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莫泊桑一生讀後感

莫泊桑一生讀後感(一)

《一生》的女主人公約娜出生在19世紀中期法國的一個貴族家庭,是父母的獨生女兒。她的父母從她一生下來就對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一生幸福美滿。父母為了培養她,從她懂事起就把她送進了條件優越的教會女子學校,在那裡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僅懂得了許多知識,教會的特殊職能還賦予了她一副善良的心腸。她優秀的品質就像她美麗的容貌一樣,受到了和她接觸過的每一個人的稱讚。

約娜帶著充沛的生命力和對幸福的渴望踏進生活,但她的一生卻是傷心絕望的一生。作為少女,她幻想忠貞的愛情,最終還是插在了牛糞上;作為妻子,她幻想幸福的家庭,但她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丈夫的欺騙;作為女兒,她敬愛她的父母,幻想他們是最敦厚而有德性的長者,但是她後來發現他們也都各自有自己荒唐的經歷;最後,作為母親,她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兒子身上,夢想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但結果她的兒子保爾沉溺妓女、揮霍無度卻弄得她幾乎傾家蕩產。這個當年充滿了天真、歡樂和幻想的美麗少女最後竟變成了一個意志薄弱對一切都已痳木了的老婦人,全仗著她舊時的使女羅莎麗的照顧,才得以苟延殘喘地度過餘生。

作者的意圖很明顯,他想說明人生終究是空虛的、無意義的,人的命運不可能不是孤獨的、不幸的和悲慘的。帶有強烈的宿命主義和悲觀主義觀點。

小說的結尾部分有一段值得一提的描寫。那是一個飄著雪花的冬日的下午,傭人羅莎麗趕著馬車載著約娜在破敗的莊園裡閒逛,光禿禿的樹木靜靜地肅立在道路的兩旁。約娜望著漫天的雪花若有所思地對使女喃喃自語說道:「我的命,我的命怎麼這麼苦呢?」羅莎麗低頭趕著馬車,在思考著怎麼回答她的提問,半天她絮絮地說道:「夫人,如果你像我一樣每天不得不為一片餬口的麵包而奔走忙碌,你也許就不會這麼想了。」

這個回答等於是答非所問,也等於沒有回答,她只是闡述了一種現象。以一個使女的水平是絕對回答不出約娜為什麼命那麼苦的,她只能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回答到這種程度了。其實,不僅女傭人回答不出,就連小說的作者莫泊桑也回答不出,他不過也是借小說人物之口說出了自己對人生迷茫的心情。

小說結尾處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生從來不象意想中那麼好,也不象意想中的那麼壞。」也許,生活就是如此:幸福總是短暫的,而且往往是人們受自身夢想的欺騙時才感到幸福;痛苦卻是無限的,因為現實永遠不象人們想像那麼美好。所以拋開作者虛無悲觀的人生態度外,我們的積極意義上的理解應該是:對待生活既不能有太多幻想,也不能完全不抱希望。

莫泊桑一生讀後感(二)

用了一下午的時間把莫泊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生》讀完。感觸還是很深的。

女主人公冉娜,感情細膩,渴望完美的愛情,卻一生都生活在不幸之中,只因天真的個性以及逆來順受,讓她不斷地遭受打擊。

如果是現代,冉娜一定是一位萬人追捧的可人,但是在當時的那個年代,社會的骯髒,世俗,在從未接觸過社會的她來說是那麼可怕,那麼令人不可思議。一開始,剛從修道院裡出來時,那種渴望愛情,渴望自然,渴望投入社會的強烈情感與後來丈夫的不忠,朋友的背叛,女僕的放蕩,父母的離去,兒子的欺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時的社會是一個不知羞恥的社會,貞潔在她生活的地方一文不值,社會太現實,人太現實,太多的欺騙,太多的謊言,太多的骯髒。

