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的文章:卑微和尊貴

人生感悟的文章:卑微和尊貴


這是兩年前的事情,已算不得新聞。這是很容易被社會健忘的人物故事,所以我想舊事重提,以求對自己浮躁的心緒作短暫的梳理和慰藉。

香港大學82歲的宿舍服務員「三嫂」袁蘇妹,被學校授予「榮譽院士」。「三嫂」沒有上過學,只會寫5個字,履歷平淡無奇,香港大學卻在頒獎詞中贊她「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大學堂仔的生命」,稱她是「大學宿舍靈魂」。

袁蘇妹被安排在頒獎典禮壓軸出場。這天與她同台領獎的,有滙豐銀行曾經的行政總裁柯清輝和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長子李家傑等等權貴賢達。與這些政商名流相比,這位老人的履歷顯得異常單薄。這場歷年完全以英語進行的典禮,今年卻因「三嫂」而破天荒地使用了中文。

她出身平凡卻演繹著高尚,她地位卑微卻彰顯出尊貴。她沒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從29歲到73歲,在香港大學先後擔任助理廚師和宿舍服務員等職。她只是44年如一日地為學生做飯、掃地,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平平常常。學生學習到深夜,她會為學生預留晚餐;學生有人生病,她會主動送藥煲粥;學生遇到煩惱,會找袁蘇妹傾心交談,就是這麼普通的事,袁蘇妹卻做了40多年。香港大學頒發院士的榮譽,僅僅是為了表彰她「對高等教育界作出的獨特貢獻」。

當前高校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而香港大學卻不以功名論成敗,注重對大學生人生理想的引領,為學生們樹立人生的標桿,給予一個普通老太太平凡而高尚的人生尊崇,對我們內地的大學校園應該具有輿論導向的反思。縱觀生活,像「三嫂」這樣的人是否也曾得到過我們的關注、尊重和善待?

習慣教育,品德教育,養成教育,生存教育,尤其是為人處世的素養教育,永遠都應是教育的首要課題,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之下,卻是分數高於一切。現在的大學生,讀書考試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父母為此含辛茹苦,卻不料把子女培養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姐少爺。(  )對父母的孝順體貼和尊重,節儉的生活觀念,艱苦樸素的作風,自力更生的精神,乃至助人為樂的品質,對他們而言可能都是不屑一提。當然,這也是現行教育體制和評價體制的使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被稱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怎樣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

反觀耳邊喧囂媒體的輿論導向,我們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正在快速地改變,相親節目令人趨之若鶩,一夜成名作為求職的捷徑,唯利是圖勝過一切誠實守信。我們的教育實際中,學生讀書的最終目的非常急功近利,往往是不做平凡的「袁蘇妹」,而是爭當「成功者」「人上人」「有車有房族」「社會名流」。這樣實在的目標,是否讓我們在奮鬥中失去了對普通人的敬重,異化了人生價值更為重要的一些內容?我們往往一味地在指引著學生們要努力獲得好的分數和名次,只有如此,今後的人生才會有好的待遇和地位。我們往往缺少了教給學生或者孩子的以平常心境去做一件平凡的事情。我們的獎勵對象,往往也是優生、名流、傑出人士、成功人士,很難把眼光拋向平常人、普通人乃至下力人。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乃至班級成績排在最後一名的學生,也需要引起我們特別的關注。

人生的價值不只在於做成某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還貴在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專注瑣碎小事來造福身邊人,這樣「積善成德」的品質理應成為社會輿論導向的主流,也更應值得人們尊敬和推崇。持之以恆地去做好平凡的事情,平凡也就變得偉大了。

民工,弱勢,下層,低等,終將被未來的社會遺棄?香港大學,你能撿起被世俗丟失的人文精神、道德評判和價值取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