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職場勵志

畢業後,10種高效學習途徑,你擅長几種?

你是否認為大學畢業後不用再學習?

你是否自我感覺很努力,卻看不到明顯效果,你想過原因嗎?

你是否探索過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呢?

這些問題都不太好回答,小編前些天給改變自己社群講了一個關於學習與閱讀的線上分享課,這篇文章作為補充,我想談談10種高效學習途徑。

本文的預設背景是,你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知道自己將要努力的方向,那麼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就尤為重要了。

以下10種學習途徑,可以幫助你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其實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有人適合頭懸樑錐刺股,有人適合邊玩邊學,關鍵在於,你是否探索過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呢?也許小編對學習的感悟可以給你一定的啟示。

A類學習途徑 1閱讀 2電影 3培訓 4電視:

先接受一個信息,然後消化信息,再轉換成自己的

B類學習途徑 5寫作 6繪畫 7攝影:

在生活中找靈感,再運用、表達出來

C類學習途徑 8旅行 9逛街 10活動/飯局:

在同他人的互動中學習

十種學習途徑中,A類強調知識的輸入,B類強調與你內心的對話,C類是當你和外界在互動時進行學習,那麼這些方法各自有哪些作用呢?

閱讀

相信大家對閱讀都不陌生,很多人已經和書交上了朋友。那麼你有沒有嘗試過,將你的朋友之一替換成書(或者其他學習途徑)。我相信你將時間放在那兒,時間一定會給你豐厚的回報。當你把書當成你最重要的朋友之後,你的人生就開始慢慢醞釀著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書可以帶你的心靈走最遠的旅行,一本書可以帶你進入一個新的世界,讀書是最便宜的投資。

書籍與微信公眾號最大的不同,是書更容易幫你形成你的知識體系。讀一本書還是讀50篇公眾號上面的文章,你會如何選擇?一本書將知識裝成一個體系來給你講,公眾號上面的文章卻是凌亂的,你讀了很多文章,好像每篇文章都很有道理,但是當你想要拿出來運用的時候,你會發現知識很散。

如果通過閱讀的方式來學習,不但在選擇閱讀內容的時候,你可以根據你的人生夢想藍圖來確定你要讀的書單,或者解決你的10大人生問題。

在對同一個主題進行主題閱讀後,你將建立起這個領域的知識體系,當你下次遇到另一個問題時,也能知道這個新的問題屬於知識體系中的哪一個範疇,從而得以按圖索驥。

電影

電影和電視紀錄片這兩種途徑很相似,掌握它們的關鍵點一是如何選擇好片子,第二就是如何看得更高效。

大部分人的誤區是,看電影一定要看新片,因為新片可以是很好的談資,去電影院看也很方便。但是大家如果追新劇會很容易受到電影方宣傳推廣的影響,結果發現電影本身並不是宣傳中的那麼好。所以很多人不是第一時間去看了,而是等朋友同事看了回來再去問,你覺得這個片子好不好看?這種試錯的做法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你把你對一部片子的認知的決定權,交給了別人,別人如果說這個電影不好,你就不去看了,會不會錯過什麼好的小眾片子?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就遇到了很多根本看不懂的片子,在影視課,或者文學欣賞課上老師經常讓我們寫影評,其中有一次就是寫「太陽照常升起」這部電影的評論。可我將這部電影看了10遍都不知道它的主題是什麼,我覺得我快瘋了。

但我從3歲就開始畫畫了,我感到這片子雖然劇情像一個猜不透的謎,但是其他部分我大概能看懂:他的畫面感非常好,風景和場景設計非常棒。我想,既然我沒有辦法從劇情去解讀,我就寫了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畫面、場景的影評。當然其他同學也硬著頭皮交作業了,我想知道同學們的影評會怎麼寫,於是我找到一半的影評去讀,我才發現我們專業3個班100個同學,每一個人對這部電影的解讀都不一樣!我當時就像發現寶藏一樣,因為這位同學評論中觀察到的一個符號一個隱喻,進行的一個解讀,就是解開這部電影謎團的一塊拼圖。於是,我對一部作品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深深折服,老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原來是這樣啊!

