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不平凡的教育人生——讀《追求》有感

看過穆爺爺的傳記《追求》後,內心感觸良多,穆爺爺的人格人品、對教育事業的追求、對學子的博愛、對教育永無止境的探索、高尚的人格魅力讓我深受感動和鼓舞。飽受苦難的童年、磨難連連的青年沒有打消他的激情意志,讓他在壯年時期勇敢的白手起家創業辦學,為國家培養出上萬名畢業生,面對創業過程中一系列的艱難險阻依舊不放棄,由最初的為了讓高考落榜生補習的責任而辦學到為老年人養老而興福祉,有著超常的社會擔當感、責任感、使命感以及愛心和善心。

作為一名兒童福祉學院的學生,我深知福祉的含義和重要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必須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第一追求,始終把一切為了民眾的利益和福祉作為最大的執政責任』。此時我國老齡化情況加劇,國家福祉事業的發展更是迫在眉睫,將福祉與教育融合,這也是福祉事業的優勢所在,將國家需要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穆爺爺的主張讓學院體現出人文特點,突出健康福祉特色,發揮了傳統文化優勢。社會福祉事業要以老年人、殘障人、婦女兒童及其他需要救助人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高全民的生活質量就是構建「社會福祉」體系的最終的目標。

為了更好的實施福祉教育,了解到世界各國的福祉養老事業狀況,穆爺爺忍著病痛來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經驗,考察福祉事業已開發國家的福祉教育是怎麼辦的、福祉事業怎麼幹的。而我們的兒童福祉更是社會福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兒童福祉是使每個兒童都有保持幸福與尊嚴的權利,以「尊重、關愛、健康、幸福」為教育內涵,創建兒童福祉特色文化,我更以自己是兒童福祉的一份子而驕傲。

建設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福祉大學,是穆爺爺一生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每個福祉人的情懷和夢想。作為福祉教育的受益者和追夢者,更要不懈努力,讓勤奮開拓、自強育才的精神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成才。三十載寒來暑往、一路攜行,年輕的學校、充滿了不竭的活力、蓬勃的生機、()激情的夢想。白首不悔讀書遲,耳順古稀亦成材。穆爺爺為人文學院默默耕耘,風雨三十年,揚帆再起航,願具有人文特點,福祉特色的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越辦越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