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敬告青年讀後感

敬告青年讀後感(一)

陳獨秀於1915年寫下《敬告青年》作為《青年雜誌》的發刊詞,以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提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顯而易見,國家倘若要進步,必要廣大青年奮發向上,作為國家之大棟樑,撐起富國強兵的一片天,必要青年們開拓眼界,衝破陳腐思想的牢籠。而事實上呢,就在1915年之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欲意復辟帝制,大興尊孔復古逆流,舉國上下,更有大批腐朽之人趁機舉起重回舊時代的旗幟。眼見辛亥革命所推翻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將要重回舞台,仁人志士們又怎能袖手旁觀。此刻,喚醒廣大青年的強國意識成了亟不可待的事。

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幾千年來的守舊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很多青年也不例外。面對這樣的現狀,陳獨秀擔憂萬分,更是批評那些妄自菲薄,不思進取的青年們與腐敗者們稱得上為一丘之貉。他指出,有些青年起初是新鮮活潑,而後卻為陳腐者所同化。有些青年本是壯志雄心,而在頑固派的威脅鎮壓下竟也變得萎靡,退縮起來。這般青年哪能為國家富強所用,這樣的青年又哪能推動時代向前發展,只能落得被碾死在頑固派的車輪底下的悲慘下場罷了。因此,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鄭重提出,只有自覺勇於奮鬥,革命起來快刀斬亂痲的青年才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陳獨秀指出國家所需要的青年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是進步的而非保守的,是進取的而非隱退的,是世界的而非鎖國的,是實利的而非虛文的,是科學的而非想像的。大抵而言,青年需是有主見,有向前展望的眼界且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要有自覺奮鬥且敢於犧牲的心。說起自主,陳獨秀認為作為一個人而言,首先得有自己的人格。言聽計從,奴隸般生活著與傀儡又有何異。那個年代,封建思想仍為主要思潮,女子地位低下,而陳獨秀卻敢提出向西方學習,破壞君權,與封建禮教作鬥爭,女子也可參政,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與志氣。再談青年需要的進步性,從古至今,我國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乃至於沾沾自喜,實則與西歐國家相比,我們落後甚遠,直至林則徐,魏源等人睜眼看世界,提出師夷強技以制夷,我國才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因此,作為青年,必要用包容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縱觀歷史,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讓中國人民飽受戰爭的殘虐,讓無數人民流離失所,的確,歷史的災難不可遺忘,但陳獨秀也看到了列強入侵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是打開了中國面向世界的大門,對推動中國走向世界也起著重要作用。作為青年,不可片面排外,而應忍一時之辱,為中華崛起而奮鬥。陳獨秀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因此,他認為西周所謂的禮制,漢朝時候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對社會進步的阻礙。新時代的青年們不應該被舊道德所束縛,而應發揚新文化,新道德。不該冠冕堂皇,須有言辭,而應將言語付諸實際,運用科學與理性,醫治國家長久遺留的弊病,使其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讀完《敬告青年》,我耳邊仿佛聽到了清脆的鐘聲,又想起了巴金在《家》中塑造的覺慧這個角色。覺慧生存在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里,家裡的許多親戚身不由己,一切聽從長輩的安排。活得看似體面,但靈魂早已空洞。覺慧不甘走上這樣的道路,他認為,必須衝破牢籠的束縛,革命是需要犧牲者的,那麼,他就去做這樣一個犧牲者吧。因而,他毅然決然離開了這個沉悶的大家庭。從覺慧的身上,我看到了陳獨秀所期望的新青年的影子,真正的青年,必然是將小我置身事外,必將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前進而自覺勇敢奮鬥的。現今,離1915年過了多少個日夜,多少個春秋,一代一代的青年們在覺醒,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但我們仍需反省,並且是要深刻地反省。現在的青少年,雖不是再自我束縛,但無病呻吟的人多了,雖不是毫無理想,但誇誇其談的人多了。眼見趨炎附勢,攀比成風的現象日益嚴重,我們又怎麼能不擔憂呢。不知勤懇,虛度時光的人更是多了去了。就連我自己,很多時候也會陷入茫然之中,長久一段時間變得無所事事。因此,《敬告青年》真的是為當代的青年們也敲響了警鐘,沒有青年的奮發,何來國家的圖強。人們得想想,沒有骨架的軀體又如何站立,我們的國家的青年要是都被腐蝕了,那國家還如何能屹立。我想,我必須得醒過來,青年們也都得醒過來了,祖國的未來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那麼屈辱不是讓我們重蹈覆轍,而是讓我們奮發圖強的。青年們,讓我們攜手共進,讓我們的祖國和人民為他國所敬仰。

