世界將會多麼美好啊!可是,夢想與現實總有差距,現實中的弱肉強食現象十分明顯,弱者註定要被強者淘汰,欺凌。這是競爭也就無可厚非了,但是,對於一些沒有競爭能力,但又很無助甚至不能自顧的弱者,我們是否應該伸出援助之手,也許我們奉獻的愛心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但對於一些弱者來說,卻能帶給他們暖和,甚至能拯救他們,這就是生命的本質。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可見,愛的力量有多強大!

朋友,假如你已經沉浸在愛的海洋中,被愛所包圍,那麼恭喜你,你是幸福的。那麼將你的愛心奉獻出去,讓別人也能感受到

愛的漂亮,把愛的種子撒遍大江南北,讓愛布滿人間!

再塑生命的人讀後感(二)

生命是如此脆弱,又如此堅強;生命是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貴;生命是如此渺小,又如此博大。

生命對於她來說,是如此的不幸,她自幼因病成為聾啞瞎人,面對上天這樣對她的不公平,她不氣餒、不逃避,面對種種因為身體對她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她衝破了重重阻力,成為著名美國女作家,這一切都源於她對生命的渴望,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就是海倫·凱勒。她渴望被愛,渴望光明,而這個光明的使者就是莎莉文老師,她用無私的愛拯救了凱倫,讓她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生命的幸福,讓她感悟到生命的可貴,找到了指南針,使她重新又明確了方向,激起了她求生和求識的欲望,莎莉文老師幫凱倫再塑生命。

這奇蹟的發生並不僅僅依賴於莎莉文老師的辛勤教導,更重要的是作者海倫自身的堅強意志。如果海倫不堅強,她就不能忍受世俗的歧視;如果她不堅強,她就不會接受老師的教育;如果她不堅強,她就不能飽受困難的煎熬……可見,堅強的意志對人的一生是何等重要啊!它像一把永不生鏽的利劍,輔助你在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像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為你照亮前進的方向。我終於知道了人性的偉大和困難在愛面前的渺小,讓我明白,要以樂觀面對生活,以微笑面對生命,以愛面對世界。

這使我想到:連盲聾啞人都能如此,為什麼我們平常人就不可以?海倫以她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學到了許多知識,創造了震人的奇蹟,無人不豎起大拇指。知識如同海上掌控方向的指南針,只有擁有它,才不會在知識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我們何嘗不掌握知識。

是啊,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世界萬物皆有生命。可是上帝的創造總不是那麼完美,甚至有些殘酷,如果在這些有缺陷的人瀕臨絕境時拉他們一把,那麼生命將會延續,生命將會走向光明。

再塑生命的人讀後感(三)

在艱難地解讀完《列夫·托爾斯泰》之後,閱讀了海倫·凱勒的這篇《再塑生命》,兩種文風的強烈對比顯得後者更加親切,更加貼近生活,儘管這些故事依然發生在100年以前。

讀凱勒的文章,總會帶著一種由衷的崇敬。這種崇敬來源於幼時的閱讀。我一直清晰地記得十歲那年看到的一篇文章《人類的驕傲——海倫·凱勒》,我驚異於一個先天失明失聰的女性竟然取得了如此豐碩的成就,她甚至能把手放在說話者的喉結處就知道對方說了些什麼。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凱勒簡直就是一個神一般曾經存在的女性。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下一個六歲的孩子在意識到自己失明失聰時的心情,「在霧中神情緊張地駕駛一條大船,小心翼翼地緩慢向對岸駛去,心兒怦怦直跳,唯恐發生意外。」「我心理無聲地呼喊:『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從文中的這幾個感嘆號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美麗女孩的辛酸與悲哀,我們不能不心生憐愛。也許,也正是凱勒最初的這種使人心疼,使人憐愛的樣子,使得莎莉文老師多次情不自禁地緊緊擁抱她。

閱讀這篇文章,我們發現文中無論是風景,還是人物,都是美麗的,那種溫馨的感覺總是讓我能想起陽光普照下的阿爾卑斯山下的小村莊。那種典型的歐洲莊園式的小村莊。在這樣寬闊美麗的背景之下,似乎無論颳風下雨,都將是一段美麗的回憶。

讀著凱勒用自己細膩的筆觸描摹出的一幅幅畫卷和自己細微的心靈感受,我深深地覺得,這樣一位高大的巨人就仿佛身邊一個可親可敬的朋友,老師或者長輩。從她的身上,我們所能獲取的不僅僅是她令人欽佩的高貴品質,同時,還有對生活的熱愛,對自己的熱愛,這種熱愛,在今天,是多麼的彌足珍貴。

說說莎莉文老師吧,這個曾經真實存在的,令我們更加佩服的偉大女性。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愛心、耐心、機智,以及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善良與熱情。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能在莎莉文老師身上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影子,也許是他們都經常帶著孩子們到戶外接觸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學習和成長吧。不禁想起了去年聖誕節那天參加某早教中心的周年慶典。看著這些年輕的早教老師們唱歌、跳舞,想起他們平時給孩子們上課的狀態,我當時就感慨萬千。那些教幼齡孩子的老師往往更加親切,更加熱情,這種親切與熱情在我們看來。有時會覺得有些做作,但這正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受用的。反觀一些大學教授的課堂,有板有眼,但卻失去了熱情與激情。還有我們自己,是不是也一直走著大學教授的路子?因此,當我看著台上的老師們時,我在手機上記下了這樣一句話:教越低齡孩子的老師,越值得我們尊重。今天想想,他們正是熱愛生活的人,熱愛自己的人。

《再塑生命》真是一篇好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