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給我兩篇讀後感

給我兩篇讀後感(一)

這本書主要是記述了魯迅從幼年時期到青年時期的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風俗畫面。《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真摯的情懷,無奈的憂傷,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讓人鄙夷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極為厭惡,於是他去了仙台,在那裡認識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雖衣著模糊,但對科學嚴謹求實,對學生的作業一絲不苟,在魯迅的作業上用紅筆圈出來。而且他平等公正,毫無民族偏見,有著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節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細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這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三味書屋後面還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蒼蠅餵螞蟻,靜悄悄的。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無限樂趣。而《阿長與山海經》說的是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滿肚子是痲煩的禮節」,給我講「長毛的故事」,謀害了我的「隱鼠」,給我買來了《山海經》等。刻畫了一位可敬可愛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著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她不僅質樸,而且善良,關愛別人。作者由原來的討厭她,變成敬她愛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的天真爛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份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不過,這正是兒童特有的。

曾幾何時,我已遠離了童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中,紛紛擾擾的生活中,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吧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給我兩篇讀後感(二)

《她們知道我來過》,這本書的名字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作者張大諾現任北京志願者聯合會理事與志願者培訓導師, 這本書的素材,也是來自於作者長達十年時間裡,以志願者身份關懷近百位八十歲以上老奶奶的真材實事與心得體會。書中記錄了不同性格與背景的老人們對待生命盡頭的態度和力量,作者也將許多實用關懷技巧融入到與這些老人接觸時發生的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

在這些故事裡,最讓我感動的,當數「歡樂奶奶」的故事。 90 歲的「歡樂奶奶」在癌症手術後被醫生告知說:「您也許只能這樣躺在床上了。」可是「歡樂奶奶」沒有就此對自己下這樣的定義,反而先後對「坐起來」、「站起來」、「走到門口」、「扶著助推車出門走走」這些看似已不可能親自實現的能力充滿了渴望,她忍著傷口的疼痛,讓護工每天扶她在床上坐半個小時。有時,忍不了了,身體就像散架一樣的倒了下去,她就會大聲喊護工,讓護工再把自己扶起來,繼續坐著。半個月後,她竟然可以坐上一個小時了。然後,她又向著新目標前進,讓護工每天扶著她下床,手把著桌子在床邊站一會兒。再後來,她可以獨自站一會兒,一天一點進步,最後能扶著助推車走了醫生辦公室門口。就這樣,「歡樂奶奶」用了半年的時間,從被斷定生命的最後旅程只能躺在床上度過,到自強不息地鍛鍊成可以靠助推車走一小段路。她對自己前進目標,並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不僅值得同齡老人學習,對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們更有啟迪,試想一個即將步入生命終點的老人都能自強不息,超越自我,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身邊的種種不公。作為子女,我們可以利用任何和父母相處的機會,多給父母講講這樣勵志的真實故事,讓每一個老年人都能擁有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的一切。

「歡樂奶奶」的優點不止於她的自強自信,更讓人受鼓舞和感染的是她快樂的性情,自從她再次能走路了以後,她的視線更開闊了,看到的風景也越來越多,精神氣就越來越好。每天都開心的笑著,與志願者們聊天時,還不忘把他們當作孩子一樣的去關心和問侯;與同住院的老人們相處時,也是處處為別人著想,甚至在她睡不著覺,需要問醫生要安眠藥時,每次也只是要一片,避免多餘的藥片讓其他老人誤食。「歡樂奶奶」以平和地心境面對自己最後的一段日子,令每一位接觸過她的志願者和後來這本書的讀者們都深深震憾。

作者在書中記錄的一些關懷技巧,都是通過與這些老人們相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比如,一位郝奶奶在自己能下床的時侯,每天都在走廊里走一圈,每周都將自己裝在盒子裡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拿出來,再接順序給放回去,她說,這樣拿起來,再放回去,手和腦都得到了鍛鍊,作者稱郝奶奶自創的這項小運動為「收拾盒子的體操」。作者還總結說,我們如果想辦法讓老人能感受到自己有強於他人的地方,並且充分利用這點,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諸如此類的技巧方法,對每一個有老人的家庭都非常適用。

當老人煩悶不悅時,因病痛恐懼時,如何為他們建立樂觀積極的信心和對待死亡的態度;當老人多疑多慮時,子女們如何寬慰,怎樣用心理解他們,耐心面對照顧臨終老人的生活?《她們知道我來過》一書,會給你最好的答案。不妨像講故事一樣讀給老人聽,也讀給自己聽,為每一個生命能平和地馳向終點盡到應有的責任。

給我兩篇讀後感(三)

假期里,媽媽給我借了一本《天狼》,我一看題目,還以為是天上的狼呢,便迫不及待地翻開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這是一本關於狼、狗和人類的遙遠的故事:杜仲收養了一隻名叫雪虎的以前是高級警犬的白狗,給他改名叫雪玉,雪玉勇猛無比,有人一樣的智慧、祖先狼一樣的兇狠。在深山裡還有一匹非常狡猾的獨眼狼。

由於雪玉的主人杜仲殺了獨眼狼的八位親人,獨眼狼領著四個孩子去騷擾杜重的村莊--蘭花拗,最後獨眼殺了杜仲,經過激烈緊張的戰鬥後只剩下了獨眼、山妖、雪玉、小斑點。小斑點最後給了山妖致命一咬,獨眼和雪玉打得難分上下,最後還是雪玉殺了獨眼,受到重創的山妖帶著復仇的計畫進山準備去爭狼王的位置。他費勁心機練就了一招「左式爪」一把把老狼王抓死了,當了狼王,然後率領群狼殺進了蘭花坳……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要愛護每種動物,人類如果不殺狼,狼也就不回來復仇。從現在開始,愛護動物,保護生態平衡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