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自嘲讀後感

自嘲讀後感(一)

《自嘲》一詩寫於1932年10月12日,描寫了魯迅敢於刺向國民反動派,是表明了他對敵人的藐視,表明了為革命事業戰鬥到底的決心。原詩如下:

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面對白色恐怖,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擔心的是革命青年。面對戰友的離去,他雖感苦悶,但依然奮起,用筆端來嘆息勞苦大眾的命運。面對深愛的戀人,他感到自己的所惜與被惜。在生命的最後歲月,魯迅先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他洞悉了生活的本義。就在這對世界的感悟,對人生的反思中,一個民族魂在靈柩中安息了。

人們用「孺子牛」來比喻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 「孺子牛」的代表遠有江姐、葉挺、賀龍,近有孔繁森、任長霞,數不勝數。例如,一個真正把老百姓當作自己的親人,把為人民服務當作是畢生奮鬥事業的人——蘭考縣縣委書記焦裕祿。該縣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他堅持實事求是、民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同全縣幹部和民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被譽為「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行之苟有恆,久久有芬芳,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孺子牛」精神、踐行著一個黨員、一個書記的光榮責任,追求著自己人生的最美好境界。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孺子牛」精神,敢於負責,求真務實;在苦樂面前,以苦為榮,無私奉獻。如果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像魯迅那樣有毅力,也不退縮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如果我們也像魯迅一樣甘做「孺子牛」,事事為國家,為集體著想,身邊會有多少活雷鋒出現呢?

在大學裡,應該讓同學們經常接觸魯迅這樣的文化經典、藝術經典,這對於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我們應該要在校園裡不斷培養有關於傳統文化的課程,應該強調大學生,甚至中小學生,要接觸民族文化的精華,如果拋棄了民族文化經典和藝術經典,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很難繼承下去。 「民族魂」在哪裡呢,就在這些經典里。經典代代傳下去,才成了整個民族的文化。

自嘲讀後感(二)

魯迅先生寫的《自嘲》詩,出於好奇,我拿起來看了看。

《自嘲》這首詩主要講了魯迅先生當年失魂落魄的事。現在想起來,意思大概是:交了倒霉運怎麼還會想有順心事,躺在床上連身都不敢翻,倒會把頭碰到牆上。所以,走在大街上用破帽低低地遮住臉,怕被別人看到——招來橫禍。我就像酒裝在漏船里,在湖中心的激流中打轉,隨時有被湖水吞沒的危險。我這人不招人喜歡,有許多人指斥我,罵我,詛咒我,應該沒有病也會死掉,但我偏橫著眉毛冷淡地對待別人的指責,甘願為人民做貢獻。然而,咒罵任人咒罵,窩囊我自窩囊,只要自己還有能夠安身的小樓,躲進小樓成為一統天下,不管春夏秋冬。

讀完這首詩後,我感到了當時政府的黑暗和魯迅先生的無助,同時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無私崇高精神。魯迅先生不僅滿腹才情,還經常關心勞動人民和進步青年。雖然他已經逝世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自嘲讀後感(三)

魯迅伯伯是我國偉大無產階級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他也是一位詩人。他的詩是很有個性的,從某一首詩中就可也以看的出——那就是《自嘲》。

其內容:運交華蓋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這詩是魯伯伯五十一歲時的作品,但給我們的感受卻有一絲憤怒和年輕的情感。其實這也不怪,魯伯伯生活在那內憂外患、兵荒馬亂的時代嘛!我們在來分析其中的內容吧!我們句句看!

第一句就是反話,意思是:我都交好運,還有什麼要求呢?我查了查,的確魯伯伯交好運了。魯伯伯寫這首詩時,正是1932年,「華蓋」是好運的意思,魯伯伯交了如下好運:

一、一月二十九日戰爭中遇到了痲煩,沒辦法就躲到內山書店了。——戰爭中的「好運」疲於奔命。

二、二月六日,被內山書店的朋友護送到英國避難。——為命四處寄住。

三、十一月九日,因為母親生病趕回看母。——為母奔波()

以上就是魯伯伯的「好運」了!

第二句,是強調這個「好運」背到什麼程度——「未敢翻身已碰頭。」

第三、四句,是魯伯伯對當時社會的混亂和人們的不能安居樂業的無奈,但在這兩句中卻乾覺到的是樂觀的好心態。我們可以想像到魯伯伯是多麼的積極地心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