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動人的北平讀後感

動人的北平讀後感(一)

林語堂的《動人的北平》,對於這篇文章的結構,我是按照總分式來解讀的。即,先總說北平的特點,像魁梧老人一樣包容,它新舊並包,雅俗共容;像古木老樹一樣老大、寬大、老成,讓人如何形容,不敢說了解。再具體的從宮殿亭園樓榭、街市、住家院落、多樣的人、城市布局、紫禁城、大道、市民生活、休閒方式,乃至人力車夫等方面來描繪北平的形象的,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具體的畫面,使得抽象的北平變得具體可感了。在把握了文章結構的同時,我向學生著重提出,寫文章要學會化抽象為具體。如何去寫一些抽象的東西,比如一座城市,一種情感,一些哲理……我們可以寫這座城市裡的小到具體的人、事、景、物,大到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政治,甚至精神等等。通過文章的學習以及我的著重提出,同學們都很有收穫和感悟。我趁熱打鐵,便讓他們寫了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動人的家鄉》小短文。

對於這篇文章的解讀我還有一個收穫,那就是,在寫文章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材料的組織,而是一種情感的醞釀和注入,只有情感醞釀成熟並成功注入了,這樣的文章才是感人的,動人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又帶著學生走進語段,比如,第6、12、13、14、15段,這幾個段落都是寫北平的宮殿亭台樓閣、建築布局、大道中軸等,北平在我們腦海里便有了線條輪廓。除此之外,我引導學生去品味林語堂字裡行間里流露出的他的那種對北平的讚美和來自自身血脈里的自豪感。這種情愫隱藏在「有一條綿延五英里的中軸,它穿經依次相連的每一道城門,直抵皇宮正殿」「那裡是皇室的畫舫遨遊之地」「那裡是皇帝祈年風調雨順之處」「所以到處都顯得極其寬闊」……所以,並不是因為他是林語堂,我們才學習他的文章。而是因為林語堂文章感情的流露都在字裡行間里,而蕩漾在我們心中。通過品讀和咀嚼品味,同學們都點頭稱是、若有所思。

進一步的,那麼感情是什麼呢?感情有哪些呢?在一篇文章中應該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感情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喜悅的、憂傷的、豪放的、激越的、悲苦的、悲憤的、高亢的、激昂的,活潑可愛的、美麗動人的等等等等,可以是濃墨重彩,也可以是清新淡雅,可以高貴,可以平民,可以脫俗,可以市儈……比如,你可以表達《竇娥冤》一樣的悲憤,也可以表達《報任安書》那樣的堅忍,還可以寫出《歸園田居》那田園的閒適,也可以寫出《雷雨》那時空的糾錯,還有《荷塘月色》一樣的破不寧靜……感情是豐富多彩的,看你想表達哪一種,一切發自內心的,都可將其好好醞釀,注入字裡行間去。確定好要表達的情感,再組織好材料,我想離「一篇好文章」就不遠了。

動人的北平讀後感(二)

《動人的北平》正是如此一篇平淡現實中帶著激烈振奮的文章,不同於《天狗》的氣勢吞人,不可一世,似乎也不是《井》的深沉哲理,默默無聞,它以一種看似溫和、淡淡的語調細細數著北平這座古老城市的風物景象,刻畫出一個底蘊深厚、兼收並蓄的歷史名城。

雖然作者筆下似乎想要,也只想極力描寫只屬於那個時代北平生活的剪影,我卻在不知覺中讀出了一點同樣適用於其他時代、其他城市的共性。記得在賞析這篇文章時,有同學提出,那個時代的北平是否適用於現在的北平呢?我想是的,不只這樣,它同樣適用於更多。作者之所以把北平放在一個新舊交替的多元時代並著重突出他多元包容性的文化,除了恰好符合其時代特徵和生活方式外,還或多或少的希望讓不同的讀者都能在字裡行間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共鳴和熟悉感吧。因為一篇文章只有在不同背景、不同環境下讀到,都有所感觸才會是一片流傳百世、經典的文章吧。

此外,整篇文章從細小之處入手,不同視野不同角度的選擇來表達和展示北平的動人之處:其間所凸顯的人文美是令我最為感觸豐富的。他們大致可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前清遺民。他們大多因這地位的貶失和年齡的衰老而不同程度的保有對過去的懷念;另一種則是因新時代的到來而更自在快活的生活著,其中那些率性自然的人力車夫更是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兩種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恰好反映了在新舊世代交替的過程中,我們適應留戀過去抑或是期待未來,不同的生活態度或許會影響我們今後的人生。

北平這座城市所蘊含的性格,正如作者所說,是一種人的性格。他不驕不躁,不溫不火,自他的身上,你會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兩種背道而馳的態度,也是有可能共存的。

另外,在文章的結尾處,那一群談笑風生的人力車夫,是在北平厚重沉鬱的歷史感下一絲絲詼諧的成分。那是屬於作者內心深處的期許,期許著在陰霾過後的北平能夠迅速的脫離這種沉鬱,而選擇一種積極自在的生活方式與態度繼續發展下去。

動人的北平讀後感(三)

在讀《動人的北平》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畫面:各式各樣的人不同時代的人、不同國度的人、不同職業的人、不同年齡的人……很不同的包容;美妙的建築:有皇朝時的宮殿、飯館等,還有住人的院落,汽車與驢車共行的大道、博物館、宿舍……;精緻的物品、美麗的自然風光。這就是那時的北平。

動人的北平是作者對舊時舊情的懷念,()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雖沒見過那樣的北平,但是這樣美好的懷念全包涵在了這言語的靈動中,靈動的滋味在腦海中凝結成一幅幅北平景象,不由得沉醉在了北平的氣韻中。

有人問過我:「既然那已經是了舊時逝去的北平,我們為什麼還要去懷念呢?讀這篇文章有什麼意義呢?」我想,正是因為北平已然不見,這篇文章才更有意義吧!無論我們恢復修建多少古建築,歷史永遠向前,我們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機會體會那時北平的熱鬧、繁華、厚重——專屬於那個代的氣韻,專屬於那個時代的文化積澱。但是,我應該慶幸,還有這樣一些文字,讓我們可以了解到那個北平的時代,沒有親身體會,但勝似。當然,不僅僅是北平,還有很多城市、文化積澱沉積在文字裡,等待我們去閱讀。這是一份別樣的經歷。

但是,現在我很害怕。因為在重慶這座城市,年年日日都在翻修改建。或許,當我外出讀4年大學後再回來,我會對這座城市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或許,幾十年後,這個時代的一切都會消失,但是卻沒有記錄這個時代的文字,因為它變得太快,沒有人抓它,它就早已溜走。

一座城市的樣貌,並不是由它的新舊程度來說的,一座城市的樣貌藏在它長久的積澱中:時間痕跡的積澱、人們感情的積澱、生活的積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