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聊齋志異之小倩讀後感

有人說:文學就是人學……

也有人說:分別是為了下一次的再見。

那麼,人鬼殊途的距離又應該在多少次的擦肩而過中,才能重新相聚。生與死的輪迴,經過了百年,甚至千年的漫長等待,終於熬到了盡頭,盼來了幸福的終點站。

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不像品王實甫的《西廂記》纏纏綿綿,悽美的愛情故事,讓人潸然淚下;也不像閱曹雪芹的《紅樓夢》淒悽慘慘戚戚,加入整個家族的興盛與衰敗,悲由心生。而《聊齋志異》裡的那些魑魅魍魎又多了份人性化的色彩。才可以使我們暫時忘記人與鬼的差距,融入這個現實之中。人,往往就這麼奇怪,明明內心深處渴望圓滿,但卻偏偏只有那些悽美甚至悲壯的事情才更能讓人傷情和共鳴,尤其是愛情。而我也知道,蒲松齡筆下的聶小倩和寧采臣的人鬼情幾乎是不見波瀾的,對寧母刁難的描寫筆墨甚至不比寧母對她愛惜的深情多;而那個令聶小倩「三日來,心怔忡無停息」「恨妾遠遁」的金華妖物也僅隻言片語,僅一個破革囊就輕易降服,難怪他並不比梁祝深入人心,甚至不比電影《倩女幽魂》更廣為人知。但那圓滿的結局更令我感動,幸好《聶小倩》的愛情是圓滿的,令我在那隻言片語中體會到了愛情是不分國界,種族及人鬼的!

除了愛情,《聶小倩》體現更多的是寬容——人們對改邪歸正、浪子回頭的寬容。剛正不阿的寧采臣不計前嫌拯救了聶小倩的鬼魂並接受她以至愛上她,寧母從「辭使歸寢,不為設床褥」到「心德之,日漸稔,親愛如己出,竟忘其為鬼,不忍晚令去,留與同臥起」直至「有納女意」,甚至乎那些在宴席中才認識聶小倩的親朋好友亦「反不疑其鬼,疑為仙」並且以得到小倩的畫作為榮耀,這些轉變不都體現了人們,至少是作者的慈悲為懷,追求真、讚美善、嚮往美心愿,而諸如梁祝、許仙和白娘子才體現了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和對殘酷現實的抨擊。當然,《聶小倩》還是《聊齋志異》中的一朵奇葩。它對正義的宣揚和對貪慾的鞭笞仍不容忽略。這是一個善與惡、美與醜構成強烈的對比,而最終善戰勝了惡、美戰勝了醜的動人故事。

其中,寧采臣拒絕了美色、錢財誘惑的同時卻拯救了自己的生命,而現實能有幾人能坐懷不亂、不為財砰然心動蘭溪書生和僕人卻成了風流裙下陰魂或真正的財鬼了。

佛家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說的就是這樣吧!這不正告訴我們聶小倩會愛上寧采臣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寧采臣也是一位貪財愛色之徒,就不會有後續的寧救倩,與倩伺寧的故事了。——人啊,就應該時時做正直的人!佛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再說聶小倩——小說開頭寫聶小倩美,是女鬼祟人之美。結尾聶小倩仍然美,也仍然是鬼,人們卻懷疑她是仙。從鬼到仙,從惡到善,也是一念之差。也許,這就是《聶小倩》這個鬼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這是否就是蒲松齡的用意所在呢——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無可奈何的事:生老病死、名落孫山、人妖不得相戀而在,蒲松齡的筆下,這一切都是能夠解決的問題。中國人是相信因果報應的,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不報就太不合人情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是迷信,而是人的願望。為了滿足人民的願望,又不違反現實的生活,蒲松齡創造出了這種超越現實的力量。令人可以不受生老病死的控制,努力就可以中進士,人妖可以相戀於是出現了「後數年,寧果登進士,女舉一男。」的圓滿結局!縱使這是虛幻的,也多少讓讀者感到快慰,產生「窮困」依舊生活的勇氣!

這也許真是蒲松齡的用意所在吧!

現實中,蒲松齡,幾乎一生都在遭受著一種懷才不遇的精神折磨和窮困寂寞的厄運。生於亂世,長於憂患。他年輕時曾入幕,中年後做塾師,數十年來一直在生活旅途中蹉跎,對官場的腐敗、科考的黑暗、人生的險惡等社會情狀皆有痛苦而辛酸的感受。他既疲憊於與官員、富豪周旋,更憤慨於世風沉淪,而毅然高揚人性叛旗,邁入了一片文學新天地,在所謂的「狐鬼世界」里找到了精神慰藉與人學寄託。

寫到這裡,讓我們再回到《聶小倩》,我們就不難理解「倩還陽與寧結為夫婦」、「後數年,寧果登進士,女舉一男。」的圓滿結局!

——多少愛多少恨!多少次前世的回眸!多少次今生的擦肩!多少次生與死的輪迴其實都是蒲松齡心理上的陰影。作為一個情感豐富、想像力出眾的真正的文學家,當他在完全幻想的境界中描寫狐鬼形象時,卻又寫出了人的「真善美」本性和本屬於人類的許多美好的嚮往。這種描寫本身,就是一種圓滿結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