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矛盾論讀後感3000字

近期,單位組織了《青年讀經典》的活動,號召大家學習革命經典,學習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哲學理論水平和把握客觀實際的能力。我通讀了推薦文章,收穫很大。現就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談談自己的學習心得。

《矛盾論》的第四部分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文中指出,「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文章在這一部分,準確地分析了1840年到本文創作時的1937年,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到國內革命戰爭階段,再到當時抗日戰爭的社會矛盾發展變化情況,抓住了各階段的主要矛盾。

《矛盾論》對於矛盾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提出了認識和把握矛盾的正確方法,提出並解決了抗日民族運動的理論問題,指導我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同時,《矛盾論》也為認識後來的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哲學武器。

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新中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跨入了新的世紀。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如何正確分析把握當前的矛盾問題,是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的關鍵前提。

在黨和國家做出新的戰略抉擇前,胡錦濤同志於今年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一次重要的戰前動員。在講話中,胡錦濤同志強調,我們必須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刻把握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形勢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但是,我注意到,通篇講話中沒有特別指出矛盾之所在。胡錦濤同志雖然沒有在講話中說到這些,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提出的治國方略相對應的看出黨中央對當前社會矛盾的分析和把握。

胡錦濤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在不斷的發展創新,現在它的目標已經發展到「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據這一論斷,中國的社會矛盾應該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對應方面,說明在這些方面,我們的社會還存在諸多矛盾,需要樹立這樣的目標以解決相應的矛盾,而且解決這些矛盾應該是深刻而艱巨的任務。

因此就可以認為,黨中央把這四方面矛盾看作是當前社會的重要矛盾,而且這四方面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方面。根據《矛盾論》,主要矛盾只有一個。那麼,哪一個是主要矛盾呢?或者這是否說明應該有一個更本質的矛盾隱藏在它們之後,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呢?

建國以後,我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當時對於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是這樣的——已經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的判斷能否在今天仍然不變呢?

新中國在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經歷了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經歷並還處在鄧小平時代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規模已排名世界第四,經濟體制已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政治民主不斷發展完善,文化思想不斷豐富開放,社會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複雜進程中。特別要看到,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

在新的形勢下,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這說明我們對於社會關係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對於社會個體的需求進一步關注,而社會個體的需求也進一步豐富。這種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吃飯穿衣上,隨著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個體對於自身利益的要求不斷增多,物質生活條件、思想文化自由、政治民主參與、法律地位平等,還有很多方面都成為了個體需求的要素。

於是,就有很多人提出,社會矛盾不能再以原來的眼光來看待,也要解放思想,發展新認識新觀點。比如,有學者提出,當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既不是官方普遍認為的「社會生產落後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也不是近來某些學者提出的「公共品供給落後與公共品需求之間的矛盾」,而是「權力的代表性落後於人民日益增長的權利意識。」他認為,目前中國社會經濟指數總體已經達到小康水平,而社會政治指數卻仍基本停留在計畫經濟時期,不少地方和單位「公僕們(官員)」權力代表性落後於「主人們(民眾)」日益增長的權利意識,構成中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這位學者的話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認識。

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我們打破了很多舊的束縛,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但是還存在很多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不配套、不完善、不相適應的事物。比如上面這位學者提出的,就是政治體制改革領域的問題。根據經濟學原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政治體制改革是與經濟體制改革一起,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而經濟發展是要為全體人民服務的。不搞清這些存在的相互聯繫,突出權利意識矛盾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一葉障目、管中窺豹的。

《管晏列傳》中指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精神、文化、政治、民主都以衣食冷暖為基礎,這也是人的根本權利——生存權,是一切其他權利的基礎和前提。那麼我們先來看,生存權解決了沒有。由於中國幅員遼闊,社會發展極端不平衡,地理上的東低西高,在經濟上卻呈現出東高西低,儘管社會總體進入了小康社會,但是我們的小康還是初級的,還要以全面的小康社會為目標。截至2006年末,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還有2148萬人,城市、農村還存在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幾年來,國家加快建設全民社保體系。為什麼社保體系的建立這麼迫切?就是因為廣大的社會群體缺乏保障,生存權受到了較嚴重的威脅。

在社會總體邁入了小康社會後,我們的發展質量卻還存在很多問題。就拿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食品質量問題來說,遠有假酒致命案,近有安徽阜陽奶粉事件;教育費用已成為人民民眾生活的負擔,儘管國家在教育上已經投入很大,但是離解決問題還相距甚遠;還有醫療質量、價格問題,房價高企問題等等。當前,我國社會正處在一個複雜的轉型期,工業化、城鎮化、全球化帶來的劇烈變動更加重了這些矛盾。如果我們無視這些社會問題,把權力意識的矛盾作為主要矛盾,我們的社會主義大廈就會在缺乏基礎和支撐的情況下倒塌。前蘇聯和東歐的劇變已經成為我們的前車之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儘管權利意識也是人民民眾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在化解類似以上基本矛盾前,權利矛盾還不能上升為主要矛盾。而且,社會主要矛盾的傳統觀點並沒有出現社會環境上的本質差別。我們一直堅持的社會主要矛盾認識,考慮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需求,與鄧小平同志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一致的,是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點的,因此也仍然是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這個矛盾就是隱藏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對應方面背後的主要矛盾。

實際上,黨中央對這個問題是有回答的。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任務艱巨而繁重。」

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不是攻擊一點,不計其餘的,是和穩定與發展並存的。我們不僅要把握主要矛盾,還要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才能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才能在複雜的形勢面前保持清醒,為努力完成我們的歷史使命而奮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