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一)

這幾天,我在網看了一本書,名叫《上下五千年》。裡面有許多故事讓我感觸頗深,其中有講秦始皇從建國到滅亡的故事。秦始皇打敗了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混亂的局面,他覺得自己功勞很大,就自稱為始皇帝,然後就過著享受的生活。他建長城,修阿房宮,造墳墓等,徵用了大批的民工。那時全中國還不到兩千萬人,造長城要動用民夫幾十萬,還發兵三十萬;又使用軍民三十萬和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阿房宮。到二十即位,又從各地調集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建造秦始皇墳墓,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和財力,逼得老百姓怨聲載道。終於有一天老百姓開始反抗秦朝了最先反抗的是陳生和吳廣,起因是他們在被拉去看守漁陽的路上走投無路,最後只好反抗。雖然在戰鬥中陳勝吳廣被殺害了,但是他們點燃起來反抗秦朝的那把火在到處燃燒,尤其是項羽、劉邦等起義軍接之而來起義反抗,最終打敗了秦國。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想治理好國家,不能讓老百姓做太多的勞役,搞得民不聊生,生靈塗炭。修長城是有一些必要,可以保衛邊疆。可修阿房宮是沒必要的,只是自己享受,修墳墓等都一樣。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才能治理好國家」。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二)

最近,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介紹我國五千年發展的歷史書。

這本歷史故事書,主要講了五千年來在華夏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一個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既有統一霸業、文治武功等榮華的記錄;又有血雨腥風、悲涼殺戮等殘酷的烙印。其間的強盛輝煌令人驕傲不已;其間的陰霾敗落同樣使人汗顏痛苦。往事如過眼雲煙,《上下五千年》是一面歷史的鏡子,更是一部五花八門,包羅萬千的大百科全書。

這本書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故事有:大禹治水、千金一笑、臥薪嘗膽、三顧茅廬、鄭和下西洋和中日甲午戰爭等等,()內容是家喻戶曉了,我就不多介紹了。

這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除了引人入勝的故事之外,還適當加了一些有欣賞價值的插圖,如紫砂壺、陶器、青銅鼎、編鐘等古代出土文物,十分精美、好看。

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使我粗略的了解了許多的歷史故事,今後有時間我還要更加詳細的了解書中的故事。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三)

讀過《上下五千年》,腦海中不時呈現出這樣一句言語「信陵君竊符救趙,孟嘗君雞鳴狗盜」。透過這句言語話我們不難看出,在關鍵時刻成就或救助信陵君和孟嘗君的的不是他們本人,而是他手底下所養的「士」。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其實古往今來,所有有所作為的人的成功都不是孤軍奮戰,他們取得成功的秘訣可以說就是知人善用。

在《上下五千年》這套書中因知人善用而最終取得成功的人有很多。例如善用伊尹最終建立商朝的成湯和商湯;因重用管仲而成為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因起用商鞅而使秦國日益強大的秦孝公;同樣還用因重用由余而成為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等等。在這些知人善用的人裡面我最欣賞的要數漢高祖劉邦了。漢高祖劉邦在奪得天下之後和自己的臣子們討論為什麼自己能得天下而項羽卻失天下的時候直言:「要論個人才能,我實在算不了高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保證糧道通暢,供給軍隊充足的糧草,我不如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攻敵必勝,攻城必得,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曠世奇才。我能收納他們,始終如一地信任他們,使用他們讓他們充分發揮才幹,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手下只有一個范增,他卻不信任他,害得范先生拂袖而去,所以失去了天下。」短短的幾句話,把他自己知人善用的優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古今史上因知人善用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同樣因不知人善用導致失敗的例子也有很多。前面的項羽是一個。另外如因為到晚年忘記了管仲的生前警告,而重用易牙、開方、豎刀而最終導致死後六十七天卻無人收斂的齊桓公;輕信伯嚭而疏遠伍子胥最終導致亡國的吳王夫差;親小人遠屈原最終導致客死他國的楚懷王等等。這些人悲慘的結局和他們的剛愎自用,不知人善用是分不開的。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雖然我們處在現代的社會,但是我相信知人善用對每個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級教學中,它可以引導我們老師充分發現每個同學的優勢,把同學們的優勢擴大化,最終達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學習潛能的目的;在單位管理中,它可以引導我們的領導更好地關注每個人的長處,把他們放在應有的位置,以便達到單位效益的最大化。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他可以引導我們的上層執政部門做到各司其責,讓我們祖國這個大家庭相處地更和諧!

知人善用有這樣多的好處,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一個知人善用的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