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教師的境界與教育讀後感

教師的境界與教育讀後感(一)

馬卡連柯曾說過:「從口袋裡掏出揉皺了的髒手帕的教師,已經失去當教師的資格了」。這句話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若不能在細節上影響學生,便不能當好學生的導師,中央電視台有一則很有意義的公益廣告:忙得頭髮都來不及攏一攏的母親俯身給老人洗腳,旁邊的兒子看到後,也搖搖晃晃地端著一盆水來給自己的母親洗腳,足見榜樣的力量。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職責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為了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發展,教師必須致力於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提升自身素質,要照亮別人,自己身上必須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自己心中必須要有火種。教師的勞動就是一種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的勞動,而一個教師的人格和靈魂並不只是表現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表現在與學生相處的一點一滴中。

走進書本你會與大師為友,走進書本你會與經典對話,而走近這些教育的痴心漢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多一點熱情和關愛,更讓我們認識到要用心去工作,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讓人民滿意的稱職的好老師。

教師的境界與教育讀後感(二)

「人生在世,人生百態:順世主義者的逆來順受、同流合污;憤世主義者的渺視一切、恣意妄為;游世主義的玩世不恭、及時行樂;入世主義者的奮力拚搏、苦心經營;出世主義者的看破紅塵;自我解脫;超世主義者的特立獨行、孤芳自賞……對人生覺解不同,境界各異,意義有別。」

打開書本的第一頁,就看到了作者這樣的一段文字。意在告訴讀者「境界」的定義,因人而異。那麼,我們------教師的境界又在何處?從踏上工作崗位到現在,我一直存在著這樣的困惑:現代的教師到底應該做個怎樣的教師?應以什麼作為教師成功的標準?教師的思想、工作甚至是人生應該達到怎樣的境界才算是真正的境界?關於境界,成功,都源於我怎麼給教師定位,應該做個什麼樣的教師,這樣才能朝著自己決定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到達成功的彼岸,進入自己的境界。

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最基礎的角色乃授之知識,除此之外,重在育人。書中對「教師是誰」做出了很多解答,面對不同身份角色的人,教師的身份亦不同。然而,我認為,不管面對多少不同角色的人,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學生?在學生面前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嘆息,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

所以,在學生面前,我們是「師」更是「友」。只有真正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目標。()如何讓教師稱為學生真正的朋友,我有著這樣的一點理解。

(一)多一份人格魅力

《論語》有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於內心真正對;教師產生溫情與敬意。所謂:親其道,信其師。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能讓教師「不戰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來源於教師的精心營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動者,學生是受動者。蘇聯教育家杜勃羅百波夫說過:「有人說,師生間最不幸的關係是學生對教師學問的懷疑。我還要加上一句,如果『兒童的懷疑涉及教師的道德方面,則教師的地位更不幸』。」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應提高自身素養,即人格魅力。教師深厚淵博的專業知識,標準的國語,飛揚的文采,妙語連珠的課堂語言,優美的書法字型,能給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形象加分,勾起學生的景仰,讓學生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教師,產生親近教師的渴望。拗口、彆扭的、土裡巴幾的課堂語言,易讓學生反感,也就從內心裡排斥教師;粗暴和對學生挖苦、諷刺、訓斥的教育教學行為,易讓學生疏遠教師,甚至連已有的好感也頃刻間消散。另外,在師德上,實行公平、公開、公正的陽光班務,對待優、劣平等,不厚此薄彼,不搞暗箱操作和不正之風,給學生一個公正廉明的教師形象,抑制學生的逆反心理。在外貌上,應該打造端莊、穩重、文雅的形象,不著奇裝異服,也不邋裡邋遢。試想,一個說話咬牙切齒,開口惡語相加的教師,能得到學生的親睞嗎?人格魅力是教師的內驅力,能讓學生不畏懼,自己向你走來。

(二)多一層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教育中必須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他說過:「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又說「要公正處事,就必須細緻入微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便是我為什麼把未來的教育看作是對每個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緣故!必須首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單憑某些專門的手段是學不到這種本領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養才能做到這一點。」特別是新接班級時,我們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儘快記住班級學生的名字!並建立學生個人檔案,把他所有的榮譽、成績都記錄下來,這樣便於及時而又全面地了解學生方方面面的信息,象現在網路時代,我們可以把自己的QQ、電子信箱都告訴學生,以期通過各種途徑與個別學生交流,從而更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

了解學生就要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才會形成和諧師生關係的堅實基礎,才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導向,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賴。

(三)多一點尊重

愛學生,就要學會尊重學生。

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組成部分,社會也因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變得多姿多彩,大家都渴望得到社會的普遍性認同,都需要掌聲與鮮花。可以說尊重是每個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發展,知識的增多,交往面的擴大,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希望家長、教師以及周圍的人能夠信任他們、尊重他們,這種自尊心往往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自尊心。我們應該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學會尊重學生,尊重他們說話、思考、做事的權利。當學生犯錯誤時,允許他們有解釋的權利;在討論問題時,允許他們有爭論的權利;在做事時,允許他們有思考、選擇的權利。要學會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個別差異。我們在教育中不只是活動的設計者、領導者,更應該扮演好對話者、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

(四)多一絲寬容

學校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相信學生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過程,允許學生有錯誤的表現,以寬容的心態去面對。寬容是一種手段,能夠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新的理念,促進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共同進步;寬容是一種精神,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力量,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和呵護中成長;寬容是一種美德,教師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多一點安慰,這樣更能促使學生健康身心的成長。

只要我們能永遠去做學生真正的朋友,那麼一定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而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一定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提升我們師生的生命質量,實現教師本身應具有的價值,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