當然大部分電影是非常清晰明確容易解讀的,我只是想說,有些讓人云里霧裡的電影不代表不是好電影,但是如果你經常根據你身邊的朋友對電影的評價去選電影,你無疑會錯過一些特殊的際遇。我們如果要在電影裡學習的話,用一顆平常心,用一顆虛心的心去看可能才會有收穫。

如何選電影呢?

因為我在學電影專業課的時候老師就推薦了不少好電影了,但是我發現想把這些電影看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幾乎都在看老師推薦的電影大師的電影,以及電影史上比較重要的作品,還有一個渠道就是書裡提到的電影 ,這些都是我選電影的依據。

對大家而言,最好的方法可以參考豆瓣電影裡「豆瓣電影TOP250」這個系列。這是網友評分分數最高的電影,根據這個選擇不會有遇到不好電影的風險,但它有個缺陷是我們無法根據它來找到一個主題類的電影來解決一個主題的人生問題(比如幸福,比如失戀,比如自卑)。大家可以在豆瓣電影的搜尋欄裡面搜出來一些相關電影,但很多時候是搜不到的,所以電影達人推薦的主題清單就很有必要了。

怎麼看電影更高效?

想像一下,當你全身心投入一部電影,化身一個角色時,你是不是就可以獲得另一種身份,成就你的夢想,過另一種別樣的人生?對,電影最大的功能就是人生的演習場,假設我一年看100個電影,那麼我在一部電影裡面選2個角色來自我角色扮演,思考我站在他的角度我要如何過之後的人生,至少可以經歷200個不同的人生,那麼我們靈魂就增加了很多不同的經歷,生命的寬度就增加了。

就像電影相約星期二里,78歲的莫瑞說:我的身體裡可以找到不同的年齡,可以是5歲,15,25,35,46,60,80歲,我活過這些年齡,我體會過其中的滋味。我當時就非常震撼,這意味著什麼?我能不能假設我變成里電影裡面的那個我特別羨慕的角色,用那個角色的身份來給現實世界的我解決眼下的問題?我能不能通過這樣的練習,瞬間變成70歲的自己,回過頭來,給現在的自己一些忠告?如果你在看完一部電影後,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下你的附身筆記,多加練習後一定可以的。

當你有了更高的視野,有了更廣闊的角度,再回過頭來看你現在生氣的、委屈的這件事情的時候,你還會生氣嗎?如果你還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將視野放得足夠高。

最後,電影可以用來學習,也可以用來放鬆,增加友誼。如果明天你男朋友女朋友叫你去電影院看「美人魚」,你跟他說:不行,這個電影太低級了,太沒有營養了,我要提升自己,我們一起看「盜夢空間」吧!這就不好了,當需要獎勵自己一下的時候,可以順其自然和家人朋友去看一部簡單的片子。這也很好,可以釋放一下自己的壓力,不要懊悔是浪費時間,可以在空閒的時候,問問自己:

如果我是編劇,怎麼讓情節更有戲劇性,讓人更容易沉浸其中?情節有沒有邏輯漏洞呢,觀眾看了相信嗎?

如果我是主角,我怎樣掌控自己人生,扭轉命運?

如果我是導演,我怎麼讓這部電影變得更好,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培訓

我很喜歡如今這個時代,我們可以享受到很多免費的線上學習的資源,我幾乎每天都會聽課,包括網易的哈佛公開課視頻等,利用洗衣服洗碗的時間聽/看,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效率非常高。

15年中旬,我第一次聽微信線上分享課,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我愛上了聽課。相對於哈佛公開課來說,微信課的好處在於,微信課裡面的人生故事、感悟比較多,更容易被聽眾理解,同時也更容易借鑑別人,將理論實施出來。但缺點是,有一些課程不專業,欠缺知識體系的建構,且礙於時間限制,知識點常常無法深入,還有的課程流於人生故事,沒有乾貨。這些都是各位在選擇課程的時候需要考慮的。

另外,學習後一定別忘了將學到的理論儘快輸出,沒有輸出的輸入有害無益。「用輸出倒逼輸入」,雖說它是一句時下流行的話,但確實療效好,誰用誰知道。

那麼線下的培訓有什麼優點呢 ?線下更容易開展人際交往,和學習中加入實踐和活動環節。所以適當結合線上、線下的活動是個不錯的選擇——

電視

利用電視學習在如今高科技時代下變得更加容易了,你可以對自己想看的節目進行保存,進行點播,去廣告干擾什麼的。當然電視節目中的知識含量很低,那麼無疑,找紀錄片和免費課程來觀看是一個好方法。