敬告青年讀後感(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這句話道出了陳獨秀先生對青年人的希冀,也確實勉勵了一代代的青年人。

有感於社會之陳腐朽敗,有感於社會的「新鮮活潑細胞」——青年人中已有人喪失其新鮮活潑,而為陳腐朽敗所惑,陳獨秀先生髮出了對當時青年們的敬告,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這六點要求,一如六聲高昂而響亮,有力而震撼的鐘聲,一聲一聲滲入青年的胸膛,在其心中迴響,綿長而悠揚,喚醒了他們漸欲沉睡的鬥志,震碎了他們思想上的枷鎖。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人生而平等、擁有自主之權,本是理所應當、與生俱來的,然而,在當時,在封建綱常倫理的束縛下,其實現卻困難重重。陳獨秀先生將「自主的」放在第一位,大概是因為這是當時最為迫切的事情之一,也是實現其他所應具備的必要條件。唯有能自主,有了行動、思想之自由,才能談得上去進步、去進取。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青年人,較之幼者,有著自主思考的能力;較之老者,受封建思想束縛較淺。因而他們接受和實踐民主的、科學的新思想的能力較強,是推動當時中國成為「善變而與之俱進者」的主力。世界不斷在前行,固守原來落後的一套是行不通的,負有救國重擔的青年人更不可不認識到這一點,否則不只是停滯不前,更是會不斷的退步。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陳獨秀先生號召青年們應「排萬難而前行」,所謂退隱「以惡意解之」,乃「弱者不適競爭之現象」。我想,此處陳獨秀先生並非貶低歸隱一事,只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國家處於內憂外患的境況中,身為國家重要支撐力量的青年更應勇敢擔負起責任。「人之生也,應戰勝惡社會,而不可為惡社會所征服;應超出惡社會,進冒險苦鬥之兵,而不可逃循惡社會,作退避安閒之想。」讀此句著實感到一股力量,仿佛催促著人向前衝,衝到最前直面惡的挑戰。想必先生也是希望能鼓勵猶豫退縮之人勇敢站到「戰鬥」的隊伍中去,「排萬難而前行」。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打開國門,與世界交流,是進步、進取的重要條件之一。儘管當時中國在經濟政治等方面與其他強國並不平等,但互相的交流會使得人們認識外面的世界,了解差距,使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得以傳播,促進國民思想的解放。青年人是社會的新鮮血液,更應面向世界,吸取其精華以取長補短,加快進步的步伐。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這是提倡文學應經世致用,先生認為「若事之無利於個人或社會現實生活者,皆虛文也,誑人之事也」。文學與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當時的國家狀況下,文學的改革也會對思想起到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文學來自於生活,不應與「社會現實生活背道而馳」,而應反映現實問題,剖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正如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用自己的筆去喚醒那些仍未對國之狀況、自身狀況有所覺醒的國民一樣,文學與技術皆應有助於社會現實。

科學的而非想像的。科學與想像的一個重要的區別在於,科學往往有理有據,而想像只是所想,並沒有直接有力的證據支持。「凡此無常識之思惟,無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為科學。夫以科學說明真理,事事求諸證實,較之想像武斷之所為,其步度誠緩,然其步步皆踏實地,不若幻想突飛者之終無寸進也。」以科學的眼光看問題、解決問題,則步步踏實,且有助於掃除國民性中的愚昧、盲目、迷信,帶來新面貌、新思想。

