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貨幣戰爭的讀後感

讀貨幣戰爭的讀後感(一)

最近正在讀一本書,宋鴻兵老師的貨幣戰爭。幾天下來並沒有讀多少,但依然收穫頗豐。裡面講到了人類的本性,還有歷史會重複這樣兩個觀點。

「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但人類的本性卻始終不斷地自我重複」。說的多好。人性在數千年前對財富有多麼的貪婪和恐懼,對權力有多麼的執著和詛咒,今天依然如此。人類嚮往自由卻患得患失,追求公平同時又心懷自私,渴望美好又無法摒棄邪惡,無論是中國二十四史中的政治博弈,還是西方歷史中金錢權謀,都在不斷重複著人性。這也就是我們通過研究歷史來把握未來的意義所在。今天在人類社會中發生的一切,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先例。

人性的貪婪,到底是對還是錯?無所謂對錯,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一幫國際赫赫有名的金融家族,為了家族利益,在金錢誘惑下,操縱西方金融市場,發動戰爭,大發國難財,無所不能,無處不在。貪婪的本性讓他們踏著別人屍體前行,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口袋裡的每一枚金幣都沾滿鮮血。

但是沒有貪婪,社會又怎麼進步。貪婪意味著欲望,動力。每個人都無欲無求,社會靠誰去推動前行。如果沒有俾斯麥的貪婪,普奧戰爭如何出現在歷史中,德國如何完成統一大業;如果沒有貪婪,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白手起家,如何站在世界金融之巔,幾百年不倒,今天相對合理的世界金融秩序如何建立。

其實,今天我的們都是貪婪結果的受益者。

歷史會重複

曾經我講過這樣幾句話:

如果想炒股賺錢,不用費盡心思去研究行業和企業基本面,不用去絞盡腦汁研究K線圖,你只需要把股票過往走勢圖拿出來看就行,想猜猜未來,就看過往。因為歷史是可以重複的,千變萬化離不開那幾條規律,宿命你是逃不了的。

如果想預測未來中國社會形態變化,經濟發展,金融衍變,美國就是參照物,不要不服,歷史就是那麼奇妙和巧合。政治形態除外。

當然,朝鮮也一樣,想暢想30年以後的朝鮮,看看今天偉大中國樣子就可以。

歷史會重複這樣一個奇妙的現象,也給家族繁衍打上了深深烙印。寒門難出貴子,是最近幾年一個特別熱門的話題。為什麼,當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我想說的是,每一代人,代表這一段歷史,是歷史就會重複。所以很多人再怎麼努力也難逃宿命,難逃歷史。

但話說回來,任何事情不是絕對的,歷史會重複,但也會改變。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實現逆襲。

最後一段話致現在努力的你。

讀貨幣戰爭的讀後感(二)

讀了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我被耍了,中國人被耍著,美國和歐洲人也不例外。而耍我們的人竟然是二戰以來我們都認為很對不起的民族——猶太人。據記載,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從18世紀就開始控制世界的貨幣運行規則。他們可以發行貨幣,而政府卻只有靠發行國債來維持日常開銷。國家的未來收入就這樣落入了金融控制者的囊中了。二百年來,我們經歷了金銀本位,金本位,到廢除金本位的過程。金融家們為了獲取利益不擇手段,過度發行貨幣,製造通貨膨脹。(一般經驗增發十倍的「銀行券」是安全的。)

下面我要引用美聯儲紐約銀行描述美元的一段話:「美元不能夠兌換財務部的黃金或其他任何財產。關於支撐『美聯儲券』的資產問題沒有實際意義,它只有記帳方面的需要……銀行在借款人承諾還錢時產生出貨幣。銀行是通過將這些私人和商業債務『貨幣化』來創造金錢的。」

貨幣的債務化創造了美元,而美元的面值必須有外力來強制。債務究竟是如何變成美元的呢?在美國政府只有發債權,沒有發幣權。國債到私有銀行的中央美聯儲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幣,所以美元的源頭就是國債。(銀行的的貸款利率大約是30%——40%)