純潔簡單的她,心靈從生到死都沒有受到世俗的污染,這是最令人值得敬佩的地方。她一生都在尋找靈魂的寄託。從修道院出來以後,渴望愛情,把夢中的白馬王子當做心靈的寄託,她幻想的愛情太完美,她相信永遠,相信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可以陪她一生,相信身邊的男人可以給她幸福,所以她抱了很大的希望,但是事與願違,在還沒有來得及把戀人的假面具揭下來以後,她就稀里糊塗地掉進了婚姻的墳墓。現實太殘酷,婚後的生活讓她對愛情產生了懷疑,男人的獸性在他看來是那麼可恥,骯髒,當得知丈夫和女僕的通姦以後,她奔跑進雪地里,哭泣,絕望,但是卻只能接受,她忍了。於連的精打細算,所謂的節儉,性的不忠還有暴躁的脾氣讓他漸漸的對這個男人的愛情火花熄滅了,愛情沒有了。

她開始尋找別的寄託,這時她有了兒子,保爾,母愛占據了她的心靈,她將一切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不再過問多餘的事,即使得知於連與吉爾內特的通姦後,她漠視,但是朋友的背叛讓她又失去了對友情的信心,友情沒有了。

母親的去世給她帶來的傷害也是巨大的。在母親的回憶信件中,她得知母親在婚後也有過情人,這對與她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對母親的愛,對母親的信任在頃刻間崩塌,她迷茫了,不知道世上還有誰可以信任。失去愛情和友情後,她將父母和兒子看作是活著的希望,但是母親讓她失望了,她對這個社會失去了信任。

最後就只有保爾了,但是這個兒子在進入學校以後就漸漸遠離了母親,遠離了母親的心。曾經她是那麼真切地以為兒子可以永遠地在她身邊,但是在得知兒子不斷地問家裡要錢,她就知道整日的盼著兒子回家,陪在uoj她身邊,這種期盼就成了她的寄託。人不能沒有寄託,所以她始終在期盼著什麼。兒子愛上了一個妓女,愛的如痴如醉,這讓她痛心,讓她嫉妒,讓她不堪忍受,但是又顯得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這個女人是不幸的,因為她接連受到了不同的打擊。而這些打擊,任何一個都是致命的,但是她挺過來了,她始終沒有放棄希望,對生活的希望。糊塗的清醒並沒有讓他對事實看得更加透徹,只知道尋找自己的寄託。她到最後都活在希望中,這是她的可貴之處。

她的一輩子都是單純的,思想都是純淨的。她不許任何的污點來玷污她的靈魂,她勝利了,她是最後的贏者。

「生活既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也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

莫泊桑一生讀後感(三)

近期讀完了《莫泊桑作品集》,其中一部長篇小說《一生》著名法國作家莫泊桑不愧為一代文學巨匠,他的作品構思巧妙,語言生動,情節生趣盎然,引人入勝,讀後回味無窮,會產生深刻的思考。尤其是短篇小說,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跟隨著作家或嘲諷或同情、或冷峻或熱忱、或詼諧或凝重的筆觸,我更清楚地認識了人生百態、世間萬象,得益匪淺。

《一生》中描述了一個婦女憂傷的一生。貴族少女雅娜從與世隔絕的修道院中學習了五年以後回到家中,那年她十七歲。善良美麗的雅娜對人生充滿美好的夢想,對愛情有著天真的憧憬。她希望將來找一個英俊聰慧、品德高尚的白馬王子陪伴一生,未料到自己卻嫁給了一個粗魯愚蠢、自私自利、貪婪卑鄙的德。拉馬爾子爵。後來,她把希望寄托在兒子保爾身上,希望兒子好好學習,長大成材。結果兒子懶惰成性,不學無術,成人後是個敗家子,和他父親一樣是個十足的利己主義者……雅娜的一生就是在夢想-破滅-再夢想-再破滅中度過的。()

其實,每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會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夢想或者說理想,但是,由於種種不確定因素,機遇是很難把握的,事件是個人難以掌控的,很多美好的理想常常是實現不了的。所以人們常說: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不是每個夢想都能實現的。當一名英姿颯爽的女兵,是我從小嚮往已久的理想,高二那年,部隊來校招兵,然而因為當時年齡小沒能如願;大學報考時我填報的醫學院,夢想著自己將來成為一名挽救生命的白衣天使,可是也沒能如願以償。儘管許多理想是難以實現的,但人的一生中不能沒有理想,如果沒有理想,就如大海中沒有舵的航船,失去了方向。心中有了理想,就努力奮鬥去實現。如果沒能成功,則必須面對現實。要想到:即使沒能實現心中的理想,但畢竟自己努力過,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自己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無怨無悔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