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一)

有一群人支配另一群人,在古代,靠的是宗教、強權,在現代,靠的是金錢,是利潤。然而,依靠宗教信仰的教廷,依靠強權的專制政權,其效率,其創造力均不及靠利潤的公司。你不能要求人人擁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也不能強迫人人都擁護同一個政權,但利益是實實在在的,所有人都追求的。利益,給了人們一個合作的理由,成為了聯繫人們的紐帶,紐帶聯結而成的便是公司。

公司的力量,來源於人們對利益的認可與追求,公司的目標,絕不是為人們生產產品,提供服務——這些都是手段——真正的目的還是利益。這麼一來,公司未免太庸俗了,拜金主義嘛,然而,正是這庸俗,帶來了不計其數的發明創造,帶來了物質的豐富以及社會的繁榮。

有人稱公司是最偉大的發明,確實不錯。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二)

今天就談談看了《公司的力量》紀錄片之後的一些感受,與各位分享。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五集《危機時刻》和第八集《創新先鋒》、第九集《本土雄心》。該紀錄片通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公司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公司發展的規律。

在《危機時刻》這一集,談到了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應對之策,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經濟從公司和政府相分離到出現混合式經濟體制,國家還是規範公司的發展,以及美國公司法的建立。同時,也看到羅斯福總統的在面對經濟危機時候的救市計畫,其中就包括加大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拉動就業,減少失業的措施。而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下,中國所採取的救市計畫中也有類似的措施,讓我們感嘆歷史何其相似。

在《創新先鋒》這一集,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在二戰之後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國對日本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後,美國再次依靠創新、軟體、網際網路、電晶體等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看了該集,讓我們認識到了創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誕生的先決條件是自由,創新的主體是公司,創新的保證不是技術而是管理。美國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多的核心技術,源自於美國政府建立的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的產學研模式,而中國也在推行這種模式。

但是我們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卻並未有美國如此高的技術轉化率,這也讓我們不得不深思,每年國家向大學和研究機構投入的巨資,是否都得到了回報,為何無法得到有效回報的原因還是因為公司組織機構不健全,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或許杜邦公司從知名大學聘請教授做科研,最終研發出可用於多種商品的尼龍材料,應該成為中國產學研模式的榜樣。

在《本土雄心》一集,講述了中國公司發展的歷史,講述了清末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公司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競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這一節中,聯想柳傳志、吉利李書福、金蝶軟體徐少春等著名企業家都站出來談了自己對公司的認識,對公司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

金蝶軟體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訪談這樣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取決於這個國家企業的實力。《公司的力量》這個名字就彰顯了這樣一種特徵,它再現了企業在當今國家作用、責任和使命。」徐少春的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我想這也是《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因為在和平的年代,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全球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的形勢下,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不再是軍事實力的比拼,而是企業實力的比拼。

《公司的力量》可以給企業、政府、社會起到警示作用,我們國家的發展不能夠偏離公司的發展,要為公司發展創造理想的環境。同時,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創新的好壞。這也告訴企業家們,要注重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否則會毀掉企業的創新。

作為改革開放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公司」的一個代表,金蝶一直以來對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管理模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徐少春認為《公司的力量》的選材、視野與深度,必將啟迪經歷過危機的中國群體,開創屬於中國的「公司的力量」的時代。這也是為什麼金蝶軟體要聯手中央電視台,在當前的市場經濟與歷史環境中,打造如此一部公司的思想史、啟迪曲、勵志片的緣由。

金蝶軟體不僅參與了《公司的力量》的策劃,而且其自身也在幫助中國企業尋找先進的公司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從金蝶明珠會,到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從打造中國企業無邊界交流平台,到創新中國管理模式,是徐少春對「公司的力量」思考後的行動。

2010年6月5日,深圳金蝶軟體園,在金蝶明珠會理事大會上,百名企業家共同發布《創新中國管理模式宣言》,肩負國家戰略轉型時期企業家使命,積極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創新中國管理模式,推動中國管理變革,以此培育產生更多世界級中國企業、世界級中國品牌,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正如《公司的力量》中所談到的一樣,我們現在之所以缺少創新和核心技術,是因為我們的管理跟不上創新的步伐,無法為創新提供肥沃的土壤。發掘成功的管理模式,讓公司成為創新的主體,讓優秀的管理模式為中國創造更多的核心技術,這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三)

公司,作為迄今為止最為廣泛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被看作是「人類的成就」。公司如何誕生?如何發展演進?公司的力量源自哪裡,公司的力量又如何改變了世界?所有疑問凝聚成了一個關於「公司」的故事。金蝶與央視聯合攝製大型電視記錄片《公司的力量》一一為我們解答。

「公司不舉,則工商之業無一能振;工商之業不振,則中國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這是清政府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薛福成說的,也是我看完《公司的力量》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今天,「公司」一詞的出現是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有些熟視無睹。公司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的財富來源、創業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託、人際交往,都與公司這個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下公司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在數百家乃至數十家跨國公司左右著世界經濟運行的今天,公司已成為最重要的一種經濟組織。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成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慾,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

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成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慾膨脹、欺詐橫行等等。這是農業社會向工業時代轉型所必須經歷的痛苦,它們並非公司之惡、卻因公司而被加劇和放大。

公司讓人愛恨交織。公司一方面將一切明碼標價,是千夫所指的商業化禍首,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者,是科技創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器。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自利的本能和道德的底線,讓公司自身矛盾糾結。作為有機體的公司,既有長大成人的衝動,也有成長的煩惱。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公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人們用貪婪和欺詐來解釋災難的根源時,當人們呼籲政府救市加強監管時,當人們擔憂下一次危機是否還會降臨時,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一個對象就是這個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這個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的組織:公司。

從中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公司一路走來的腳步,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畫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後,隨著個人的創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公司開始了真正的成長。

公司能擴展一個經濟單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資源、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公司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公司已不僅僅一個經濟性組織,而已經成為介於國家和個人之間、在各個領域都極具影響力和支配力的社會性組織:促進自由公平的競爭、建立和完善法治社會、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間關係、改變國與國之間合作與競爭的方式……公司的力量日益壯大——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各領域正向推進的力量之外,也不乏因公司自身弊病或制度環境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全球化的加速在一定意義上是由公司在大力推進的,因為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組成的一個網路。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全球規則,這是公司夢中的美景。公司就從沒有停止過自我更新,那些並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一直並將繼續吸引著我們。

《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介紹各大公司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不是一部介紹公司內部結構、體制、管理方法的紀錄片。

它在世界現代化進程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來世界範圍內的「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脈絡,探討其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諸多層面相互之間的推動和影響。其根本宗旨在於:以公司為載體來觀察市場經濟,思索國家發展進步的路徑。

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

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

公司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