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2000字

眾所周知,四大名著各有千秋,《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三國演義》的史學價值,《西遊記》的奇特想像,而《水滸傳》很強的故事性,都是光彩照人。其實對《水滸傳》中的不少故事我們早就知道,如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山東快書《武松打虎》(表演),俗話說得好: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今天在這兒,我想在給大家講一些英雄故事的同時,就我個人讀《水滸傳》的感受,來談談其中的一些門道。當然門道很多,由於時間問題我不能談得太多,由於水平問題我也談不了很多。下面我就圍繞「人」、「逼」、「義」、「智」、「悲」五個字試著帶著大家走進《水滸傳》,體味《水滸傳》。

一、《水滸傳》裡的「人」

為什麼先說人呢?因為它是小說三要素之一呀!

俗話說得:名字有叫錯的,但外號卻沒有叫錯的。(聯繫學生生活)。梁山好漢108將個個是英雄,人人有外號,那麼說英雄我們就先從他們的外號說起。

作者給這些英雄們加上外號,不僅簡化了稱呼,省了讀者的力氣,叫起來更順口,有利於記憶,且提高了英雄們的「知名度」,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外號確實涵蓋了相當大的信息量,具體說來,這些綽號:

有以長相命名的:如長著豹頭環眼的豹子頭林沖、黑如炭團的黑旋風李逵等。

有以身體的某一特色命名的:如背上刺有花繡(紋身)的花和尚魯智深、「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的青面獸楊志、鬢邊有搭硃砂記的赤發鬼劉唐等;

有以個人特長命名的:智多星吳用、祖代屠戶出身,殺得好牲口,挑筋剮骨的操刀鬼曹正,神醫安道全、鼓上蚤時遷等;

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如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金槍手徐寧、鐵扇子宋清等;

有以性格命名的:如拚命三郎石秀、母夜叉孫二娘等;

有比作名人命名的:如小李廣花榮、病尉遲孫立、小尉遲孫新等;

有以出身身份命名的:如菜園子張青等。

其次,從性別比例來看,108將中只有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三位女性,占總數的2.8%,而男性有105人,占總數的97.2%,可謂比例嚴重失調,但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因為性別有時與「職業」確實存在著很大的關係——畢竟他們是「匪」,自然男性多一點,退一步來講,儘管只寫了三位女英雄,但是他們也都清一色具有「男性化」特點,(從外號上就能體現出來)讓我們從她們身上看不到林黛玉式的陰柔美、病態美,她們的故事也沒有太多的纏綿和多愁善感,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水滸傳》中的「男尊女卑」思想便真越發凸顯出來。其實,說到這,我們不難想到裡面的另外幾位女性:與西門慶通姦毒死親夫的潘金蓮、與張文遠私通的閻婆惜、與和尚有染的潘巧雲等均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潘金蓮被小叔子武松砍了頭、閻婆惜被宋江摘了腦袋,潘巧雲更慘,被楊雄一刀一刀剮了去,如此一來,「男尊女卑」思想在這些人身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再者,從英雄們的特長來說,正如文中所說:

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千裡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語言,南北東西雖各別;心情肝膽,忠誠信義並無差。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僕,爭冤讎,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或精靈,或粗鹵,或村朴,或風流,何嘗相礙,果然識性同居;或筆舌,或刀槍,或賓士,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沒奈何著一個「聖手書生」,聊存風雅;最惱的是大頭巾,幸喜得先殺卻「白衣秀士」,洗盡酸慳。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時常說江湖上聞名,似古樓鐘聲聲傳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個個連牽。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義,把寨為頭。休言嘯聚山林,早願瞻依廊廟。

真可謂痲雀雖小,五臟俱全,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每人都能英雄有用武之地,()且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優劣互補,相得益彰,也正因如此,所以水泊梁山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形成氣候。

二、《水滸傳》裡的「逼」

「逼上梁山」是多數梁山好漢上山聚義的共同原因。

儘管宋代出現了繁榮的城市經濟和都市社會,以及相應的文化建設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經濟,必然會導致人們在權力、金錢、利益,以及與之相關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等方面需求的無限增大和殘酷爭奪,從而引起很多社會問題,其結果必然是弱肉強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難免的了,這也是這部作品中好漢們揭竿而起的原因所在。小說中梁山好漢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段被逼上山的經歷,但是,這些「逼」作者並不是千篇一律,我試著對「逼」進行了分析,卻驚奇地發現「逼」得巧,「逼」得妙,完全達到了藝術的境界。

從「逼」的步驟來看,有直接逼、間接逼:

如高俅等人對豹子頭林沖的「逼」當屬直接「逼」;而秦明的入伙便當屬間接「逼」.

從「逼」的形式來看,可分為文「逼」如徐寧上山當屬文「逼」;、武「逼」或軟「逼」如牛二逼楊志;硬「逼」:這樣的例子就太多了:而一丈青入伙便是武「逼」了。

從「逼」的目的來看,可分為善意的「逼」、歹毒的「逼」:智多星「逼」公孫勝劫取生辰綱明顯便是善意的「逼」;而高俅對豹子頭林沖的「逼」歸入歹毒的「逼」大家不會有異意吧?

從「逼」的對象來看,可分為自己「逼」自己、敵「逼」我、敵「逼」敵、我「逼」我。

從逼的結果來看,有逼死自己的、有逼死別人的;也有把別人逼發達的。

一位名人曾說過:人有時候要學會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看來生活中有時也需要「逼」.

