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林清玄讀後感

我的家鄉是個小鎮,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在那兒,我有過太多關於月亮割捨不下的記憶。

剛升國中的時候,學校離家蠻遠的,再加上還要上晚自習,每天到家都要九點多鐘。那個時候,早已是眾多人家休息的時間了。父親為了鍛鍊我走夜路,晚上不再接我。放學之後,一個人要走很遠回家,對於一個十四歲的女孩來說,難免會膽戰心驚。但是有月亮的時候,心就會像林清玄說的那樣慢慢地沉澱下來,對夜的恐懼也不復存在。

《月在天心》是一篇很貼近我們生活的文章,就像裡面寫的:「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們也覺得自己心裡有月亮。有著光明,那光明雖不如陽光溫暖,卻是清涼的,從頭頂到腳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涼。」

可不是嗎,月光是親切而又有著微微涼意的。尤其是在夏天酷熱的白天之後,月光總是會讓人感到那清新的涼意。經過一天的學習。走在獨行的路上,望望月亮,頓覺驅走了那煩躁的思緒,連心底都是一片讓人舒暢的清明。

夜裡的月光是很亮的,尤其是沒有雲朵的晚上。偌大的夜空掛著一輪玉盤似的圓月,月下的景物清清楚楚的顯現出來,純粹的讓人想到膜拜。但是當你仔細一找,卻發現不知要拜向何處。就如同那文章說的:「那不像是太陽的投影是從外面來的,那片光明猶如從草樹,從街路,從花葉,及至從屋檐下,牆垣內微微地滲出,有時候會誤以為萬事的本身自在的光明。」

也許你會有了疑問,在我們行走的時候,月也在動,這究竟是真還是假: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月。它獨一無二,就如同你本身的獨一無二。當月亮照耀我們的時候,它們是發著光。心靈之月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處住所,如何讓它長久的發光,關鍵在於你是否知道它的存在。作者說:「只有極少數的人,在最黑暗的時刻,仍散發著月的光明,那就是知覺到自己是月亮的人」

回歸自己,讓自己心中的月發光吧!我雖未完全讀懂林清玄的《月到天心》,卻總有賞玩不足的感覺。精美細膩的文筆越嘗越有味道,像是香純的牛奶滴滴滲入口中。一句句充滿哲理的語言,一幅幅詩情洋溢的畫面,從天上之月再到人心中月,給人無限的遐想與回味,無窮無盡的感慨與沉思。

天上之月雖光熱不足,讓人略感微涼之意,卻仍在奉獻著自己。月之隨人,不離不棄,不管是主觀的真實還是客觀的錯覺,月始終都將光輝灑向人間,如一片寒霜鋪滿大地。不僅消除你對黑暗的恐懼,又指引著你踏上回家的路。

人心中之月則是崇高人性的化身。心懸明月之人即使自己的能力有限也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他人,傳遞人性的光輝,傳遞一種永恆的無私的愛。天上之月不常有,而月卻常在人心中!心胸狹窄之人見天上月卻不見月於人心,只計較個人得失卻從不被為他人考慮。而高尚者知月於人心,光輝永存,並照耀他人!

黑色籠罩的地方,我們需要光亮,它來自天上,更需要來自我們內心!

林清玄讀後感(三)《飛入芒花有感

落落的芒花,承載的是母親付出的一生,飄入兒女的心田。滋長出一份溫馨。文中的母親溫和、能吃苦,把全部的愛傾注給自己的孩子,卻有很少顧及自己。這也便是天下母親的共同點吧!

年輕的母親與孩子在岑寂月光下河翩翩芒花相隨;與孩子在溪畔野地採摘野花;芒花的輕軟伴隨著點點滴滴,如同母親的愛。而逝去的歲月,同時也把純白的芒花化作了母親的銀絲。

但母親也是會生氣的。母親要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大人的勞累。文中母親與孩子在路邊的相偎相泣,也讓一種濃濃的情感愈發濃烈,在欲來的火車聲中,靜靜的釋放。

也許我的媽媽與文中的母親處在不同的時代,但是共性都是會用心守護孩子,時刻!

我的媽媽在我心中如一縷淺藍色的細煙,淡雅,讓我的悲傷隨它而去!

手指不知疲倦的划著一堵頹敗的牆,一遍遍,身體的一半處於近似抽象的陽光,另一半在黑暗中彷徨。每次傷心時,我總會做同樣的事情,而媽媽所扮演的角色邊事用溫暖的手指勾著我的衣角,把我從悲傷的漩渦中拉出。()

我的媽媽,熟悉我一切的人。

她喜歡靜靜的望著我,眼裡游離的是一種幸福。

我,卻是最不了解媽媽的人,那種愛的含義太深 。只有時間才會了解。

笑顏流露於芒花,心的溫暖吻著孩子的心。天下所有的媽媽,謝謝你們最原始的情感,最真誠的愛。——後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