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聊齋志異讀後感2000字

中國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共包括491篇短篇靈異小說。聊齋志異,顧名思義,「聊齋」是蒲松齡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則指奇異的故事。小說中的題材十分廣泛,內容極其豐富。

《聊齋志異》中,看起來偏重講鬼、狐、仙、怪等奇異故事,其實都是人情世態,字裡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的確,《聊齋》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巧妙地諷刺了社會的腐敗和黑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與當時的時代特徵,表達了人渴求自由、不願被世俗看法以及制度所束縛的願望。

在名篇《席方平》一文中,席方平的父親遭奸人陷害,席方平的魂魄在入城隍廟為父申冤無果後,憤恨不平,無奈之下,認為冥王能為自己申冤的他只好進入冥府。不料,整個地府全被羊懼收買了,他們相互勾結,上下串通,對席方平威逼利誘,想使他屈服。然而席方平錚錚鐵骨,硬是不從,面對淫威毫不屈服,連對他用刑的鬼吏也肅然起敬。席方平面對的陰司地府,就是黑暗的封建社會的曲折寫照,而鬼吏、獄吏、城隍、閻羅王正是在現實社會中的剝削者、壓迫者的形象,他們在社會中充當的是殘酷壓榨下層勞動人民的角色,而席方平正式通過伸冤的方式對其抗爭。《席方平》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方平的申冤不僅僅是一般意義的申冤,而是一種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而這種反抗精神,恰恰是生活在封建社會裡的勞苦人民大眾所需要的,鼓勵著人們起來反抗剝削和壓迫,而故事的最後,席方平遇到了二郎神並向其伸冤並得以昭明,也體現了下層人民受壓迫無法反抗,只能期待更高層的解救,算得上是一種苦澀而又美好的期望。

同時在《聊齋志異》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塑造了很多女鬼的形象。()這些女鬼大都在豆蔻之年死於非命,她們在蒲松齡筆下栩栩如生、富有才學、重情重義、多愁善感、天真善良、不願為世俗所羈,而這些,恰恰是那個時候的婦女在現實社會中所罕見的可貴的品質,當時風氣要求女子三從四德,而清朝對女性的壓迫也是達到了頂峰,更出現了為了迎合男子審美而自殘己身的纏足行為。作品中女鬼的形象,或者說這只是作者的一種幻想,因為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存在的,這也更能說明了她們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託體。讓我情有獨鐘的是《聶小倩》,它寫出了聶小倩與寧采臣之間的真摯愛情。聶小倩在十八歲病死,被葬在破廟旁,被惡鬼逼迫去做害人的勾當。而寧采臣為人正直,不受金錢和美色的誘惑,最終他的品行感動了小倩。可以看到,寧采臣的這種品行,也是世間難能可貴的,作者最終給了他們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我想大概也是他對社會的一種希望和寄託吧。

電影《倩女幽魂》就是根據《聶小倩》而改編拍成的,但其實質沒有改編,即歌頌人間真愛以及反對封建壓迫。影片中寧采臣和聶小倩真心相愛,卻總是受到樹妖姥姥的阻礙,最後他們齊心戰勝樹妖,小倩也得以重生。其實,樹妖姥姥代表的就是封建階級的統治者,殘酷地壓迫、剝削著下層勞動民眾。而最終寧采臣和聶小倩用他們的真愛衝破一切阻撓,也鼓勵著人們勇敢地去反抗封建階級統治,真正獲得幸福。然而,在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自由只不過是空中樓閣抑或說是痴人說夢,所以《聶小倩》中所反映的也只是作者的一個美好的願望,作者將他的美好願望融入了《聶小倩》中,用這種虛擬中的美滿諷刺現實中的黑暗與腐敗。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這句話是《盜墓筆記》裡的。《聊齋》也是如此。不難發現,《聊齋》表面寫鬼怪,實則以鬼怪影射現實中的人,揭露和諷刺社會的黑暗,而且這些人的內心往往更加可怕。《聊齋志異》作為一本說鬼道神的小說,能夠為世人所傳頌且經久不衰,與它的內涵息息相關。正是關注到人性以及社會,聊齋才能在廣大人群廣受歡迎,小孩愛聽它的鬼故事,大人則從中領悟道理。可以說,一本聊齋,說鬼道神,寫盡人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