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千與千尋影評

千與千尋影評(一)

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說道,捕魚為生的武陵人因著桃花林的牽引而誤入了另一處“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福地洞天的故事;而宮崎駿筆下的十歲少女——千尋,也是跟隨父母在搬家途中因為好奇心而誤入歧途,進入了另一個幻境世界。跟中國古代文人的有些消極和理想主義的出世思想有著很大區別的是,作為現代物質世界一分子的宮崎駿,藉由小女孩千尋的經歷,在積極探索一條入世的道路。佛教說,入世的生活是物質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在電影《千與千尋》中,千尋由一個物質世界跌入一個對於她來說全然陌生和充滿著困境的另一個物質世界,“回歸”將是一切努力的終極目標。

這樣一個沉重的主題,由一個10歲的小女孩承擔,似乎有些過於沉重。好在電影不是在說教,連宮崎駿也只是謙虛地把自己的作品定位為“一個簡單的人說出的簡單故事”,所以將電影看成是與別的冒險故事並無二致的童話也無妨,其實類似的故事中國也有很多,例如《寶蓮燈》中的二郎救母等等。在千尋的境遇中,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原本就有些冷漠和早熟的千尋終於踏上了了成人都無法承擔的救贖的漫長之旅。宮崎駿的高妙就在於營造的這個有如桃花源般美麗的神仙生活著的幻境世界,神仙們的生活也與我們生活的俗世沒有多大區別,同樣的有善惡,有貪慾,有情感,有森嚴的等級,也有遊戲規則。與其說那是神仙境地,還不如說就是現世社會的熔爐和縮影,在那裡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看見報應(例如貪吃的人全成變了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如何在不可以更改遊戲規則的情況下,能夠最大限度的適應社會,並在適當的時候改變社會,而不喪失自我,千尋故事的最終大團圓的理想結局,應該就是宮崎駿的社會角色的理想模式吧。但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對現在的社會充滿了焦慮:冷漠和隔離的社會關係,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孱弱的新一代。父輩已經對於這樣的環境熟視無睹了,例如千尋與父母剛到沒有人的神隱地的時候,千尋充滿了恐懼,父母卻面對著沒有看見主人的食物大快朵頤,父親這時說了一句話:“信用卡、現金,他要什麼都可以。”但這最終沒有阻止他們因為貪婪而變成了豬!這是宮崎駿的黑色幽默,也是他的寓言的“因”。變成豬忘記了自己曾經是人的悲哀,是對茫然眾生的一種諷刺與警醒。聯繫在後邊魚貫出場的眾多人物,神仙也有著各自的恩怨煩惱。然而相較於所有的痛苦,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孤獨(例如無臉人),還有忘了自己是誰(例如白龍)。

千尋被湯婆婆強迫改名為“千”,就是為了讓她忘記自己的名字,忘記自己是誰。名字,在這裡成為了一種與真實世界(即本我)聯繫的象徵。失落、找回本我和幫助他人找回本我,這一因果過程,使得千尋的故事脫離了特殊而具有了普遍意義。在整個過中,“愛”是一切的動力和源泉。於是影片“救贖”的意義也由此彰顯出來。在人物各自命運的因果中,愛,一直都貫穿在其中,千尋就不用說了,她所做的一切,無不出於對父母的愛;就連狠毒的湯婆婆,對她的孩子也充滿了無限關愛!然而對個體而言,即使愛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湯婆婆的魔法都不可以令自己癱瘓的孩子站起來,還是融入群體的真正“快樂”才能夠改變一切。

《千與千尋》傳達出作者對於社會生活和關係的這樣一種認知:生命力的發掘來源於與社會的溝通,互助和關愛是打破孤獨、尋回自我的鑰匙。不知有意還是巧合,主人公的名字,也叫做千“尋”,一個“千”字,透著些許不易和艱辛。但結局的完美,是宮崎駿的浪漫主義的總結,也是他對於現世社會的寄託和期望。

