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老人與海書評

老人與海書評(一)

“無論如何,風是我的朋友。還有大海,海里有我們的朋友和敵人。”這句話來自老人的話中。讀《老人與海》,我不僅認識到了一位頑強的老人,還能體會到老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論是生活在小漁村里,還是戰鬥在大洋里,老人那顆感恩的心一直熱烈的跳動著,伴他快樂地體會生活。

老人是位漁夫,捕魚是他的職業。所以,在大洋中不可能不充滿戰鬥與血腥,但這一切並不影響他對海洋和海洋里動物喜愛與感恩。

漁村裡的青年漁夫喜愛將大海說成競爭對手,或者是一個地方,或者甚至是個敵人。而在老人的心目中,大海是一個女人,一個施與人類恩惠的事物,就算大海做出什麼狂暴或者可惡的事情,那也是出於某種無奈。是的,大海以她仁慈博大的胸懷讓海里的生物得以生存,也讓海邊的人有生活的希望。自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大海對整個生命世界的貢獻從來沒有停止過,人類所描述的一切關於她的“兇狠”,“無情”都不是她的過錯,是外界的力量讓她不得不去製造悲劇,是人類的錯誤讓她不得不警告人類,或者說是人類的認識,人類的膽量不夠,捏造出了一個無情的事物。難道我們不曾發現我們對大海的傷害,對大海的污衊已經無數次傷了她的心。對大海的感恩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做到的,這是在她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的我們對她最最基本的報答。多么美麗的大海,我要說聲:謝謝你。

一個人幾天幾夜地漂泊在海面上,老人想起了岸邊的孩子,也想到了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那是因為老人難耐孤獨的陣陣侵襲,而此時,老人又找到了新的朋友:有飛魚,它們飛出水面的美妙弧形和發出的噝噝聲讓老人有了觀賞的對象,它們是老人主要的朋友;有海豚,老人自語道:“它們很不錯。玩呀,鬧呀,相親相愛。它們像飛魚一樣,是我們的兄弟。”夜幕降臨時,天上的星星成了老人傾訴的對象。他感謝自己的新朋友。同樣,他也感謝天上飛行的水鳥,因為它幫助了他找到了魚群;他感謝自己捉到的魚兒,因為它們讓自己有更多的能量,儘管自己將要吃掉它們。老人心中那顆對其他生命感恩的心讓老人能夠在孤獨的環境中得以慰藉。老人啟示了我不僅要珍惜,感謝身邊的人,還要去珍惜,感謝身邊的其他生命。如果你養了一隻狗或一隻貓,如果你養了一群魚,如果你養了些其他生命,包括植物。不要認為它們給你帶來快樂是他們理所應當的職責,它們的生命並不屬於你的掌控,它們和你應是平等的。正確的認識它們吧,你會發現他們其實多么可貴,應該去感謝他們給你帶來的快樂。不要等到失去時才去發現他們對你的付出,對你的重要性。

對待身邊的人,老人最感激的,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小男孩。男孩很好,對老人的照顧很貼心,兩人成了一對十分要好的朋友。老人曾滿懷感激地說:“你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會帶你去冒險。”村裡的人們也都或多或少地欽佩這位老人,像餐店老闆馬丁這樣的人對他也很是愛護,他對這一切也都充滿了感激。

像老人一樣去感恩身邊的人,身邊的動植物,身邊的自然吧。如果你能仔細地去探尋,你會發現,身邊的一切都值得你去感恩。願感恩長存在你我心中。

老人與海書評(二)

懶懶的陽光照耀,海聲滔滔,卻顯得靜謐。不遠處的海鷗開始群群歸巢,借著日光相互追逐。

我還記得在這樣的一個黃昏,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人獨自拿著魚網,眯著不怎么靈光卻十分湛藍的雙眼,用低沉的嗓音打破沉寂,“又該回家了。”

我喜歡那個老人,喜歡那片大海,喜歡海明威用堅韌而拔立的精神創作出的《老人與海》。我從不認為故事中的老漁人聖地亞哥僅僅為一個藝術形象,他似乎對著我微笑,用蒼勁的聲音一邊向我問好,一邊收拾魚竿上的繩套:“我該回家了。雖然又沒釣著魚。”說完聳一聳肩,“不過總會有的。”