大家可以通過看紀錄片來學習不熟悉的領域(科學、社會調查、生物、太空等等),因為它圖文並茂,有趣,有聲音,所以是一個非常高效,便宜的學習方法。你可以在網上搜紀錄片下載到手機或者平板或者直接用電視來看。

如果我打算進軍一個我完全陌生的領域,我會選擇一個月專門進軍一個小主題,比如生態雨林,並且我很喜歡在看的時候做筆記。做筆記不但幫助我專注,而且讓我很有成就感。如果學習的是相對熟悉的領域,我就可以一邊看一邊做家務,或者運動。

攝影

攝影相對受到被拍攝物的形態影響,不容易表達攝影師想表達的東西,但是實際上,決定攝影水平的,永遠不是攝影器材,而是攝影者的思維。而且現在攝影越來越藝術、抽象了。藝術化的攝影不是以被攝物為中心,而是以攝影師為中心的。

有個攝影師說:「攝影是一種因果,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拍出什麼樣的照片,拍出來的都是你自己。」我非常認同這句話,在創作上,攝影、繪畫、寫作都是這樣的。起初入門的時候你不知道你要去表達什麼,你只是在練技術,學習如何攝影、繪畫、寫作的技術,但是大量的練習之後,你掌握了這個表達工具之後,你的人生主題就會慢慢浮出水面,你發現你對某個主題很感興趣,你願意通過這些表達工具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繪畫

攝影、繪畫、寫作,這三個學習途徑起先是一種觀察世界的訓練,需要一顆敏感的心在生活中觀察到素材,再通過自己的思考給原材料進行加工,表達出來。那麼這三個學習途徑至少是有練習到你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

我從小畫到大,並且越來越喜歡畫畫。我認為繪畫和寫作的過程,看似緩慢,但實際上是在自己所營造的藝術空間中自我對話,像禪修一樣,這時候自己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你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去探索、去追尋。

對於想學習繪畫的朋友,我建議初期可以多做欣賞,看看什麼是美的,多去了解不同的繪畫種類,尋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畫種後,再去學習畫畫的「技巧」,而不是急於求成。

寫作

寫作不但事關美學、想像力、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寫作可以幫我們整理思路,解決問題,處理情緒波動。我從大學起漸漸有了寫日記的習慣,每天堅持寫,沒有話說都要找話說,至少我可以對今天的所作所為進行一個反思,三省吾身是非常重要的。曾經我也只是認為自己在心裡反思就可以了,沒想到在寫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心流激發出來變成寫作流的時候,在沒有拘束地飛速寫作的狀態下,寫出了我沒有想過的問題,寫出了讓我驚訝的東西。

旅行

前幾天剛結束了台灣行的我,在飛機上與鄰座新認識的導遊大哥交流台灣行的感想,我們兩聊得很投機。他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結論: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三個地方,朝鮮、台灣、美國,去朝鮮體會過去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去台灣尋找未來的中國會有什麼新的可能,去美國世貿看看全世界的中心。如果你有一顆有感悟力的心,從這些地方回來後你會發現自己變得不一樣。

旅行是我人生的主旋律,我的人生似乎總是被旅行推向新的階段,改變我最多的就是旅行。它讓我知道世界和我想像得不一樣,它讓我知道生活有千萬種可能,是旅行讓我擁有對他人的理解,對世界的謙卑。但是對於旅行,大部分人仍然使用著老舊的旅行方式,說2個最常見的誤區吧:

第一個誤區:無論走到哪裡,都沒有新鮮感。

這個問題在未來還會越來越嚴重,前幾年我到西江苗寨,發現它們的標語是:打造貴州版本的麗江。這樣的旅遊業商業擴張的方式,讓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旅行中的驚喜。

另一種不同的情況是,我在歐洲呆了十多天之後,發現自己找不出這些教堂的區別,似乎都一樣,自己又不懂哪個教堂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代表著什麼文化,感覺自己太膚淺了。只能傻傻地拍幾張照片,炫耀一下我來過,裝作很好玩的樣子。特別印證了一句老話: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回家睡覺,第二天一問什麼都不知道。

