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關於母愛的讀後感

關於母愛的讀後感(一)

讀完《感悟母愛》這本書時,就深深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含意。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愛。我說不對,母親的愛,就是永恆的。是母親,給了我們整個多姿多彩的世界,為我們鋪好了人生的道路;是母親,循循善誘地教會我們善良,友好;教會我們讀書,寫字,讓我們擁有高尚的品德,充實的知識;是母親,在我們成長的每一天中,默默地傾注著無私而偉大的愛,讓那一點一滴的母愛給予我們無邊的幸福與溫暖……難道這一切,還不足以證明:母愛是永恆的?

當我讀到這本書《盲女後來看到的》這一篇文章時,流下了淚水。文中講述一位四十多歲的母親帶著失明的女兒街乞討。到過年時,有善良的人送來餃子。但不多。母親總全讓給女兒吃,為了讓女兒吃得心安,香甜。還對女兒說:“多吃點兒,媽這兒還有一大碗呢!”多年後,母親因長期的生活磨難終於病倒了。臨終前悲傷的女兒摸索著含著淚為母親包了一碗餃子,母親吃力地,津津有味地吃著稱讚著……後來,女兒吃了一口,天,餃子鹹得沒法吃。

文中母親善意的謊言,不足以證明母愛是偉大的嗎?是的,天下最平凡的是母親,最偉大的也是母親。母親是一部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讀懂了整個人生。哪怕餃子再難吃,只要是女兒親手包的,母親也會吃得幸福,快樂——這就是母愛!

在我心中,我的母親也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在我十年成長的足跡里,媽媽給予我的愛是健康的,快樂的。在幼稚園中班的一次家長可選擇陪同秋遊中,別的小朋友都高興地拖著爸爸或媽媽的手上車了,唯有我的媽媽“狠心”地把我哄到一角指著天空飛過的小鳥說:“小鳥只有離開它母親庇護的翅膀,才能學會展翅飛翔,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小孩子也應如此,從小訓練自己,不能依賴別人,要學會獨立,自食其力和堅強,媽媽相信你可以的,寶貝。”媽媽沒有陪我去秋遊,而我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就在那一次沒有媽媽陪同也是第一次離開媽媽去遠行的活動中,我實踐了真正的獨立,也逐漸明白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其實,有許多事情,都包含了或深或淺的母愛,只是我們沒有用心去發現,去感受,去回味,去咀嚼……

是《感悟母愛》這本書告訴了我,在我成長的道路中,是母親在關心我,支持我,保護我,幫助我邁出穩健的每一步。母親是我們的照明燈,守護神!

關於母愛的讀後感(二)

《母親》這篇散文是我從《親情是船也是岸》這本書中看到的,這一篇散文並不是把母親的真實故事寫下來,而是把母親比作另一種形象的人物來寫出母親的偉大,堅強,無私……她們都是愛子心切的母親,因為她們認為兒子才是她們永遠的依靠。

這篇散文中‘我’的母親有三種形象,第一種形象——是希臘神話中的奧比,這是一位王妃,她總是仗勢欺人,所以激怒了太陽神,使她先後失去了十四個兒女,在悲痛絕望中,她才意識到世界上最貴的是對兒女的母愛,這使她整日以淚洗面。第二種形象——聖母瑪利亞,這是一位樸實的母親,她承受失去兒子的痛苦,但她堅強地活了下去,她那種神聖母愛,永放光芒。第三種形象是——韓國一位貧窮母親,她親自把自己年輕的兒子送去接受法律的嚴懲,但她卻冒著刺骨的寒風和踏著漫長路途給兒子送奶,這位母親之高無尚的關愛,令她的兒子痛哭流涕,著手寫出了一給動人的故事。

這篇散文讓我懂了一個道理:“母親是我們堅強的堡護神。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里,我們人人都是勇敢的王子和美麗的公主。在母親博大的胸懷裡,永遠蘊藏著明亮塔,和煦的春風,美好的理想,動聽的歌聲”。可是人們在擁有這寫些幸福的時候,卻不懂得珍惜,往往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等到他們醒悟的時候,已經晚了。我只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世上沒有後悔藥吃的,更沒有倒轉的時間鬧鐘,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懂得珍惜你現在擁有的幸福,千萬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因為幸福不是永恆的,終有一天會失去的”。

