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紅岩後感

讀紅岩後感(一)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捨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鬥,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逕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籤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鬥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洩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藉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痳痺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讀紅岩後感(二)

《紅岩》描寫的是山城重慶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機關的殘酷壓迫,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敵人進行不懈的鬥爭。他們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犧牲在敵人無情的屠殺下,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其他革命同志,引導他們堅持走革命道路。這本書,光榮地將那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載入史冊。

紅岩精神就像一面鮮紅的光榮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鬥不息。

從書中,我看到了無數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才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

革命同志們,在獄中相互鼓勵,互相支持,堅信勝利一定會屬於人民,屬於中國共產黨。他們為了堅定信念,在獄中悄悄縫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時刻準備著慶祝勝利。

江姐,她面對老虎凳、竹籤的威脅,不但沒有被嚇倒,而且大聲呵斥了敵人的卑鄙行徑,深深激勵了監獄中的革命志士,她的至死不忘為祖國革命的頑強精神,使人佩服。

"小蘿蔔頭",他長著大而有神的眼睛,因為挨餓受凍而顯得又瘦又高,他被獄友們憐愛地叫做"小蘿蔔頭".他不懼怕敵人,擔負著為獄友們送信的任務。

許雲峰,面對死亡,作為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逕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這是對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更加堅定革命信念——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這是何等的從容堅強!

但是,我認為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鬥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無限的敬佩!

在自己的人生實踐選擇道路當中,他們投身於社會革命,為整個國家民族和大多數的利益進行實踐。

隨著"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的落幕,我不捨地合上書,平整了思緒,端伏了剛剛時而緊張、時而感動、時而愉悅、時而憤怒、時而激動的心。我想,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就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正因為他們的血染紅岩,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讀罷《紅岩》,在我們享用現代文明的時候,能夠忘記和平的生活源於血染的歷史嗎?能夠忘記曾經發生過的戰爭嗎?能夠忘記曾為此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的先烈們嗎?能夠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莊嚴意義嗎?不,不能,我們也沒有資格忘記。先輩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和幸福,現在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儘管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生活在和平的紅旗下,生活在幸福里,但一定要明白新中國的成立是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現在可以做的事就是以他們為榜樣,從小刻苦學習,長大為祖國的建設做貢獻。

我謹記——正是因為他們的血染紅岩,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

紅岩精神就象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鬥不息。無數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才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這句話說出來是多麼容易,但現在的中國人又有多少真正地從心裡感激,對下一代的教育是否會慢慢淡忘這曾經驚天動地的壯舉和犧牲,不讓孩子接觸血腥,紅岩里的精神是否會失傳?或只是成為國小課本上一篇機械的誦讀課文?我生怕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因為身處大學,只感覺到大學裡的氛圍並不是一個澎湃激情與夢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無聊,空虛,苦悶,浮躁,整日除了學習和逛街就無事可做,相比於革命年代的青年學生如饑似渴地獲取知識的勁頭,隨時為理想,為革命獻身的熱情,我不禁為我們這一代人汗顏。也許我的觀點是片面的,但追求時尚和刺激卻是當下年輕人的口頭禪。看著眼前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腦海里浮現的確是江姐堅毅瘦弱的藍色旗袍上鮮紅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鮮紅的旗幟在迎風飄揚,我究竟該何去何從?如何正確定位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我在讀了三年大學還無法參透的。也許紅岩里最值得我們大學生學習的精神並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其具體內涵發生了一些變化,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身懷遠大抱負,為建設更加富強的中國和實現自我的價值而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終身!

  讀紅岩後感(三)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捨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鬥,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逕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籤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鬥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洩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藉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痳痺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作者的《紅岩》將筆觸從渣滓洞、白公館伸展開去,把震撼人心的獄中鬥爭、城市地下黨的活動和學生運動以及農村的武裝鬥爭這三條線索交織成一個整體,描繪了重慶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敵人進行鬥爭的最後一幕,從側面反映了解放戰爭走向全面勝利的鬥爭形勢和時代風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