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24孝故事讀後感

24孝故事讀後感(一)

在周末,我讀了24孝故事,有了深深的觸動。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數那《採桑救母》了。

故事說:在某朝,有一孝子,為了逃避這民不聊生,而又常鬧旱災的地方,背著母親去逃荒。

他們來到荒山嶺,母親便餓了,對兒子說:兒啊,娘老啦,走不動了,我一個老骨頭了,不想連累你。你到了縣城,就享福了,你就別管我了!那怎麼行!"兒答道。"兒乃娘生,怎能舍娘而去?您等著,我這就找吃的去!兒子說完就走。

他來到一棵桑樹下,看見些桑葚,便高興起來,一邊採集,一邊說:娘有救了。

就在他說話時兩個強盜蹦了出來,張口便要錢,他大叫道,「我真的沒有錢!"一個強盜看了看他身上,對另一個說:「大哥,這小子一根毛都沒有。」強盜老大問:「你是誰來幹嘛?」那人把前因後果都說了一番,

啷個強盜感動了,便把午餐給了他,並把它放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這個人竟用孝心感動了惡人,這是不可思議的,由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孝心能感化世間萬物,我以後要好好孝敬父母,努力學習,讓父母高興,越活越年輕!

24孝故事讀後感(二)

美德是中國的一種偉大精神。最近我閱讀了道德故事——二十四孝,情節感人,讓人不禁被他們的孝道所感動,心中油然升騰起深深的敬佩。

《二十四孝》主要講了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個孝敬父母的故事。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親嘗湯藥》和《棄官尋母》。《親嘗湯藥》主要講述了漢文帝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怠慢。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以便母親隨時照用,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親口嘗過後才讓母親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興禮儀,人丁興旺,使西漢十分發達。漢文帝作為一位皇帝如此孝順,怎能不讓人敬佩。他更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都忙,無論自己的事業多麼重要,我們都不能對父母不聞不問。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心繫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其實父母要的並不多,一聲噓寒問暖,足以撫慰他們孤獨寂寞的心靈。

更讓我感動的是《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壽昌做官後,行四方尋找母親。找到線索之後,他便棄官尋母。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在陝西和母親相遇了。多麼感人的孝子啊!

這時一個聲音在腦海中不停地問:「孫天樂,你呢?你是一個孝子嗎?」「當然,可是有的時候……」有的時候我會因為一些小事,衝着媽媽發脾氣,讓媽媽很生氣。那一次,我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了兩包薯片,準備明天吃。可是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媽媽竟然正在吃我的薯片。我很生氣,對媽媽大吼道:「你為什麼吃我的薯片,你賠我。」「兒子,薯片這種油炸食品,你不能多吃,我煮了又有營養又好吃的雞蛋,你快起來吃吧。」「我不吃,我不吃,我就要你賠我的薯片。」就這樣我鬧得媽媽很頭疼。現在想想真慚愧啊!媽媽為了我的身體發育,讓我少吃不健康食品,我竟然沖她發脾氣。就算是又有營養又好吃的東西,我也不能只想著自己啊!

我以後一定孝順父母,一定不讓父母操心,更不能讓他們生氣。

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人們必須有的精神品質。而孝道是擁有美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人說「教」就是孝道的文化。曾經我們可能都犯過錯,但我們只要好好學習孝道的文化,並踐行於我們的日常行為中,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好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24孝故事讀後感(三)

品讀完《二十四孝圖》後,我不禁從內心深處發出感慨:「孝」,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孝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從古到今,關於孝的感人事跡一直發生,件件都令我們深受震撼。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黃香,他在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黃香對父親就更加孝順、關愛了。嚴冬時,黃香就在父親睡覺之前先鑽進被子,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捂熱,為的是讓父親能溫暖舒適的睡個好覺;酷暑時,黃香就用扇子將枕席扇涼,為了讓父親睡的涼快,自己不惜累的滿頭大汗。親朋鄰居知道後,都稱讚黃香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黃香長大後,當上了大官,但他體恤百姓,孝順父母,百姓們都頌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曾有一個感動了全中國的故事,它讓天下的母親收穫慰藉。

2004年,一個叫田世國的人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母愛大如天的真理。在田世國得知其母患得尿毒症後,他便偷偷地去了醫院做了血樣檢查,配型成功後,田世國瞞著母親,毅然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她。

手術成功後,田世國的母親恢復得很好,然而,她卻始終不知自己換上的腎是自己兒子的。田世國說:「如果我媽恢復得比較正常,器官排斥的比較小,我想這就永遠是個秘密吧」。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更是一份拳拳孝子心!

「孝」是華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兒女恪守的人生準則。《孝經》上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真正做到敬愛自己的親人,那麼他必定會以同樣的心態去對待別人。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見,孝的傳統美德意識已經似樹根一般,牢牢地扎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絲毫不可動搖。

我們中有誰知道,在美國人眼裡,()中國人尊老愛幼、贍養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國是不可想像的,聞者感嘆:我們自己丟掉、忽視的,發達國度的人卻要拾起來。對此,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是否應該好好地珍惜古人為我們留下的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做「孝」不必轟轟烈烈,作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多一些為父母著想的地方,儘自己所能做一些令父母身心愉悅的事情。

大家共進一步,努力將中華傳統美德—「孝」發揚光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