破解方式:一半一半,給新鮮感留點空間。

有人反對做旅行計畫,覺得計畫好了一切就沒有新鮮感,崇尚說走就走的旅行。我覺得以我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年的假期就這麼幾個,如果不計畫那麼獲得的收穫將無法得到保障,所以我是支持做旅行計畫的。因為在旅行的前期準備中,也是對目的地歷史文化的學習,這樣才不會到了目的地一問三不知。

至於說走就走的旅行,我覺得要建立在了解當地的情況下,在走之前,起碼要了解你去的地方治安好不好,當地人的禁忌是什麼,哪些地方是危險區域等。

另外,為了讓旅行充滿未知,我將自己可以掌控的定在30%左右,剩下的70%都是驚喜。而對於不太有旅行經驗的人來說,一定要多做準備,詳細到怎麼從機場到酒店,坐什麼車,才能打消你的顧慮。當你的旅行經驗越來越豐富後,就可以慢慢減少行前準備的工作,讓遇到驚喜的機會多一點。

我在馬爾地夫學潛水,在昆明當沙發客,在四川彭州蓮池寺當義工、聽經,在終南山學習朴門農業,這些都是利用網際網路了解到的信息來策劃的新形式的旅行,並且利用較短的旅行天數完成的。時間不寬裕的親們可以計畫周五出發周日回家的旅行,像成都就有很多戶外俱樂部,經常推出周末游,假期游的戶外旅行,很有意思,我也會背著帳篷和他們一起享受大自然。

相對於以尋找最美風景為主題的周末游,我更喜歡將自己的興趣和旅行結合起來,我是畫畫的,我會尋找和其他專業畫者寫生的機會,或者和攝影師朋友、作家朋友採風的機會,這都有利於我技術水平的提高。所以找靠譜的旅伴很關鍵喔!和專業人士一起旅行,可以學到很多專業技能,旅行的目的地就是你們的訓練場。

第二個誤區是:出發前沒有清空自己,帶著舊模式旅行。

第一次去台灣時我是帶著媽媽去的。我媽對於台灣的第一印象是,在機場遇到的每個人都素質超級好,但是不多久,我們坐上公車前往酒店,在機場這種郊區看到了很多小矮房。我媽說這裡簡直比不上我們家(其實位於城鄉結合部)!我默默的翻了一個白眼,因為我想去看宮崎駿找到千與千尋靈感的地方,山城九份,就帶著媽媽去了。我估計她應該會喜歡這裡,因為我媽從小在重慶長大,也是山城,而且我媽喜歡喝茶,而九份正好有不少老茶館。我在九份老街津津有味地吃著薑母茶芋圓的時候,我媽說怎麼沒有辣椒?

從我媽媽的角度來說,她雖然有足夠的錢,也有足夠的時間,但這次旅行並沒有給她帶來更大的世界。他雖在台灣,但是卻一直拿以前的思維模式去套。如果一件事不符合他的想像,不符合他的模式,比如說食物很多都是甜的,沒有辣椒,這件事便是不合理的。

我本來想以台灣做一個跳板,帶我媽出國的。我媽以前從來沒有出過國,我想作為她的另一雙眼睛,帶她出國看一看,體驗一下不僅僅是玩的旅行。但是我覺得這次計畫不算成功。帶媽媽出門比和媽媽在家裡相處,更加考驗我的耐心、細心,我需要更多的愛,並且從媽媽的角度來設計行程,才可以讓媽媽體會到旅行的意義。

旅行,從根本上講就是給自己一個陌生的環境,然後從這個環境中得到新的體會。但是得到體會的前提是,你本身有容量去容納它,有能力去換一個角度看世界,能容忍不同,能包容不同的意見。但是,許多人的旅行,不是帶著疑問、帶著尋找新角度去的;他們是帶著驗證性的眼光去的,帶著舊有的角度去的。

破解方式:拋開舊有的一切,去擁抱新的。

因此,真正的旅行的門檻其實很高,它意味著你得有能力拋開原有的眼光,原有的思維模式,你得有容忍度、有觀察力,能把你的杯子空出空間,接納新的事物,你得有一定基礎去消化新的文化。比如,你要去希臘玩,你得先做功課,希臘的文化怎麼樣、歷史如何、民族性如何?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這些呢?

