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第七天》讀後感

《第七天》讀後感(一)

我很喜歡余華的作品,因為他總是能在絕望中留給人希望,像《活著》、像《兄弟》都是這樣,但是《第七天》讓我覺得余華開始從現實走向荒誕和絕望,他在作品中充滿了對這個社會的憤怒和無奈。《活著》寫的是歷史,《第七天》寫的是現在—— 人對當下的絕望肯定要比已經過去的更深。《活著》裡面死去的人都還有個地方安息,而《第七天》裡面冉冉升起的卻是「 死無葬身之地」 。

這是一個比《活著》更艱難的故事,一個比《兄弟》更絕望的故事。書的內容看似很荒誕:主人公是一個死去叫楊飛的靈魂在七天裡的見聞和回憶。這本書講述一個人死後七天的經歷。楊飛的這些經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這些悲劇時時刻刻發生在網上和周圍,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猜忌、貪婪和欲望造就了社會的殘酷。悲劇有的是純突發自社會:被強拆致死的鄭氏夫婦,車禍身亡的李月珍,有的是因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聯:李青因為楊飛的貧窮出走而陷入騙局自殺,鼠妹為情自殺,伍超為鼠妹的墓地賣腎籌錢而死,張李二人的兇殺以及張剛父母用兒子威脅警察局等等等等,這些社會新聞改編的故事,遠比純虛擬的故事荒誕很多—— 余華也提到:「 與現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

但如果只是講這些,我也就不願意看下去了,余華讓善良和真情在這些沉重醜陋的現實掩埋中伸出了一雙手—— 楊金彪與楊飛的父子情是本書中最大的亮點:雖然楊飛是撿來的,但楊金彪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位養子。楊飛與李青的愛情,也因為一個是「 永遠愛」 ,一個是「 仍然愛」 ,而被隔絕在美好的未來想像之外—— 當一個漂亮姑娘想要去看世界的時候,再好的男人也擋不住。即便如此,兩人之間還是有愛有掛念,這也許就足夠了。鼠妹的感情雖然幼稚,但余華還是給予了很大的憐憫和同情,讓她在死後了解到真相,淨身並第一個離開了「 死無葬身之地」—— 也可以說是一個祝福。

《第七天》是這個年代正在奮鬥著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業買房結婚然後相濡以沫努力過著平凡人的生活……

余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有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裡,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隻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裡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裡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裡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 這裡人人死而平等。

「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裡都一樣。 」 這是譚家鑫對女兒的寬慰,還有張李二人的吵鬧作伴,以及鼠妹與嬰兒們的歌唱 …… 我寧願相信,作者想要表述的可能就是 —— 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去信任親情、友情與美好,是我們生命仍然存在的依靠。

《第七天》讀後感(二)

這是一個比《活著》更艱難的故事,一個比《兄弟》更絕望的故事。書的內容看似很荒誕:主人公是一個死去叫楊飛的靈魂在七天裡的見聞和回憶。這本書講述一個人死後七天的經歷。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溫馨又揪心的愛情,分等級的殯儀館,養父子感人至深的親情,劉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錯案……楊飛的這些經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周圍最常見的人或事,還有每天被新聞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余華用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穿梭於生和死這兩個極致的世界,批判審視著現實,給讀者最殘酷和最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活著》是八十年代父輩們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這個年代正在奮鬥著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業買房結婚然後相濡以沫努力過著平凡人的生活……

余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有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裡,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隻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裡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裡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裡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裡人人死而平等。

用一周的時間讀完《第七天》,沒有欣喜,也沒有失望。余華是我很欣賞的作家,我對《活著》讀了許多遍。在七天裡,我看到余華對這個社會的憤怒和無奈,看到文字的張力,看到了余華的荒誕和絕望。一個幽靈告訴你他的的故事。一個幽靈和許多幽靈在遊蕩,因為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第七天》讀後感(三)

「我們仿佛行走在這樣的現實里,一邊是燈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者說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裡,同一個舞台上,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 ……」 確實,余華這部小說比《兄弟》更荒誕,比《活著》更絕望。這部小說取材於社會新聞改編的故事,()很多人在悲劇中死亡,又在死後的世界裡講患難和救贖。顛倒了我們正常的思維,為讀者呈現了「與現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的荒誕傳奇。

文中講述了殘酷的社會現實,被強拆致死的鄭氏夫婦,車禍身亡的李玉珍,鼠妹的為情自殺,伍超為鼠妹買墓地而賣腎等等,講述了人們因為冷漠,貪婪,欲望而造成的社會現實的殘酷。但是文中也不乏愛情以及親情的溫情。楊金彪與楊飛的父子情是本書中最大的亮點:雖然楊飛是撿來的,但楊金彪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位養子。楊飛與李青的愛情,也因為一個是「永遠愛」,一個是「仍然愛」,而被隔絕在美好的未來想像之外——當一個漂亮姑娘想要去看世界的時候,再好的男人也擋不住。即便如此,兩人之間還是有愛有掛念,這也許就足夠了。鼠妹的感情雖然幼稚,但余華還是給予了很大的憐憫和同情,讓她在死後了解到真相,淨身並第一個離開了「死無葬身之地」——也可以說是一個祝福。結尾作者對死無葬身之地的描寫,在這個殘酷的社會現實里,那裡可以得到親情與愛情的溫暖以及想像美好的願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