人民的未來稅收被抵押,必然導致貨幣購買離貶值,從而傷害了人民的儲蓄。

銀行家幾乎在不出錢的情況下,就突然有了人民未來的稅收,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政府平白無辜的欠下了巨額利息,變成了銀行的奴隸。利息支出最終又成為人民的負擔。美元發行量越大,人民的利息負擔就越重,而且世世代代永遠無法還清。

讀貨幣戰爭的讀後感(三)

《貨幣戰爭》——07年風靡中國的一本書。形形色色的中國大眾,都被這本講述金融史的暢銷書攪得寢食難安。看完之後,我也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貨幣戰爭》讓我看到了,誰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國際媒體成天炒作身家50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可羅斯柴爾德家族卻少有人知曉。它究竟擁有多少財富?這是一個世界之謎,保守的估計是500000億美元。而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很多人竟然不知道有這個家族。這麼一個有錢的家族,卻低調的如中國古代先哲那樣:大隱隱於市。這是一個多麼智慧的家族。

《貨幣戰爭》讓我了解了,美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在美聯儲這樣一個私有銀行手裡。我一直以為美聯儲是美國政府的,英格蘭銀行是英國政府的。因為,這些銀行都履行著國家中央銀行的職能,中央銀行當然是由政府控制的。但《貨幣戰爭》告訴我,是我錯了!這些銀行都是直接或間接由私人控制的私人銀行。而美國總統似乎更可憐,在電視上風光無限。實際上,他們每一個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似乎完全受控於銀行家。如果他們在政策上觸動了銀行家們的根本利益,鬧不好會丟了性命。美國歷史上共有七位總統因此而傷亡,其傷亡率比二戰時諾曼第登入時美軍一線部隊的傷亡率還要高。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為數不多的由政府直接發行貨幣的國家。如果有人提出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政府先確定來年的財政預算,改由私人銀行來發行人民幣,政府用來年的稅收作為擔保。這就意味著國家的財政永遠是「赤字財政」,政府永遠為銀行「打工」。中國人民就需要當心了。曾有一個精彩的比喻:老闆把自己的家產作抵押向銀行借貸,然後把錢借給保姆,保姆再買下老闆的資產,這樣老闆以這種糊塗的方式,把自己賣給了保姆!保姆比喻與國際銀行家和美國政府的關係有神似之處。

《貨幣戰爭》讓我知道了,銀行家們是一個沒有國籍,沒有人性,只認識金錢的野獸,不惜一切代價獲得自己的利益。世界第一、二次大戰的爆發似乎全是銀行家們在作祟,是他們挑動戰爭的爆發,左右著戰爭的結局,希特勒的上台也是銀行家們風險投資的結果。銀行家不僅扶植政治家,另外還收買御用經濟學家為他們的「理論」宣傳,創造輿論。凱恩斯與格林斯潘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兩位,早期這兩位仁兄都是支持金本位的,但是很快他們就轉變他們的態度,成為了非金本位的急先鋒。

銀行家們就像一群狼一樣,用泛著藍光的眼睛盯住這個世界,這些人也同樣想剪中國的羊毛。中國是一隻肥羊,據說上海房價的上升主要是因為境外40億美元的資金進入。另外,美國壓迫中國人民幣升值也是這些金融寡頭在操縱的。

《貨幣戰爭》讓人明白了什麼比政權更重要:那就是貨幣發行權。世界上很多精明的鐵腕政治家多次試圖改變這種由私人銀行家掌控國家經濟命脈的局面。但是,和國際銀行家相比,政治家顯得是那麼的脆弱和不堪一擊。例如,1963年6月4日,甘迺迪總統簽署了11110號總統令,試圖從美聯儲手中奪回貨幣發行權。該總統令足以從根本上動搖美聯儲的「千秋大業」。同年11月22日,甘迺迪遇刺身亡。案發後,包括兇手在內的十多位知情者先後暴亡。詹森總統上任後,在1964年3月簽署命令,中止11110號總統令。……這其中的種種巧合是純屬偶然還是互為因果,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說得清楚了。

這些私人控制的中央銀行決定著國家的貨幣發行,左右著國家的利率漲跌,控制著國家的通漲和緊縮,影響著戰爭的勝負……在控制這些銀行的國際銀行家眼中,誰控制國家、誰控制政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控制了國家的貨幣發行權,全球主要的國際銀行家一聯手,哪個國家的政府都會不寒而慄,也包括貌似強大的美國!