活動/飯局

對於參與活動,出席飯局,我想性格外向的朋友一定特別有自己的一套。我想提醒的是:儘量增加自己的參與度,如果朋友約你去旅行,可以自己定行程就不要跟著朋友的腳步走;可以自己舉辦一個活動,就不要只是參加別人舉辦的活動;需要和朋友聯絡感情時,主動去約別人既可以靈活掌控自己的時間,又可以設計一次別開生面的聚會。當你最大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參與度之後,一定能從中收穫到不一樣的東西。

大部分人面臨的困擾是,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但朋友一軟磨硬泡,「你怎麼不合群呢」,你還是繳械投降了,認為「合群」比較重要。但是如果你的時間已經塞得滿滿當當,怎麼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呢?這種時候,適當說「不」,珍視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逛街

我平時不喜歡逛街,但不得不承認逛街也是快速學習的方式之一。與朋友逛街可以在交談中了解到不少新資訊,解決目前的人生困惑。即使是一個人逛街,如果剛好遇到一間有意思的小店,那充滿驚奇的感覺就像開啟了一場小旅行。

我的台北之行,起初是由博物館、美術館、創意集市、書店組成的。在創意集市上,我被一組不起眼的書籤吸引了,恰巧,這些書籤是店主親自設計的,店主如數家珍地告訴我他為什麼要親自動手做書籤、他是如何用小元素來表達不同含義的。我仿佛跟隨店主的腳步進入了一個小世界,這真是一個很棒的學習經歷。

當我在一條條小巷子中尋找那家心儀的世界最美書店時,我被整條街的美麗櫥窗所吸引。台北的精品店風格大多簡潔利落大氣,但街上的年輕台北美女卻憑藉著一兩件單品點綴出軟妹子的氣質,實在是非常會搭配。一家一家小店看過去,試過來,每一家店都那麼美,讓人流連忘返,逛街的過程似乎就是一個不斷接近美、嘗試美、著手設計的過程。店員無一例外都出奇得友好,我忍不住試了幾套,並開始關注自己的搭配,以及開始嫌棄自己這趟出來穿著的唯一一雙跑鞋了。

那天晚上,我一直沉浸在一種神奇的感覺中,也許是女生的天性被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所激發了出來,也許是藏在這座城市裡骨子裡的氣質在潛移默化侵染著我,我忽然有種要把自己推倒重來的衝動,我小聲對自己說:過去真是太對不起自己了。第二天一早,我在台北的小巷子裡,一家一家的淘買手小店,很多店主都會在店面里放街拍照片,有著自己的時尚部落格什麼的,有時候還能和他們愉快地聊天,哈哈大笑。

最後到我不得不離開的那一天,我發現我在這裡逛街習得的時尚知識簡直比我這輩子學到的還要多,我擁有了我的第一條復古長裙、第一件流蘇馬甲、第一頂毛妮寬沿帽、第一支復古色口紅……而在此之前,我從未想過我會和這些單品有任何關係,就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向我打開。

關於學習,最後想說:

1、輸出比輸入更重要,輸出是檢驗自己學習效果的最有效方法。無論你是通過什麼途徑在學習,只有將自己學到的東西加以運用才算勝利。

2、你不是超人,不要用完美主義要求自己,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和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遵從你的內心。

3、大家可以在我提到的這些途徑中找到一種作為突破口對自己來一個突擊訓練,狂轟濫炸自己幾十天培養出一個習慣,當你的習慣養成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變化非常大,再慢慢加入其它的學習途徑,達到不同學習方式上面的平衡。在這個過程中,切忌一口吃出一個胖子,還是循序漸進比較好。

4、現在開始行動,永遠不算晚!抓住你下班後的三小時,就是抓住了你人生中新的可能!

5、在書寫這篇文章時,我也在思考要不要將諸如舞蹈、音樂、種花之類的方式列入其中,最終因為它們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到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習效果不太適合每個人而作罷。但這樣一來,我發現其實如果要寫,完全可以就上面的小愛好寫出一大堆東西來,誰說學習方法只有這十個呢?

如果這篇文章激發出了你的行動力,那就快試試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