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喻世明言讀後感

喻世明言讀後感(一)

春節前學校發了一本書《喻世明言》,放假很長時間還沒顧得上看,有時間了拿出來一看,看不懂,半文言的,就放到那不看了,老公沒事兒就翻著看看,一看說不錯的一本書,我就靜下心來,仔細的看看,因為是半文言的,本人水平有限,看的不是很透徹,就囫圇吞棗的看起來。書中的第一個故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就吸引住了我,他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是誰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求也求不來,這道理在古戲裡常常遇到。接著往下看,一共有四十卷,個個故事精闢,引人注意。看了幾個往後,越來越讓人不可思議,呵呵,都是一些因果報應的翻版,文中所提倡的一些所謂的道德準則,有些看起來非常得熟悉,有些覺得有些面熟,當然更有些覺得荒誕不堪。馮夢龍的“喻世明言”,是三言兩拍中三言中的一個,另兩個是“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以前在上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些,不過,一直都沒有機會讀,在中國文學史上還算是比較有名的,是明代小說的代表。文學家在評論小說的時候,說它揭露了明代時期一些黑暗的一面,這些黑暗面和現在的黑暗面比較起來,可真是小巫見大巫,而且那些做錯事情的人,在陽間得不到懲罰的話,到了陰間,也逃不了,所以我想這些小說,對於那時的人可以還真是有點警示的作用,不過,對於今天的人來說,肯定不會因此而被嚇掉,現在很多人都是唯物論者,不信這一套的。古代的人由於認識上的局限,他們往往以為,在自己之外,還有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東西盯著自己看,所以他們信很多東西,對於很多東西都是懼怕的,但現在的人認識了一些東西,好像是什麼不怕,而正是這種不怕,現在的人做的很多事情,在古代人看來,肯定都是瞠目結舌。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想,就是要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讀我們的古典名著,我們會受益匪淺。

喻世明言讀後感(二)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說》,又稱《全像古今小說》,由明末馮夢龍編輯整理,大約成書於1621年(明朝泰昌、天啟年間)。與其後出版的《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並稱“三言”。

這本書有四十個小故事組成,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儒家一向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和“忠、孝、節、義”,這是過去做人的基本原則。其實,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的綜合反映,是炎黃子孫們的根。即使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在《喻世明言》中,也有揭露封建社會的腐朽,官場的黑暗,煉丹的荒唐,貧富的對立。這是一種進步思想的體現。社會永遠都不會公平,對於不良現象,就要大膽抨擊、揭露,以利引起世人的警覺,以利改良社會,推動社會進步。

不過,在這部作品中,也有以消極的因果報應及宿命論為主題的文章,反映了科學滯後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反映了普通百姓面對邪惡勢力的無力和無可奈何。

從整卷書來看,《喻世明言》寫作的目的,就是告訴人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世的,也告訴人們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做虧心事。俗語云,離地三尺有神仙,正如作者言“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異”。

《喻世明言》是本教人如何處世為人的好書,然其畢竟成書於幾百年前,雖其可取之處不少,然亦有許多觀點不足取。比如婦女從一而終,男子一婦多妾,忠君思想等,都已被歷史所淘汰。

如果從寫作角度看,有幾點可資借鑑。

一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家通過小說人物形象去反映社會生活,去表達思想傾向的深度與廣度,因此,人物描寫多有成功之處。如,蔣興哥、沈小霞、金玉奴、沈小官、汪信之等人物形象,刻畫得都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二是在情節的設定和敘述上,更加追求完整與曲折,既行雲流水,亦波譎雲詭;每於意料之外,又在事理之中。可貴的是,作者努力突破此前基本上是單線結構的模式,而是嘗試用複線結構或板塊結構等,使故事更加搖曳多姿。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在情節結構上的特點是以珍珠衫為“道具”,貫穿小說的首尾,連線蔣興哥一家與陳大郎一家,它始終結構著整篇小說,使小說波瀾起伏,巧妙完整。珍珠衫在整篇小說中出現四次。——第一次是三巧將珍珠衫贈與陳大郎,是謂蔣興哥失去珍珠衫;第二次是陳大郎在蘇州邂逅蔣興哥,是謂蔣興哥巧遇珍珠衫;第三次是平氏在陳大郎行囊中發現珍珠衫,是謂陳平氏疑藏珍珠衫;最後一次,平氏嫁與蔣興哥,是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小說用了“珍珠衫”作為題目以後,珍珠衫就始終成為讀者閱讀的懸念,這在結構情節上是十分成功的。

三是這部小說集在小說的構件、要素,諸如語言的、環境的、心理的等方面,都精製巧編,相當成功。

喻世明言讀後感(三)

道破善惡,《喻世明言》,只是黃粱一夢。又何必驚覺,愁已愁人?

在《拍案驚奇》的引動下,我又在書海中尋尋覓覓到一至寶——《喻世明言》。與《拍案驚奇》文士之仁不同,《喻世明言》似乎更講求俠士豪爽之意。細讀全書,我似乎已將江湖漫遊了一遍:如義,羊角哀捨命全交;如信,吳保全棄家贖友;如緣,張舜美燈宵得麗女;如德,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喻世明言》並不總歌頌美德,更是揭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官場的黑暗,煉丹的荒唐,貧富的對立……可消極的因果報應的宿命論也伴隨左右。但就是這有善,有惡,有缺陷的描寫更形象地描繪出一個善惡有分,人心險惡的大明社會,讓我更感到現代社會的自由,富強,美好的生活。

但如今生活同樣也有好有壞,與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相比,現在的婦女開始依靠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功,在各行各業中,女人的智慧,毅力,細心開始展露,不再像從前般地位低下,自強自立已證實:誰說女子不如男!但在農村,丟棄女嬰的現狀仍讓我發愁,想能有更平等的社會。

後繼有人,明言喻世,又續前人古夢,覽醒人寶典,再接再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