三、《水滸傳》裡的「義」

縱觀梁山英雄,我們不得不肯定他們是一群血性男兒。梁山及江湖人士無不以「好漢」作為人格衡量的標準,所以個個爭做好漢,人人要結識好漢,惟恐別人笑自己不是好漢。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在「義」這一層上,他們是相同的。可以說抱打不平是梁山好漢的共同人格追求。儘管他們個人的出身、稟性、喜好不盡相同,但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一點上卻驚人地一致。魯達拳打鎮關西、宋江私放晁天王、李逵大鬧忠義堂等個人行為都是如此,梁山好漢前期的幾次大規模行動,都集中表現了聚義群體的抱打不平精神。如江州劫法場是為了營救宋江和戴宗,三打祝家莊是為了幫楊雄和石秀救出時遷,打高唐州是為了救柴進,打大明府是為了救盧俊義等。

如果說抱打不平是對被損害者生存安全的援助的話,那麼「仗義疏財」則是對他們物質經濟上的援助。好漢的資助不僅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和生存問題,更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光明和希望;他們不僅為他們的義氣所感動,而且也十分樂意過上這種生活,他們逐漸感到,如此「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秤分金銀,一樣穿綢錦,成瓮吃酒,大塊吃肉,如何不快活!」(十五回)因而不斷有更多的人投身到這一行業,從這一點來講,是「義」把他們聚到一起!

在這方面,要以宋江和柴進為代表。在梁山起義軍的發展過程中,很多人要麼得過宋江的資助,要麼聽說過他「及時雨」的英名,所以聽說要隨他起義,莫不情緒激昂,死心塌地。李逵便是這樣。如及時雨會神行太保一回中有這樣一段:我且與你說知:「這位仁兄便是閒常你要去投奔他的義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這廝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喚,全不識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幾時!」李逵道:「若真箇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閒人,我卻拜甚鳥!節級哥哥,不要賺我拜了,你卻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東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爺!你何不早說些個,也教鐵牛歡喜!」撲翻身軀便拜。可見「及時雨」早已是聲名遠播;如果沒有柴進平日以揮金如土的風格接納江湖好漢的積累,就不會有高唐州梁山好漢全體下山對他的營救。比如林沖、武松、宋江等人在到梁山之前都曾在柴進家住過,得到過他的資助。且這些「義」士都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之人,由此不難看出仗義疏財的人格精神對外擴大組織,對內保護自己的實際作用。

此外,在梁山英雄身上,我們看不到脂粉氣、綺靡氣,而獨具雄偉、勁然的陽剛之氣,哪怕是女性,如一丈青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娘,也都缺乏女性特有的陰柔美,他們活得灑脫,死得悲壯!魯智深怒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李逵的江州劫法場、沂嶺殺四虎、大鬧忠義堂;武松的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鬥神、血濺鴛鴦樓等都是這種陽剛之氣的表現!

如果說抱打不平和仗義疏財是好漢人格的外在之形,而勇武豪爽的陽剛之氣是好漢的人格的內在之神,神為形顯,形為神立,雙方依存咬合,構成以「義」為中心的好漢人格崇拜系統。

他們所言句句肺腑,字字豪情,讓人盪氣迴腸,他們所做不是受人指使,更不是什麼愛情魔力,原來他們都把「見義勇為」作為自己的自覺行動!是「義」把大家緊緊地聚到一起,但我們也不可否認「義」也是起義走向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從這一層面來講,我很遺憾地想說一句:都是「義」字惹得禍!正是因此,我們不得不嘆服作者把「義」寫到極致,如Q糖一樣讓我們反覆咀嚼回味,正如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主題歌中所唱「生死之交一碗酒」.

但是「義」在今天的現實意義也不能不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如花繡)

四、《水滸傳》裡的「智」

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水滸傳》裡充滿大智慧!

正面有:吳用智取生辰綱、美髯公智穩插翅虎、宋江智取無為軍、石秀智殺裴如海、戴宗智取公孫勝、吳用智賺玉麒麟、吳用智取大明府、燕青智撲「擎天柱」、吳學究智取文安縣、宋江智取潤州城、宋江智取寧海軍、宋公明智取清溪澗等直接用到「智」字的就有12處之多,此外還有戴宗定計賺蕭讓等定計之類字眼的用智。

反面的有:高俅對林沖的陷害,「誤入白虎堂」「火燒草料場」都顯示出他的陰險狡詐,祝家莊的險要難攻、征方臘時的困難也體現了其中的奧妙。

這裡面的智慧儘管體現在個別人的身上,但最終我們只能把這一切歸功於作者身上,這些都是作者的智慧,這些智慧正是作者精巧構思的體現,到底精妙在何處,請大家細細品讀。

五、《水滸傳》裡的「悲」

讀《水滸傳》讓我們體驗到英雄們的豪情爽氣,但更多的是其中讓人動情的悲壯!

水滸英雄們歷盡磨難,聚在水泊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過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的快樂生活,可是,最終卻走上招安之路,顯然是前功盡棄,自投羅網,我不能說這是一個天大的悲哀!

  1. 水滸傳讀後感
  2. 水滸傳讀後感1500字
  3. 水滸傳讀後感1000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