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有效教育讀後感

有效教育讀後感(一)

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是上次在華東師大培訓時拿到手的,一致放在案頭,疏於閱讀。在此次跟崗學習的要求上,就是要我們學員讀2本書,寫兩篇讀書筆記,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讀這本書。原因有二,一是對華東師大課程研究所的團隊比較敬佩。在上海培訓期間,鍾啟全、夏志芳、吳剛平等教授的講座講的非常到位,給我思想的衝擊很大。二是因為,有效教學是我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感到遇到了瓶頸,在如何繼續提高教學效率上需要花時間去思考。

在跟崗學習期間,每天在完成規定的作業外,我都抽出時間來看看這本專著,但因為涉及的內容多,到目前為止,對這本書我還只是大概看了個概要。本書的基本思路是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它包括“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並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真實自然。但崔教師的著作是站子站在整箇中國小教學的高度來描述的,所以,對於這些問題,我還是需要從自己的政治課教學上再認真體會。

在什麼是“有效”問題上,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回想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在哪?是教學的進度還是學生的學習效益。也許我們都明白是後者,但是在課堂上我們有多少這樣類似的話語“因為時間關係,所以我要講快了”“快考試了,某些內容我就不講了”,其實,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很多都是為了完成我們的教學目標來做的,我們的備課也是基於如何完成教學目標來準備的,而很少會考慮到,我這節課應該讓學生掌握什麼,我如何才能讓他掌握的更好。所以,這也是我們平時經常發牢騷的原因,為什麼我們老師做了這么多,學生就是不明白,現在想想,原因很簡單,我們做的很多是無效的,我們是從自己的角度來備課的,而不是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

而怎么樣才能教的有效,教的更好呢,崔教授從兩個單元,多個角度給我們講了很多的途徑和方法。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第三單元“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的教師如何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他歸納為三條,一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後是專家引領。這三點其實道理很簡單,但是通過這次培訓後,我對此理解的更加到位。

首先是自我反思。反思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不斷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胡老師和夏老師是我們教育行業的佼佼者。但是,他們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我們也許只是看到了今天的成就,但是,在他們成名的過程中,反思必然做的比我們多,他們的專著和論文,他們的部落格寫作,記載著他們教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而這點點滴滴,就是他們對教學的反思和總結。對於我來說,懶於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善於合作,主動向身邊的夥伴學習。在這次骨幹班的學習中,這點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12個人,來自全省不同的地方,學校的層次也各一樣,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大家可以相互借鑑和交流。比如這次的匯報課,12節課,可以說是12種風格,可以值得學習的東西很多,黃華林老師的睿智,夏建軍老師的多才和精妙涉及,黃怡婧老師的課堂探究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擅長的,可能就是我欠缺的,這樣的機會不多,所以要好好珍惜。

最後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說,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於困惑狀態時,專家給予啟發、點撥而使你破解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面對專業困惑,面對職業發展的疑問,胡老師在這短短20天內,給了我很多啟發,這是我最重要的收穫。同樣,在如何做科研,寫論文上,在講課評課的一些技巧上,我也從胡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專家引領,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遺憾的是,跟崗的時間很快就結束了,但很多東西在以後還是需要胡老師繼續的點撥和指導。但在日常的工作中,還是更多的需要自我反思和向同伴學習,以此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有效教育讀後感(二)

讀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學》一書,最大的感受是該書的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為我們一線教師打開了如何教學的另一扇窗。

《有效教師》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注重過程,我感受到書中字裡行間流露著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著教師的智慧的光芒。這本書主要是寫教師的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著教師的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收穫良多。

在這本書中,寫了諸多名師成長的經歷,這些經歷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首先取決於對教育事業的態度。有什麼樣的精神態讀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生活來源於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態度的創造與給予。教書時間長了,有的教師教學碩果纍纍,但有的教師卻停滯不前,似乎對工作失去了熱情。是什麼造成了這巨大的差別?就在於他們持的態度不同。平庸者經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領導偏見,而很少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成功源於熱愛,讓愛伴我們走向教育的高點。《有效教師》這本書從有效教師的內涵與發展目標、發展環境、有效教師的核心素質、發展策略和發展性評價等方面為學習者提供基本理念和實踐報告指導。可以說: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進效能、追求效益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尋、反覆實踐的課題。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應該是學校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想做到“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其次要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大教育家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也要善於反思。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基礎是讓教師體會到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和反思能力對專業成長的作用,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重點是讓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即教師以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其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有效教學,該怎么做呢?切實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當然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這種理念,從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幾方面安排教學,從學生的發展出發,選擇最佳教學方案。在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同時採用易於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重複、肢體動作,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認為自己的課堂可以算是有效課堂了。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有效課堂自己還有很大差距。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而且對於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沒有很好地運用比如舉例、圖解、示範等方法。

教學是讓學生高尚和聰明的藝術。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成為教學藝術家,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在“三尺講台”上盡情展示藝術才華,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提高修養、探求知識、陶冶情操的藝術殿堂。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可以說是讀書讓我明白了一個教師的偉大,明白了教書育人的樂趣。相信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還會不斷地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教學,我的人生。

有效教育讀後感(三)

假期里,我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對此頗有一些感受,《有效教學》讀後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是組織者,又是引導者。那么,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學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新課程背景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的一點看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輔以生動的教學手段。原則上講,針對每節課,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但生動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時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適當且適度地把內容引申到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區域,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應當被允許的。否則,均應予以否定。

二、教學重點突出,不要糾纏枝節瑣碎。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比如,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要求學生課下自行學習。而對那些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讀後感《《有效教學》讀後感》。

三、教學內容正確,治學態度要嚴謹。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符合邏輯的或者說是符合主流觀點的,並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正確,否則,就是教學錯誤。不要以為教師對某些問題都比學生懂得多,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沒有把握,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哪位同學能回答?”“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咱們可以請教某某老師!”“我想和你們共同學習,好不好?”。

四、教學方法得當,表達手段清晰。教師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面對爭議性強的問題,講授不如組織學生討論。對於學生不熟悉的事物,講述不如演示來得直觀,等等。除了方法得當,教師的國語教學和書寫能力也非常重要,畢竟流暢的語言結合規範工整的板書,能夠更好地促使師生間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動”。

教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創造精品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