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言

三國演義讀後感(一)

看三國演義,得到兩個啟示:一,行軍打仗,主要是謀略,是計謀。有計謀,打起仗來很輕鬆。沒有計謀,縱使武藝高強,也只是匹夫之勇。劈如呂布,操說:呂布有勇而無謀,只會呈匹夫之勇而己。三國,水滸,全是作者以謀略為主線索而成的書。除董卓用美人計,赤壁之戰用苦肉計。

二,如何用計?曰月山川皆為我用。諸葛孔明說:不會用兵者,只看到士兵利器,以為只有他們才會打仗。而會用兵者,上察天文,下知地理,曰月山川皆為我用,不比他雄兵百萬?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莫不憑藉自然造化而戰敗百萬雄兵。赤壁之戰,借風而火攻;毛澤東打仗,也是在井崗山上,樹大而林深,與老蔣盤旋。用計將敵引止夾山溝谷,再從上而用石用火石等推下攻之,則敵白萬雄兵只陷入絕境!

三,計從何出?引進人才,計將無窮盡。故而劉備三顧茅廬,曹操光足見客。全是人才見稀。

三國演義讀後感言(二)

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三個典型人物:關羽(忠絕)、諸葛亮(智絕)、曹操(奸絕),還有許多人物,如見利忘義的呂布;長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典韋、許褚;自作聰明的蔣乾;昏庸無能的劉禪;器量狹窄的周瑜……每一個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所以,每當看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臨江仙》,就會想起《三國演義》來。

三國中的「草船借箭」、「單刀赴會」、「蔣乾盜書」等故事,生動有趣。特別是「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的故事,它讓我突發奇想,寫出了一篇想像作文呢。

先來說說關羽。它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玉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真是名副其實其實的「忠絕」,而且「義絕」。因為他千里走單騎,只為三兄弟相聚,五關斬六將,就是為了去袁紹軍中,後來又義釋曹操,連「智絕」的諸葛亮也料不到關羽「義」到這個程度了!

曹操「奸絕」是肯定的啦!請看這一段對話:

攸曰:「公今糧草尚有幾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趨步出帳曰:「吾以誠相投,而公見欺如是!豈吾望所哉!」操挽留曰:「子遠勿嗔,尚容實訴,軍中糧實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遂附耳低聲曰:「軍中止有此月之糧。」攸大聲曰:「休瞞我:糧已盡矣!」

這算得上是曹操奸雄的一個鐵證吧!這種例子還有許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這些只是《三國演義》的片面,弄懂這些還不夠,再往深層研究,它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啟示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言(三)

唉!《三國演義》這本書真的令人回味無窮呀,不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啊!每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當然,這次重讀《三國演義》看法肯定和以前是不一樣的。我原以為諸葛亮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一輩子也沒有做過什麼錯事。可是前幾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說諸葛亮的一生也不是完美無憾的,我看了也很同意作者的看法。他到底做錯了什麼事呢?原來他的錯誤就是收服了魏延,諸葛亮不應該收服魏延,而應該把他解決掉,不留後患。因為魏延的野心太大了,留著他遲早是個禍害。後來,諸葛亮一去世,魏延就造反了,他認為劉備手下沒人比他更厲害(當時關羽、張飛都去世了)。幸虧諸葛亮臨終前做了安排,最後,馬岱把魏延斬於馬下。

我現在比較關注曹操,曹操也很聰明,()但肯定不如諸葛亮。在曹操小的時候,他非常討厭他的叔叔。因為每次他一出去玩,叔叔就會到他父親那裡打小報告,晚上父親回來就要揍他一頓。

一天,曹操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叔叔面前裝抽風,叔叔大吃一驚,立刻就告訴他父親,他父親急忙跑過來,一看曹操還好好的,就問他:「你的身體不是很好嗎?為什麼你叔叔說你抽風呢?」曹操裝著很委屈的樣子對他父親說:「叔叔討厭我,所以就故意在您面前說我的壞話。」從此,他叔叔說什麼,他父親都不再相信了。從這個故事可見,曹操從小就詭計多端心計多多。

有的人評價曹操,說他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這點我是非常認同的。曹操就是這麼一個人,只要他得勢了,首先就把你給收拾了。中國有句古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曹操不正是這樣乾的嗎?

最後,我只能說,劉備是個幸運兒,而曹操是個倒霉蛋。如果劉家沒有諸葛亮的輔助,天下早就是曹家的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