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一)

今天看了于丹老師的關於人格教育的講座,感慨頗多。

于丹老師首先講了一個故事,我雖然聽過,卻是溫故而知新。故事中的孩子很愛發脾氣,傷了很多人的心,於是他的爸爸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個釘子,第一天他把籬笆上釘滿了釘子,密密痲痲,十分恐怖。到這兒,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我是不是也一樣?也許我比他好一點,但是我卻同樣是傷了很多人的心。爸爸叫我多穿點衣服,我會對他脾氣;媽媽問我作業有沒有做完,我會對她大喊大叫;外婆問我想吃什麼,我仍然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從來都是認為,他們對我的關心是理所應當的,卻從來都不認為,我偏激的言語一次次的傷了他們的心。他們是如此小心翼翼,在呵護我,在保護我,把我捧在手心,我卻像一個刺蝟,那樣棘手。後來那個孩子覺得很驚訝,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決心控制自己的情緒,少發脾氣。籬笆上的釘子一天天地在減少,直到有一天他對爸爸說,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你把籬笆上的釘子都拔掉吧。孩子將釘子一顆顆拔去,釘子沒了,可那一個個密密痲痲的釘孔卻遠的留在了籬笆上。是啊,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我們道歉,我們懺悔,我們深知我們的過錯,可是錯誤已成事實,無法修改,就像我們拿刀子在親人的心裡劃了一道口,可以縫合,但疤痕永遠都在。我的親人們是如此的愛我,他們用他們受傷的心,托起我稚嫩的靈魂,我也會盡我的努力,讓他們的老傷癒合,新傷不再。

後來,于丹老師又講了她和她女兒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小時候,外公教我剪紙,剪刀在被折得很小的紙片上左轉一個彎,右轉一個彎,再將紙片展開,一幅紙花便完成了。有一次,我剪了一個蝴蝶紙花,便愛不釋手,欣賞了又欣賞,十分珍惜。後來我不小心滴了水在上面,紙花斷了,我很傷心,哭了很久,於是外公便幫我修紙花,他將斷了的地方接上,再在上面粘了一個小星星,做得比原來還漂亮。這告訴我,遇到困難,是沒有用的,眼淚不能幫助你乾任何事,用我的手,用我的心,去彌補缺憾才是最重要的。我自認為不是一個愛哭的人,因為我知道眼淚只能證明你的懦弱,我也懂得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可是每當遇到困難,眼淚總是止不住的往下掉,我不想哭,可總是忍不住,這是懦弱麼?我想,我不會被自己嚇倒,哭只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我心中激起的熱浪才是我的燃燒的鬥志!

最後,我覺得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上面說到的爸爸對我噓寒問暖,我對他發脾氣,其實也是有原因的,我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冷了還是熱了,我心裡也清楚,所以我才對他們的關心覺得不屑。試著對漸漸長大的我們放手,不要管得那麼細,讓我們在生活中體驗生活,也許是一種更好的教育方式。

人格教育,聽上去是一個很大的帽子,可是它也就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次表揚,一次批評,一次安慰,一次開導,都是人格的教育。我想,讓我們這些被教育的人變被動為主動,與我們的父母、老師一起,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二)

這個周日,我準時的在8:20分坐在了沙發上,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河南台法治頻道播出的由於丹老師主講的《中國小人格教育》專題講座。

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主要為我們強調了一點:在我們中小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係與學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看完了于丹老師為我們上的這一堂課,使我受益匪淺。()從前,我以為,只要學習好了一切都不是問題。爸爸媽媽儘量的給我騰出大量的時間供我學習,除了學習,家裡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媽媽把什麼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等著我去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甚至讓我誤以為這都是他們應該做的,只要我學習好就行了。

聽了于丹老師說的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話後,我才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比學習更重要的還有許多我們需要學會做的事,而首當其衝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樣做人

做人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其中包括道德、禮儀等等。而我們小學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禮儀方面的學習之外,還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個人,就算學習再好,但卻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那麼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個廢人。所以我們從小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過多的讓爸爸媽媽幫你乾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學著試探性的先做,實在不會的話再讓爸爸媽媽來幫忙。

于丹老師講的這一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不是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