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四書五經讀後感

四書五經讀後感(一)

提起四書五經,我會想起《范進中舉》,我會想起《孔乙己》,想起那些八股文下的文人,但我最終發現我錯了,我走了一個極端,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走了極端。自從國人不讀四書五經以來,就沒有這樣的人嗎?照常有。

但另一個端點卻沒有,在各個領域裡,已經沒有以前的“大家”了,有的都是讀過、上過私塾讀過四書五經的人。我在網上跟隨著台灣王財貴教授和大陸南懷謹老先生的足跡,他們的講演,以及他們十年來的親身努力。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我探詢著周圍的人,除了學中文的在四年大學時間裡讀四書五經外,就是學英文專業的了,他們在修外國文學史的同時要修自己的文學史,其他專業的根本就接觸不到。我們離我們古老的文化越來越遠了。

物極必反,當我留意著“國學”的時候,發現社會上“國學”也越來越熱了。我和女兒也開始了我們的讀經典生活。

讀完了《弟子規》,我們開始《大學》……隨著讀書的進行發現我們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單純的女兒多了一份思索,隨著古文的閱讀,現代文的閱讀也在增加,有時候到了被我們稱之為“書蟲子”的地步。最顯著的變化要屬遇到挫折了,不再委屈地掉眼淚,而是多了一分沉穩,通過自己去讀書來對付遇到的挫折,而且讀書的同時更多了一份思索,分析書中的人和事,經常問一些我意料不到的問題。

我也在發生著一些細微的變化,少了一份以前所具有的張揚,象女兒一樣多了一份沉穩;對女兒更多了一份愛;對爸爸,多了一分以前沒有的另一種關心;對家庭多了一份責任。

四書五經讀後感(二)

通過老闆對我們講的課,我深刻的認識到禮儀在生活中對我們是多么的重要,認識到我以前是那樣的無知,沒來公司工作之前,我在家裡總是好吃懶做,經常和父母吵架,而我卻從來沒有從心裡去理解過他們。

讀中學的時候,父母每星期給我的生活費只夠我正常開銷的,而我看到其他同學每天都有那么多零花錢去買自己想玩的東西,他們開心的神情無時不觸動著我的心靈,我開始感到自悲,甚至有些孤僻,學習成績更是排在差生的位置,回到家中也不和父母說話,認為這一切的錯是他們造成的,他們沒有能力,更沒有什麼地位,做他們的兒子,我真的很沒面子,這想啊想,怨恨不斷的增大,父母看我有些不對勁,就主動關心我,而我更是火冒三丈,認為他們是虛情假決的。跟他們大吵了一架,就離開了家裡。想著靠自己去改變這不公的命運,掙更多的錢。我要像其他人一樣,擁有金錢和快樂。

那天我和父母吵架之後,就偷了他們500元錢來到武漢,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城市裡,我更加覺得自己沒有做錯。我要去找工作。經過一天的奔波,後來我就看到公司急招保全,又看到這裡身穿軍裝的保全那樣威武的氣質,就決定在這裡工作。

經過幾個月的工作和學習,我開始慢慢的反省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明白他們是多么的不容易。後來老闆又跟我們講了《四書五經》裡面的知識,使我更加的懊悔,以前心中的怨恨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在我要不斷激勵自己,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在工作中鍛鍊成一個真正的標兵。

四書五經讀後感(三)

近段時間來,由於空閒時間比較多吧,把《四書五經》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基本看完了,我看《四書五經》絕不是為了用上面的一些哲理來附庸風雅,主要是想大體窺探一下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的精神支柱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種東西幾千年來為我們祖先所信仰,它的核心到底什麼,為什麼這種思想在當今的中國沒有傳承下來?

我不是學文學的,也不是學哲學的,思考的很膚淺,其中的一些觀點可能根本就是錯誤的,看了之後,大可嗤之以鼻,我欣然接受。

總的來說,《四書五經》最為核心的東西就是中庸,強調中和,反對極端,反對矛盾,有一種比較柔弱的東西在裡面,和當今人人都在強勢的為自己爭取利益有點相反。比如,從政,“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強調明哲保身,進退自如,而當今政治,官員一天到晚是想著怎么把上面的人搞下台,自己好往上爬,政治越黑暗越好,自己就可以在黑暗中殺出一條血路,()粉墨登場,而不是“默足以容”;做官要“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而我們現在的公務員,找他辦事態度極其的不好,想別人欠了他什麼似的,根本做不到什麼“無倦”了。做人方面強調“得饒人處且饒人”吧,而今天的社會絕不是這樣的,別人給你一巴掌你絕對給人兩巴掌;做學問方面,強調“士志於道”,而如今,教授不教書育人,不搞科研,而整天“走穴”;等等。

為什麼中庸的品質在當今的中國是無法生存的呢,這種中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比較軟弱,遇到矛盾採取一種迴避矛盾的做法而不是去解決矛盾。而中國經濟在近幾十年來高速發展,大家都知道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所以高速發展的經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社會矛盾的尖銳。只有解決矛盾才能推動事物發展的。中庸的品質只有在矛盾相對緩和的社會裡才能生存下去,和中國現今高度趨利化矛盾尖銳化的社會是不相容的,俗話說錢是罪惡的根源,我說錢是矛盾的根源,錢牽連著矛盾的兩邊,你到商店買東西時,錢牽連著你和商店老闆之間的矛盾,你在公司工作時,錢牽連著你和上司之間的矛盾等等,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顯得更加的明顯,在古代這種矛盾相對緩和些,基本沒有什麼商品經濟,所以經濟利益矛盾少些,頂多就是和封建地主和官僚之間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由於缺少經濟利益之間的聯繫而使矛盾變得少很多,這就是為什麼中庸思想能過在古代生存而和當今的中國是不相容的原因吧。

《四書五經》中的思想一直以來為我們祖先所信仰,這種思想其實根植在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骨子裡,我記得大一的時候有一位教我們人文素質教育教授曾經說過,他說他女兒從小就是看外國文學長大的(那老師是研究外國為學的,家裡基本都是外國文學方面的書)但是他發現女兒的思想還是帶有很傳統的儒家思想,他說儒家思想其實已經根深在我們每箇中國人的骨子裡。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奉行的而是儒家思想,是我們的信仰,可是經過五四運動之後,打倒了孔家店,我們中國人從那時起其實就像是一個幽靈,已經沒有了精神支柱,我們心中已經沒有什麼可以信仰的了,我們做壞事已經沒有罪惡感了,因為沒有最根本的道德在約束我們。所以才會出現“小悅悅事件”,所以才會有看到老人摔倒了而裝著沒看見的現象。

我是多么的希望那種根植在我們炎黃子孫骨子裡的儒家思想能過顯現出來,因為其中做人的道理的卻是對的,他可以彌補法律的漏洞。如果我們人人都按照上面的準則來做,那么我們的社會應該會是很和諧吧,當然這需要共產黨不要只看重經濟的發展,把社會中的經濟利益矛盾降低下來,這樣我們骨子裡的儒家思想才會顯現出來,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