陳獨秀先生所提的六點定為當時青年的思想覺醒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今,這六義對於我們也仍是十分受用的。儘管今日之中國與昔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管何時,不管為國抑或為己,作為青年人,自主、進步、進取、面向世界、實利、科學,這些品質依然是我們理應不斷學習並堅持的。「青年勉乎哉!」

敬告青年讀後感(三)

《敬告青年》的作者陳獨秀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和旗幟,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及首任總書記,一大至五大黨的最高領袖。他以誠摯情感、銳利的目光寫下了《敬告青年》。該文是陳獨秀發動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貫穿於六項標準中的一條紅線是科學與民主,即「德先生」和「賽先生」。

該文主要圍繞四個主題來談: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六、科學的而非想像的。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一直強調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要求青年要做到以上六點。作者認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因此陳獨秀將希望寄託於他們身上。這篇文章充分表達了「五四」時期的啟蒙主義知識分子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主張、體現出他矚望於處於蓬勃時期的青年們能改造國民性的深刻意識。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在進行帝制復辟活動的同時,還大力提倡尊孔讀經。康有為還要求定孔教為「國教」,宣揚「有孔教乃有中國,散孔教勢無中國矣」。面對這股反動逆流,許多文人則感到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此時,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為代表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卻發動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大張旗鼓地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復古思想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陳獨秀在寫下《敬告青年》的時候,已經是1915年了。1840年中國的被動開放,至此已有75年。在這個過程之中,中國封建統治的大門被西方列強強行打開,以通商貿易為名逐步逐漸的向古老的中國滲透西方資本主義。經歷了「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再到後來的「辛亥革命」,中國正逐步的摸索著出路。《敬告青年》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

而今年的我們,作為當代的青年,依舊是如百卉萌動的時期,再回頭看看陳獨秀曾經「吶喊」過的對青年的主張,每一句還依舊有著自己的活力。

首先來看看陳獨秀的第一個觀點,自主的而非奴隸的。當下的中國作為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強國,有必要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我們因該具有自主的智慧產權,自主的研發過程,而不是一味的向國外買進技術,「奴隸般」的為外國人賺錢,因該創造、發展自己的產品。

其次是「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古往今來,依舊是人生恆言也。以人事之進化言之: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民,方興未已。只有不停進步進取的民族,才能持久不衰亡。

再者還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作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進取青年,對於機會因該懂得極力爭取,而不是坐等機會送上門來,積極的樂觀的面對一切。文中說,「以善意解之,退隱為高人出世之行;以惡意解之,退隱為弱者不適競爭之現象。」

所以,寧願去做一個進取中的「失敗者」,也不願意作一個出世的「高人」。

還有便是「世界的而非鎖國的」。我們現在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去接受國外的所有事物,但是在今天看來,我們依舊需要「保守一點」。因為,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我們本土文化卻在悄悄流失。但也不能固步自封,掌握其中的平衡是個大學問。

下一個是「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在文中,陳獨秀認為,當時的社會制度、人心思想出自周、漢。周禮崇尚虛文,漢則罷黜百家而尊儒重道。而這些不與社會現實生活背道而馳。因該回歸實利,與現實生活相符合。而現今,一切虛無的口號依舊抵不過實幹。

最後便是」科學的而非想像的「什麼是科學,陳獨秀認為,科學就是人們對所了解的概念綜合客觀的闡述,而想像則是脫離客觀事實的憑空捏造。現今,社會上一些所謂的科學創新層出不窮,當然其中不乏有當代科學家們的智慧結果,可是一些沒有事實依據的科學理論也依舊在社會上」橫行「。抄襲的學術論文,偽造的科學發現漫天橫飛,這不禁讓人思考,什麼事科學,什麼是想像。

至此,當代青年依舊因該以上述六義,平心觀察世間萬事,以明辨是非,以供抉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