關於母愛的讀後感(三)

《母親》是高爾基的代表作,被認為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開闢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雖然在高爾基前,有許多作家在創作中對工人的生活都有所表現,但是那些作家總是把工人描繪成資本主義社會的犧牲品。而《母親》他第一次深刻的反映了工人階級在其政黨領導下所進行的革命鬥爭;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階級的英雄形象;歷史地具體地描寫工人階級革命時期的典型個性和典型環境。

《母親》顯示了工人雖是犧牲品,但也有它的英雄形象,同時也說明了感情是無價的,每一個人都會有他對於情感的權力,不管是工人,還是革命鬥爭者,作者還突出描寫了這些英雄人物美好崇高的感情世界,母親對兒子的母愛,巴威爾和沙馨卡的愛情,革命者間的友誼等,寫的是那么真摯感人。《母親》讓我深刻地感受了母親,巴威爾及其其他無產階級的人物,他們也有自己的英雄形像,同時我也在深深的思考,為什麼在其他作家的眼中工人就是社會的犧牲品?難道工人生來就是當犧牲品的嗎?難道工人就沒有自己的英雄形象嗎?難道工人就應該低人一等嗎?不,在革命時期工人也有自己典型性格和環境,他們也是支撐社會的英雄。我腦中又泛起曾經有過的一種想法:革命者沒有感情嗎?這本書卻十分肯定的推掉我這種想法,“它”通過描寫革命者美好的情操和無產階級人性美,深刻揭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讓我不得不承認革命者是有感情的,而且他們的情感世界比平凡人來的豐富、精彩。()

一本好書讓我的假期更加精彩,一本好書讓我的課外知識更加豐富,一本好書讓我自己的世界更加成熟。而《母親》就是一本好書。《母親》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初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波瀾壯闊的民眾革命鬥爭:工人運動從自發到自覺,從經濟鬥爭轉到政治罷工,農民和工人在鬥爭中結成同盟。小說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無產階級英雄的形象,#p#分頁標題#e#因而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為了表現小說的主題思想,作者精心設計了3組人物。第1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識分子;第2組是工農民眾,其中最重要的是母親和農民雷賓的形象;第3組是敵人,這裡有廠主、沙皇憲兵、法庭庭長,檢察官等。在這3組人物中,高爾基突出了巴維爾和母親這兩位主要英雄人物(巴維爾是作為先進工人的代表,母親則是作為革命民眾的代表)。小說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過他們兩人的成長以及民眾的覺悟展示出來的。小說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重點寫巴維爾率領的馬克思主義工人小組在社會民主工黨領導下成長的過程,第二部分重點寫馬克思主義小組在民眾中的作用和人民民眾的覺醒。小說的人物形象體系和結構都是經過作者精心安排的。

在世界文學中,《母親》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開闢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在高爾基之前,不少俄國作家和西歐作家在創作中反映過工人的痛苦生活。在俄國,19世紀60年代,工人的日常生活和繁重勞動就成為民主主義文學的重要內容。八九十年代,在綏拉菲莫維奇等作家的創作中,對工業無產階級的描寫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那些作家總是把工人描繪成資本主義制度的犧牲品。《母親》同過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區別,在於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所領導的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反映了工人運動從自發到自覺的歷史階段。作者將時代的主要衝突作為情節基礎來描寫。情節的開端是陰暗的工人區中一個貧困的家庭的情景,情節的基礎是革命運動的產生、擴大和蓬勃發展。小說歷史地具體地描寫了無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典型性格和典型環境:用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的自覺的工人和黨領導下蓬勃開展的工人運動,日益覺醒的農民和農村的革命形勢。它具有現實主義作品特有的具體性和逼真性。同時,它又是革命浪漫主義的作品,這不僅表現為預見未來,展示通向未來的道路,而且表現在作者處處從未來的高度反映現實。在《母親》中,對未來的浪漫主義嚮往是與深刻的生活真實性結合在一起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