在影片中,宮崎駿營造出的千尋的神隱世界,其製作精良不禁讓人嘆為觀止!他從細處著手,每個畫面、每個鏡頭無處不體現著漫畫大師的一絲不苟,金壁輝煌的神隱世界,鏡頭從內外、上下、左右地穿透,建築物從平面的漫畫紙上浮凸出來成為立體,它虛化了真實中其它的旁支末節,讓審美主體以似乎比真實還要真實的姿態呈現在觀眾的眼前,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有時候幾乎感覺不到是在看卡通片,而是在跟隨攝影機進入一個幻境的具象世界。有時候觀者似乎都能夠感覺得到攝影機的移動,每一個布局都如同歷歷在目。影片中,那奪目繁複的神隱宮殿世界,堪稱卡通片經典製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那優美的音樂由曾經創作過宮崎駿另外幾部作品《天空之城》、《幽靈公主》音樂的著名音樂人——久石讓操刀,長期的與宮崎駿的合作,默契到已經能夠理解宮崎駿的胸中丘壑,使音樂與畫面能夠完美地契合,共同呈現出一個純情唯美的境界。看這樣的一部電影,聲畫俱佳,真的是一種享受!難怪一向對亞洲電影吝嗇、一貫走偏鋒的的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電影節,也出乎意料地將第52屆最佳影片“金熊獎”頒給了《千與千尋》這樣一部卡通片,榮譽與另一部影片《血色星期天》(BloodySunday)分享,而不讓歐洲片專寵。看來歐洲人對之也是愛難捨啊!

記得某次看電視採訪一個漫畫家,問起漫畫家究竟為何如此痴迷漫畫,她說,是因為自己的一切夢想都可以在畫筆下來實現。原來漫畫真的是聯繫真實與夢想的橋樑!在跟隨千尋漫遊遺世獨立的神隱幻境的時候,好在宮崎駿還在提醒你,“不可忘了你的名字”!而這,也正是他的電影主旨。

千與千尋影評(二)

當我回憶起童年的時候,也許是和其他人一樣的;學走路、學說話,過家家、去遊樂園,看電視、去上學……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歷,就這樣長大了。在這樣的都市中長大,其實我們已經網路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珍貴,多么有意義了。然而,宮崎駿大師給了我們一個童年,一個意味深長的童年,那就是《千與千尋》,又名“神隱少女”。

在日本的神話故事中,“神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通往奇幻世界的代名詞,意即“被神怪隱藏起來”,受其招待,或遭誘拐、強擄,而從人類社會消失、行方不明。但在其神秘面紗底下,“神隱”其實提供了一處秘密基地、一方逃逸路線,讓疲憊的芸芸眾生,短期或長久失蹤,棄除既定的角色桎梏,從家庭、工作場所,甚至人際網路掙脫,自由呼吸。當千尋隨著家人即將般往鄉鎮中的時候,對於一個在城市中生活了十年的“千金小姐”來說,無疑是一種不滿與緊張;當父母不顧千尋的想法,任性地進入神秘隧道並擅自吃他人的食物的時候,可想見對於自己孩子千尋的想法,父母已經習慣了忽視。所以宮崎駿給了千尋一個逃避現實,尋找自我的機會,那就是湯婆婆的湯屋……

網上有很多人對《千與千尋》的影評,可以看出大家是多么喜愛它。其中,父母、電車、豬、朋友、無臉男、鍋爐爺爺…大家都有提到,我還想說的是“名字”。為什麼湯婆婆要奪走別人的名字?為什麼千尋只要記住自己的名字就能回到現實?為什麼在那裡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名字?我想,名字其實就是自我,因為有自我,所以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是特殊的,如果失去了自我,那么每個人將會是一樣的,就像沒有意志機器人,毫無意義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了呢?

再來說一下“無臉男”,很多人都覺得它很可憐,但很純真。是的,人本性純真善良,壞人只是吞噬了壞的思想,進而誤入歧途。當今社會中其實有很多像無臉男這樣的青少年,他們本性不壞,只是缺少他人關心;他們沒有朋友,所以內心極度空虛,渴望友情;他們善良純真,所以很容易誤入歧途;我想,只要多一些人關心他們,他們都將成為錢婆婆的得力助手。

還有當無臉男跟隨千尋搭乘奇幻列車去找錢婆婆的時候,你也許很理所當然的認為車上是有乘客的,但是,他們是誰呢?從哪裡來將去哪裡呢?為什麼會搭乘這趟列車呢?也許他們也是神隱到這個世界的,來這裡逃避現實的負擔,尋找心靈的休憩。拿公事包的白領,做苦力的工人…也許此刻作者只想讓他們停下來,享受寧靜的一刻。

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就是“河神”,它是千尋得到河神丸子的契機,大家也都看出了千尋的善良。但是,為什麼好好的“河神”會變成“腐爛大王”呢?看到從河神身體裡拖出來的一大堆廢品和泥漿,我明白了,是水資源污染。在當今社會,被這樣污染的水源越來越多,大家也都司空見慣了,所以,還是繼續污染嗎?要所有的河神都變成腐爛大王嗎?相信大家看過之後會明白的。