我笑著向他揮手說再見,然後看著他的背影緩緩淹沒進大海,走進夕陽。

轉過身,便回到了現在,回到了這個只能思念老漁人的時代。

不錯,我喜歡聖地亞哥,因為他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徵。他堅強寬厚且充滿了愛,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強者,是“硬漢子”。海明威也是喜歡他的,我想,不論是在年齡,還是精神上,他們倆都有不可模糊的共同點。

海明威,一個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的深刻哲人。他從小便受到了父母的影響,父親愛釣魚,愛大海;母親愛文學,愛生活。海明威也愛,於是他在中年時期,也就是他的文學造詣最成熟的階段,寫下了中篇小說《老人與海》

當時,正過了世界第二次大戰。海明威曾加入美國紅十字會戰場服務隊,投身義大利戰場。雖然只是希望感受戰爭,但他也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身上無數的被彈片嵌入的傷痕,以及戰爭中慘痛的記憶,使得他開始對美好的生活作出了否認。

二戰結束之後,海明威回到了家鄉,他來到了大海,他張開了雙臂,他仰起頭望向天空的同時又閉上了雙眼,他似乎再不會單純的認為,天空永遠是藍的,空氣永遠沒有彈藥的氣息。再一次睜開雙眼的時候,他已然拿起來手中的筆。靜靜坐在桌前的海明威,腦中浮現出父親釣魚的場面——那樣一幅畫,是十分美好的,當時沒有戰爭硝煙,當時沒有人民的哭喊。大家都歡歡喜喜,努力為家庭奔波勞累著。但此時,世界似乎換了主人,裝在裡面的人民,需要為此做出些什麼。

海明威選擇移居古巴,尋找新的生活。

他認識了老漁民富恩特斯。一次,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善於觀察生活的海明威認為這將成為一個很好的素材。

於是,滿載著希望與堅強的聖地亞哥誕生了。他一誕生就是一位老人,一位熱愛釣魚,卻總是釣不著的背運的老人。正如海明威所寫:“老漁夫聖地亞哥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40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頭不會交好運。”

聰明的海明威不會總讓故事惡勢的發展下去。聖地亞哥終於在第85天釣上了一條大魚,但是與這條魚周旋了兩天,卻終究是被鯊魚搶了去。聖地亞哥的眼神里開始有了疲憊,但是並不頹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聖地亞哥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的精神。

海明威十分擅長運用象徵手法描述各種形象,如故事中屢屢出現的鯊魚,就代表了黑暗勢力,而從5歲開始就和老漁人生活在一起的馬洛林,卻有著一身骨氣與強烈的責任心,而這便是從側面烘托聖地亞哥的為人,馬洛林也代表著這樣一種精神,將會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老人與海》是值得人感念的,海明威能在那樣一個時期寫出這樣哲學的作品,不僅是精神的寫照,也是心底的願望。他希望一切都會很好,但是生活並不如此。聖地亞哥也明白,所以他對待連續幾日打不到魚的態度,淡然而充滿信心。我熱愛聖地亞哥,我喜歡他那份信心。因為信心於我而言,總是難以可及。

從小到大的打漁生活,讓聖地亞哥疲憊了,他最後一次來到大海邊上的時候,是那個黃昏。懶懶的陽光照耀,海聲滔滔,卻顯得靜謐。不遠處的海鷗開始群群歸巢,借著日光相互追逐。他轉過身,依舊用那雙湛藍的雙眼看向我,向我揮了揮手,甩動了下手中的漁網,用低沉而疲憊的聲音告訴我:“又該回家了,今天又沒打著魚,不過沒關係,以後,以後一定會的。今天,我盡力了。”他笑著轉過身,那笑容看上去慈祥又令人安心。我看著他日益佝僂的身體逐漸埋沒於大海,被夕陽掩埋,我再環顧下四周,海鷗還未飛走,朝著老漁人遠去的方向打著旋兒。似乎對今日的聖地亞哥格外的留戀。

這一切多美好啊,聽著海鷗的鳴叫,聽著海聲滔滔,我戀戀不捨的轉過身,看著現實世界的我,看著《老人與海》最後的那幾頁,看著老人遠去的背影,他真的累了,如海明威一樣,需要休息了。

聖地亞哥轉過身的那一霎那,我知道這個故事算是結束了。但是海明威仍然借著那薄薄的幾頁紙,告訴我,要永不言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