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賣火柴的小女讀後感

賣火柴的小女讀後感(一)

在讀到《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一邊為它歷久不的魅力而折服,一邊又產生了許多思緒。即便小時侯那種痛恨資本主義社會罪惡之感已根深蒂固,但是今天當我再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心裡卻怎麼也擋不住產生全新的理解。安徒生的這篇童話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幻想。其實安徒生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小女孩很想念奶奶,究其寫作動機,我想實際上這個故事傳達了他對母愛和家庭的渴望。安徒生14歲離家闖蕩之後終身未婚,連奶奶和母親去世時他也不在身邊。親情長時間地缺失,一輩子漂泊遠離家庭,對家庭的溫暖只能靠幻想和懷念來慰籍。作者本身出身貧寒,對社會上貧富不均,強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一面是饑寒交迫,沒有歡樂,受人欺凌——馬車橫衝直撞,男孩搶走了她的拖鞋;另一方面是「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透過商家的玻璃門可以看到聖誕樹是那麼大,那麼漂亮。於是整片作品讓人感到充滿著作者對不幸的窮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對貧富不均的社會的哀怨。在那個時代,作者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只能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作者寫道:「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裡。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其實這段話只能說是幻想,因為上帝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在那個時代也不可能存在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所以小女孩會痛苦地死去了。當我再次細讀該文時,我發現其實小女孩的經歷固然有許多不幸,苦難,但是作者卻一再強調小女孩死時「嘴上帶著微笑」,「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想,安徒生的本意是認為死去就可以不再受痛苦,對生活在苦難中的小女孩來說是一種解脫。安徒生用宗教的思想闡述了他悲天憫人的情懷。

在寫到小女孩面對如此不幸的生活,可是她沒有悲觀絕望,仍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這一點令人很感動的。的確,生活雖然窘迫,但是人不能失去對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當今中國雖然還有許多不發達地區,但是又有多少人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地勞動和奮鬥改變了生活的面貌,走上了小康之路,沿著這個角度我進一步思考,人生道路漫長,生老病死總是不可避免的人萬一與上不幸,不要悲觀和絕望,要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懷著幻想和追求。我想可以說教給我們面對困窘和艱難的一種人生態度吧!

賣火柴的小女讀後感(二)

今天,我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

《賣火柴的的小女孩》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裡,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最後凍死在街頭的事。揭露了現在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與黑暗社會的憎恨。讀了這篇童話,我深有感受。

當我讀到小女孩幾次划著火柴的幻想這一段時,心裡不由得再一次為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嘆息。在這不平等的黑暗社會中,小女孩看見的暖烘烘的火爐,香噴噴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這一切對小女孩來說都只能是幻想,根本就無法實現。她也只能得到凍死街頭的悲慘命運。

比起小女孩,我們可幸福多了,從小到大,吃飽睡暖,爸爸媽媽疼愛著我;在學校老師、同學關心我。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如果小女孩生長在新中國,那該多好啊,他一定能像我們一樣,背著書包去上學坐在教室和老師同學一起學習

賣火柴的小女讀後感(三)

「唉,這個小女孩真是太可憐了,這麼冷的聖誕節還要出來賣火柴賺錢」。每當我合上《安徒生童話》時,都不禁會為她的悲慘命運而感到惋惜。

《賣火柴的小女孩》講的是在一個寒冷的聖誕夜,()一個衣著單薄、光著腳丫的小女孩,因為一根火柴都沒有賣出去,害怕回家被她狠心的父母責罰,不敢回家而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我每次讀到這個故事,心裡都充滿了厭惡感,厭惡她那慘無人道、利益薰心的狠心父母,同時充滿了同情,在聖誕節這個原本應該快樂、團圓的節日裡,小女孩卻孤獨地坐在街角,劃火柴取暖,當她「看到」熱氣騰騰的燒雞、美麗的聖誕樹和溫暖的大火爐時,她滿懷憧憬,就在這樣的幻想中她悲慘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我時常想,她如果和我們一樣出生在新中國,那她的生活可就有天壤之別了。她可以在綠草如茵的校園裡玩耍、享受獲取知識的快樂。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我們從小就過著豐衣足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用付出勞動就能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但許多同學還覺得不滿足。我們真應該好好珍惜這幸福生活,認真學習,圓我們五彩繽紛的夢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