這一點,本人認為,問題的關鍵是貨幣發行受不受制約,而不是由誰發貨幣。如果政府不受制約, 狂發債券,不僅直接發行貨幣,還操控匯率,管制利率,同樣沒人能管的住。這樣將會給一國的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

《貨幣戰爭》讓人洞悉了貨幣戰爭的殘酷。談到戰爭我們總會想到殘酷的殺人,伴隨著人類的發展,戰爭的方式越來越多,越來越隱蔽。貨幣戰爭的結果可能將一個國家多年來付出的辛苦瞬間給拿走。比如,1997年的東南亞危機,日本的金融危機都是貨幣戰爭的經典案例。在《金融戰敗》一書中,作者吉川元忠認為就財富損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戰敗的後果幾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後果相當。

由於國際化的發展,通貨膨脹也國際化了,這就引發了財富在國家之間的再分配,這種再分配就不得不關注。由於這種再分配是在國家之間發生的,用「戰爭」來描述可以說是在恰當不過的了。這就是他們用所謂的「剪羊毛」運動。以極低的價格收買這個國家的核心優質資本,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利,同時控制這個國家的核心命脈。貨幣戰爭就是這樣一種形式,而且逐漸演變為一個主要的方式。他的作用將更可怕,殺傷力更強。

《貨幣戰爭》最後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不為很多人重視的命題:我們中國怎麼辦。當今世界貨幣體系現狀可以起一個性格鮮明的名字「美元霸權」。 如果把全球看成一個國家,美國就如同歷代王朝的皇帝一樣。他印幾張紙出來,就能四處買東西。他如果窮兵黷武,全球駐軍,就濫發貨幣,通貨膨脹則由全球人民來承擔。但是這種美元霸權體系不是那麼容易推翻的,因為霸權貨幣體系的背後,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完善的教育和合理的制度。欲控制世界,必先控制金融;欲控制金融,必先操控貨幣。這是個必然的行規,而對後來者和新人,卻成了秘密。

我國那些專業人士同世界銀行家們相差幾百年的道行。很遺憾在受中國保護的國有行業名單中,唯獨沒有應當受到保護的金融業。中國的現行法律還很不健全,說不定哪天我們就會被那些銀行家們黑掉,先輩們辛辛苦苦的基業毀於一旦,一下回到解放前… 都說中國流動性過剩,就有專家指出「中國不是錢多得不得了,沒地方去了,而是那麼一點兒有限資金,流不到該流到的地方。」中國必須面對自己的現實國情。從長遠發展角度看,中國更繁重而艱巨的任務,是發展實業,要真實投資,而不是搞投機買賣。中國的金融決策者,必須具備兩種能力:一種是能對別人玩兒的陰謀有所警惕,另一種是你得有陰謀的能力,去和別人玩兒!」未雨綢繆,才能穩坐釣魚臺。

誠然,《貨幣戰爭》編著有些混亂,讀起來像演義,有的論據甚至相互矛盾。但是,瑕不掩瑜。這本書警示了走在金融逐漸開放道路上的國人,面對波譎雲詭的全球金融變動,要多提一些假設和多做點思考。畢竟是這本書,讓我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金融理論不僅僅是躺在教科書裡面的內容,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不光是政府需要考慮、企業甚至是我們這些老百姓也需要考慮和警示的。

加強金融的防範,保證金融的安全,對這個國家真的很重要。自由是強者的遊戲規則。對於弱者就是被宰割的命運。《貨幣戰爭》從金融領域的角度為廣大中國人提供一個好的切入點,認識這個複雜的世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