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虛實之間》讀後感

《虛實之間》讀後感(一)

「 在我看來,生命總在「虛」與「實」之間搖擺往復。實力與虛榮,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真實的擁有與虛擬的光環……這一切就在我們面前,等待我們去洞察、甄別並抉擇。 」 —芮成鋼

讀了這本書才發現吸引我的不僅僅是書,還有芮成鋼身上光環及獨有的魅力。 他 作為一個35歲的中年人,芮成鋼的經歷無疑是精彩的:合肥市高考狀元;11年親歷達沃斯;第一個登上《紐約時報》商業版頭條的中國媒體人;西方主流媒體眼中的青年意見領袖;《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耶魯大學最年輕的「世界學者」;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的好朋友;令福田康夫、布萊爾、豐田章男等人印象深刻的中國記者;兩次在G20峰會上提問歐巴馬並被全球直播……

身為中央經濟頻道的當家主持,芮成鋼採訪過數百位國際政要、名流、和商界領袖。他也常常穿行於世界各大經濟論壇,或者主持人、或者發問者。閱過很多人、看過很多事,在他的身上總有那麼一種自信。是呀,無論何時,芮成鋼都反覆強調要自信,不管你是出生在美國還是號稱大國崛起的中國還是貧窮落後的盧安達,都要自信。當新浪的主持人問芮成鋼是如何做到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很強的氣場。他很淡定地回答:「我堅信世界上的每個人,無論國別膚色性別年齡高矮等等,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如果你發自內心的堅信這一點,你會在任何地方任何場合任何人面前,不卑不亢。

但這一點,恰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中所缺失的。」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大學時代,我們需要清晰的人生目標。在每次機遇到來之時都能好好地把握,始終保持開放和進取的心態,從而能坦然越過每一個坎坷。

《虛實之間》讀後感(二)

輕輕合上書,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便是要換個角度看世界和世上的事。這本書信息量巨大,觀點新銳全面,語言幽默風趣,雖有許多我聽不懂的辭彙,但還是堅持讀完了。

作者是一個對世界經濟,時事都有敏銳見解的人,書中既有作者十年記者生涯對東西方文化的深刻洞悉,又有其與歐克文、基辛格、歐巴馬等政要的零距離接觸的幕後故事,讓讀者想要一探究竟。

這本書總共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針砭今日的中國。作為國際主持人,作者首先將真實的中國展現給世界看,將《把中國故事講好》放在第一篇,說明中國在日益發展的過程中國際形象的愈來愈重要,所以我們只有將中國自己的故事講好,才能更好的樹立形象。就像二胡和小提琴難以產生琴瑟共鳴,我們的文化與西方文化也有極大區別,自從中西方從李鴻章的外交開始就沒有真正和諧過,但這更加說明在東西方文化上,和諧需要我們的相互的尊重和理解,當然有的矛盾是利益問題,就不能讓步了。

在第一部分談到的《沒有克拉就沒有幸福》中,對於鑽石奢侈品的看法,作者的視角獨到。作者認為鑽石跟黃金不一樣,鑽石的本質是碳,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也是碳。在某種意義上,鑽石的稀有度遠遠趕不上黃金,但由於它被倫敦的中心銷售機構統一控制著,人為的控制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鑽石如今的價值只是認為壟斷的結果,它的意義也只是人為賦予的。

言而廣之,談到手錶、箱包,中國人往往用奢侈品來襯托自己的地位、財富、權利使我們變得「人傻,錢多」,人們犧牲環境,犧牲能源,犧牲勞動力成就了「先富起來」。但以國家來說,這就意味著大量環境成本、人力成本甚至健康成本置換的財富,將金錢流向國外,去隨波逐流購買國外所謂的沒有一樣是根據中國人的比例、膚色、面孔而設計的奢侈品,實在可笑。

今天,路易·威登的皮包哪裡都能買到,而在許多城市中,無論你有多少錢,也買不到純淨的空氣和湛藍的天空。在我看來,新鮮的空氣才是最大的奢侈品,其他都是虛假的。

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場闡述了中國目前的國際形勢,讓我們不禁擔憂起自己的國家來,書中一句「大多數中國人承受著種種『不能承受之重』,生一場大病更是傾家蕩產」引人深思。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國際經濟日益上漲,但中國所面臨的大大小小的問題仍舊存在。就像溫家寶總理所說的那樣「不管多麼小的問題乘以十三億都會變得不得了。」由此觀之,與其存了萬億外匯儲備,國家不如多拿些錢來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的保障,否則人民的安全感從哪裡來,國家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又怎能迎刃而解呢?中國夢又如何實現呢?

作者所分享的耶魯的時光告訴我們,內心平靜就是一種幸福,就如他所描述的那位乞丐,他每天流連忘返於校園中,沐浴在陽光下,他住在風景如畫的校園中,不需要擔心住所,生病了有醫生照顧,由於他內心平靜,並不缺乏安全感。這讓我們對幸福又有了不同的定義。

作者花了不少筆墨描述自己與澳大利亞前總理歐克文的友情,確實讓人動容。書本的最後,作者更是以親情、自由與健康為話題,以此說明這些東西是真實的,一旦失去,生活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一切美德源於家庭,親情是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它帶給我們無盡的溫暖和無條件的信任,有這樣的愛縈繞在身邊才是真正的幸福。

俗話說家是心靈的港灣,當你在外面闖蕩累了的時候,記得還有一個無比幸福、溫暖的港灣在你身後,這裡是一個可以容下你的興奮,你的無奈,你的歡笑,你的淚水的地方。唯有情感是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

無論是事物的虛假,還是情感的真實,都引人深思。

生命的節奏仿佛鐘擺,在真假之間,虛實之間,搖擺往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真假之間並非涇渭分明,虛實之間往往一念之差。

《虛實之間》讀後感(三)

這本書應該算是他的自傳吧,或者說是他當主持人這麼多年來的一些經歷感想。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的資深主持,他採訪過很多各個領域的領袖,遊走在精英階層當中。

作為讀者,這本書給我反映了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如果他的話大多是事實的話,那他也給我呈現了一個更為真實的世界。

細節不說,看完書後,一個最重要的感想是:要用自己的腦袋來思考——雖然老祖宗早已說過不要「人云亦云」——但是,在這個信息流通空前發達的時代,似乎活得越久,就越少人做到。

書中有一節談到他跟幾任南非總統的交流,這一節令我感受頗深。「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相當動人的一句話,但是,當我看完以後,心中的某些東西被重新定義了。

就是這家公司賦予了鑽石一切美好的寄寓,書中引用2011年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的話:「這純屬行銷作祟,鑽石除了觀念中的價值外,毫無用處。中國人被戴比爾斯說服以為鑽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這其實是毫無邏輯的。中國人比我們歐美人更把鑽石當寶貝。」()

眾所周知,南非是產鑽大國,可南非的副總統莫特蘭蒂說:「鑽石跟黃金不一樣,鑽石只是滿足人們的虛榮心。」

引用作者在章節最後所作總結:對於很多沒有擁有過鑽石的中國人,談論鑽石的本質,或許的確不合時宜。因為,也許我們連自己內心的本質,都還沒弄清楚。

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