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責任勝於能力有感

讀責任勝於能力有感(一)

在讀書月活動中,我捧起《責任勝於能力》一書,細細品讀,頗有感悟,自覺受益匪淺。該書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借用大量真實生動的企業案例、名人故事和寓言警句,形象地闡述了責任的深刻內涵,辯證地分析了責任與能力的關係,深刻地剖析了責任對於個人修養、事業進步、單位和社會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力,不失為一本發人深省、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的好書。

通過用心地閱讀、學習、體會,作為一名檢驗檢疫新兵,我對於如何肩負起檢驗檢疫工作人員的責任,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國門衛士,有了一點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歸納起來,無非兩點,即培養「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和提升履行責任的能力。

一、培養「主人翁」的責任意識,責任就是使命。

責任是與生俱來的,人的一生會承擔各種各樣的責任。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洋溢溫馨;單位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單位更有凝聚力、親和力和戰鬥力;社會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平安、穩健、和諧的發展。愛默生說:「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於最高位置。」人一旦有了「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在工作中就會有一種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會自然地轉化為一種動力、一種信念,讓你在成功時保持冷靜,在失敗時不會氣餒,在困難中永不言棄。

「主人翁的責任意識」這八個字,看似平常,其實它蘊涵著肯定、認同和使命。它是一個完整的概念,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自發行動,是一種忘我投入的工作狀態,倡導的是奉獻和投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些是古人發自肺腑的詮釋。

在檢驗檢疫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需培養「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因為這樣能激發出自豪感、使命感和歸屬感,主動自覺地與檢驗檢疫事業同呼吸、共命運,齊心協力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能激發出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將檢驗檢疫局當成自己的家,用自己的激情、聰明和才智為組織發展作貢獻。檢驗檢疫局作為涉外執法部門,關係到國家利益,關係著人民的生命安全。責任重大、使命重大。檢驗檢疫工作者在把關與服務工作中,要時刻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時刻以主人翁的心態看待我們的執法工作;要嚴把國門,杜絕不合格的貨物出入國門,嚴防疫病疫情傳入傳出;更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做到思想過硬、業務精湛、作風正派,真正體現「惠民、奉獻、服務」的浙江國檢文化,弘揚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浙江國際精神,為檢驗檢疫事業添光增彩。

二、提升承擔責任的能力,履行責任就是最大的能力。

責任勝於能力,並不是對能力的否定。一個只有責任感而無能力的人,是無用之人。例如有個鐵匠,即使他再有責任心,也不一定能磨好豆腐。這裡的責任是相對於有能力者而言的,並不是強調能力無用論。即,有一定的能力,雖然能力不強,只要用負責任的態度做事,肯定能不斷提升能力,相反一個只有責任感而無能力的人,難大有作為。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而履行責任就是最大的能力。

責任勝於能力,有能力才能真正履行責任。結合檢驗檢疫工作實際,我認為要肩負起「忠於職守,勇於負責,嚴格把關,保國安民」的責任,需要提升四種能力:一是提升學習能力。面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複雜形勢,面對國外技術壁壘更加強化的嚴峻態勢,唯有增強學習能力,加強政治、經濟、管理、哲學、法律法規、外語以及業務知識等的學習,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才能深慮遠謀、厚積薄發、制勝千里,才能適應新時期檢驗檢疫工作的需要。二是提升執行能力。要履行好國家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就需要有滿足要求的執行能力作為保障。即要樹立整體意識和大局觀念,提高執法意識和執行意識,準確把握決策目標,深入調研摸清實情,求真務實積極落實,及時反饋執行信息,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三是提升創新能力。學習、執行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要具有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法和創新的手段,在創新中執行,在執行中提升。不能只拘泥於已有的習慣和程式,要在工作中勇於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完善,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不能淺嘗輒止,或者只做表面文章。四是提升自律能力。德不厚,心不正,無以為政。沒有良好的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質,必然導致執行力的低下。要始終做到愛崗敬業奉獻,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僅僅當作謀生的「手段」,更不能把手中的權力當作謀私的「工具」。要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要做到一塵不染,一身正氣,取信於人民,服務於人民。以上各種能力辨證統一、相輔相成,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才能承擔起肩負的責任,才能全身心地投身於檢驗檢疫事業。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在我讀完《責任勝於能力》一書後,覺得該書不僅可以咀嚼消化,更能使人機智與明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以後的日子裡,需認真學習,努力工作,提升能力,以「主人翁」的姿態,承擔起保國安民的責任。

讀責任勝於能力有感(二)

「責任勝於能力」,是書的名字,但也是我讀完《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後最深的感觸。讀書可以明智。讀完了《責任勝於能力》之後,讓我對責任與能力二者之於生活和工作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使我受益匪淺。

起初,我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因為,我認為「責任」和「能力」二者對於工作都是不可或缺,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提倡個人能力的時代,怎麼能說「責任勝於能力」呢?

提起「責任」和「能力」,想必大家對這兩個詞語都不會感到陌生,也都明白其含義,但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真正用行動詮釋了二者含義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工作中,責任和能力二者究竟誰勝於誰,也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會說,在工作上,一個人首先要有工作能力,不然只有責任心也是無濟於事;有人會說,在工作上,一個人首先要有對工作的責任心,不然,只有能力對工作也起不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孰是孰非,因為他們都有其自己的道理。

什麼是責任?書中對其的定義是,責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對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升華。什麼是能力呢?能力就是一個人具備的知識、智慧以及運用知識和智慧的水平的總和。它包括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責任和能力二者之於工作都有著很緊密的聯繫。

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在學校工作中,無論我們被安排在哪個位置上,都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都要擔負起工作的責任來。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埋怨環境,尋找各種藉口為自己開脫的人,對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的人,往往是工作的被動者,他們即使工作一輩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績。他們不知道用奮鬥來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而自身的能力只有通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而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缺乏責任的人,缺乏了工作的一種能力,在工作上也就缺少了成功的機會。

能力永遠由責任承載。

書中一個剛剛畢業到一家鋼鐵公司工作的大學生喬治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能力永遠由責任承載。在喬治所在的鋼鐵公司,並不缺少工程師,但缺少的是負責任的工程師。喬治發現了那麼多有能力的工程師都沒有發現的問題,而且在他們不以為然的情況下找到了總工程師。不僅為公司減少了損失,而且讓自己在工作上獲得了成功,實現了工作後的第一次飛躍。喬治的故事證明,對於一個企業來講,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才。

責任承載能力。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也因責任而得到展現,只有我們勇於承擔責任,才能更好地展現我們的能力,從而讓我們在工作上不斷地取得成功。

履行職責才能讓能力展現最大價值。

在學校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具有求知慾的學生。作為班主任,如果我們逃避責任,不僅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更是對自己能力的踐踏,對自己開拓精神的扼殺。既然已從事了一種職業,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就算是有困難,那也是這項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僅僅享受工作給你帶來的益處和快樂。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勇敢地扛起它,無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社會都將是問心無愧的。人可以不偉大,人也可以清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信念。

責任勝於能力。

書中費拉爾和傑西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對工作充滿了責任感,才會在工作上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當然,我們說責任勝於能力,並不是對能力的否定。一個只有責任感而無能力的人,是無用之人。一個有能力的人,只有同時具有了對工作的責任感,才能更好地展現其能力,用其能力在工作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