小時候很怕黑,以為夜晚會有鬼神出沒,怕它長得恐怖,怕被它吃了。但宮崎駿呈現給我們的鬼神世界確實如此“可愛”。大家都勤奮的工作,努力的賺錢,小小的貪心,也是人知常情。而一些洗湯的神仙們樣子就更可愛了,就像那個長得像個大蘿蔔的神仙,身體笨重,眼睛小小的,一副憨厚可掬態,它也是站在千尋這邊的。相信很多小孩會因為看到了它們而不再害怕鬼神了。

電影中的很多很多細節場景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從中我們體會的不僅僅是一個十歲小女孩所應該體會的,我們還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在社會角色的狠狠烙印之下,現代人的無所遁逃於天地間的悲哀體現其中。

日本在動畫方面的發展有目共睹,而大多數動畫都是講述少女情懷的少女動漫,大致上就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如何對心儀的男孩子表達愛慕之情。然而,宮崎駿大師的作品卻不是這樣,他獨樹一幟,呈現給大家的是屬於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該體會,該思考的空間。他沒有用多么華麗的電腦手法來繪製多么奇妙的意境,他筆下的一切都是樸實的,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他筆下的人物角色鮮活有個性,仿佛真人在眼前,又仿佛是某種人的代替品。他在以一種神奇的藝術手法講述一個個社會問題,通過一個個有趣的夢幻場景帶給我們歡笑與啟示。如:千尋下樓梯,剛開始很慢很小心,到最後幾乎是跑下去的。

整部電影故事與故事銜接緊湊,畫面流暢自然,人物刻畫生動活潑,動作表情刻畫細膩,大師對場景的繪製與布置非常令人佩服,色彩處理明亮不花俏。配樂方面也使電影氛圍達到極致。我有注意服裝,可惜日本和服居多,款式不盡相同,值得欣賞的是服裝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刻畫的相當逼真;但湯婆婆的珠寶卻是刻畫的非常細膩逼真的。夢境與現實,現實隱藏夢境,夢境反映現實。

千與千尋影評(三)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遍,每次看都給我不一樣的感覺,每次都讓我想了很多。它蘊含了很多道理。

現實中的千尋,有些膽小,會為了一株別人送的花而傷感。而在湯婆婆他們所在的那個世界,小千是那么的勇敢,堅強,博愛。

千尋的父母無節制的吃東西變成豬的那一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我不禁感嘆世間怎會有如此貪婪之人。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類也越來越貪婪自私。變成豬,雖然是漫畫中的懲罰。我想,現實中那些貪婪自私的人,必定要受到懲罰。做人要學會滿足,如果千尋的父母,不貪吃,不貪便宜,又怎會變成豬。

這部動漫還著重強調了名字的重要性。我們一出生甚至還未出生,父母就急於給我們取名字,他們想送給我們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特殊的名字。可是忘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會怎么樣呢?白龍告訴小千,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姓名,否則就再也回不去了。可是他自己也忘記了自己的名字——賑早見琥珀川。()幸運的是多虧了白龍的幫助,千尋沒有忘記她的名字,最後還幫助白龍想起了他的名字。名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代號,沒有了名字,我們將不再是自己,我們會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會丟失在迷霧中。

湯婆婆和錢婆婆的對比,也是一大亮點。雖然是雙胞胎,卻性格迥異。一個住在沼底,勤勞,善良,平淡樸質的生活;一個卻見錢眼開,利慾薰心。不過宮崎駿並未將其設定為完完全全的壞人。從她對寶寶的態度,以及最後對小千要求救回她父母的態度上來看,她還是善良的。可見,人性本善啊!

最值得爭議的人物可謂是無臉男。他很喜歡千尋,對千尋特別好。可是他做事的方式卻並不對,他偷牌子賞假錢,卻性格暴虐。但是他對千尋的順從和關愛,卻又讓人有幾分同情。千尋也用她的博愛之心,淨化了他,挽救了他。

這部作品也在很多部分體現了宮崎駿的環保思想。尤其是在小千為河神清洗的時候,居然還從河神體內拔出一輛腳踏車。顯而易見,環境污染是人類造成的。特意安排消遣這個人為河神洗澡,也說明作者認為,人類自己創造的污染要靠人類自己來清理。當然,他也變相的告訴我們應該保護好環境,避免污染。

一部短短的動漫,卻讓我感觸頗多。也許我以後還會再看,也許以後我會有其他體會。好的作品就應該細細品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