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初一讀後感範文

初一讀後感範文(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裡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麼,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我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於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當的時候,一經別人指出,他就會立即道歉並改正。他的弟子子貢就曾經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就是說教師對自己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論語》引孔子的話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他說,如果說到聖與仁,那我怎麼敢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那是可以這樣說的。

在《論語》裡對曾經犯過錯誤的少年,孔子表現出寬宏的胸懷。他說:「人潔以進,於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說人家已經去掉了污點而進步,就要讚許他的潔淨,對他的過去不應該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將孔門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樹苗的話,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片生命的綠洲,兩千多年來,我們華夏大地。這一片綠洲一直點綴裝扮著。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於「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通過學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於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真是得益非淺!

初一讀後感範文(二)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課文,叫《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中的父親讓我敬佩不已。

這篇課文講的大體內容是在一個夜光如水的夜晚,我掉到了一條非常大的大鱸魚,可父親我把它放回湖中,原因是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差兩小時,可我不想放,但父親的話我不得不聽,最後還是把它放了湖中。但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一次次面臨著到的時候讓,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記得以前有一次,媽媽出去買東西,對我說:「自己一個人在家好好寫作業,不能玩電腦,聽見沒有。」說完,便開開門走了。我便飛快的打開電腦,心裡想著就玩一會會。我玩著玩著,就上了癮,眨眼間一個小時過去了,媽媽突然看見我玩電腦罰站了一會兒,我看到桌子上的作業,心想,作業我才寫了那麼一點點,我明白了再無人監督下嚴於律已的確很難。

我們一定要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無論有沒有人在身邊監督我們。

初一讀後感範文(三)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是精神最好的糧食,讀者總是能從書中的主人公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

比如《昆蟲記》,他向我們展現出了集多種有點為一身的作者法布爾,他觀察細緻入微,熱愛大自然,又幽默風趣又有耐心,同時他也是書中的主人公。他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辦法來觀察昆蟲。在「黃蜂」這一小章中,法布爾寧願犧牲皮膚,也要觀察黃蜂,後來還轉換視角揣測黃蜂的心理,這些無不體現了他熱愛昆蟲,願意為科學無償服務的精神。即時他的出身並不好,父母也沒用贊同他觀察昆蟲,也並不重視昆蟲學,但通過他的不懈追求,最終還是成為了一位昆蟲學家。法布爾觀察每種昆蟲,都會有不同的啟示,大都寫在每一小章的最後面,我最喜歡的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只要生命之花沒有凋零,就停止奮鬥,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半途而廢,生命還在,就要讓他變得精彩。正是法布爾鍥而不捨對昆蟲的鑽研和熱愛,細緻入微的觀察,嘔心瀝血的創作才凝結出的知識的寶庫。

我還看了《魯濱孫漂流記》魯濱孫在孤島生存並最終返回祖國靠的是什麼?這不僅僅只是超好的運氣,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熱愛和負責,吃苦耐勞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保持樂觀的心態。這些都是我要向他學習的地方。他的生活就像遊戲《我的世界》一樣從一無所有到豐衣足食,無聊中有樂趣,樂趣中有辛苦。()

多讀書,讀好書,就是與名人交換思想,淨化心靈,並打開智慧之門,博覽群書,達到人生的巔峰,這便是讀書的益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