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教育圖書讀後感

讀完此書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像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因為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說說容易做起來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考著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閱讀呢?所以今後,我要像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教育圖書讀後感(二)

——《我的教育理想》讀後感

讀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知道了: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我陶醉在這文字的海洋里。不光是一種享受。更讓我覺得經受了一場思想的洗禮。我一次次回味蘊藏在字裡行間的教育魅力。那親切的語言和博愛的熱情無不啟發著我的思維、拓寬著我的視野。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扎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鬥,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一定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教育圖書讀後感(三)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最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線上」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艷麗就是冠艷群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國小,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著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匯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為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裡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著「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里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為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