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從黃渤到廖凡,沉默是一種底氣

有個朋友看完《離婚律師》後建議我:「你應該寫寫吳秀波,中國像他這個年紀這種類型的男演員不多,不像黃渤。」

黃渤怎麼了呢?在我看來,上帝把能給的東西都給他了,除了外貌。而說到演技,國內男演員里,最近對兩個人比較長草,第一個是黃渤,還有一個是廖凡。

黃渤的長相和氣質就不用說了,2014年春晚,人家硬是把愛馬仕穿出了建築工人的范兒,這也算是一種功力。

但是,從《瘋狂的石頭》到《無人區》,甚至到大爛片《101次求婚》,他就是那種能把自己使勁撕碎,碎成一萬片,然後世界上從此沒有黃渤這個人,從此只有這個角色的演員。你能想像《無人區》裡的陰損販子和跟林女神求婚的樸實大叔是同一個人嗎?到了這一部《親愛的》,當黃渤找到兒子後,坐在公安局台階上哭得鼻涕都流出來時,那一刻,他形象地詮釋了《演員的自我修養》:「演員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環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樣正確地,合乎邏輯地,有順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樣去思想,希望,乞求和動作。」他演的永遠不是他自己,而是故事裡的人。

7年歌廳伴舞,8年舞蹈老師,做過配音,管過工廠,開過玩具店,還曾經是一家新媒體公司的創意總監,在進入娛樂圈之前,黃渤已經和三教九流統統打過一遍交道了。有人被起點並不高的生活碾壓得沉寂無聲,三兩杯小酒七八個友,一輩子也就瑣瑣碎碎地過去了,但有人就能把這些人間冷暖濃縮成養分,慢慢澆灌一株名叫「臥薪嘗膽」的植物,然後,等待花開果落。

據說,黃渤從沒有強求過紅毯要走壓軸,「你沒名氣,最後一個走人家記者都收工了;你有名氣,什麼時候走都會被關注。」他從來沒有宣傳期一定要上多少雜誌封面,「我OK的時候,以前關係一般的朋友會忽然成為特好的朋友,我不OK的時候,你過去找人家請求一個角色,人家也不給你,就這麼簡單。」

這樣的清醒,簡直不像個明星。但確實來自一個2014年國慶檔一個人獨占三部的人,這樣「自己跟自己搶票房」的大滿貫盛況,只有葛優得到過。而其實在此之前,黃渤已經憑藉《泰》《西遊降魔》《痞子英雄》榮膺票房「卅帝」稱號。

對角色的把握來自演員的悟性和情商,要求演員必須接地氣,必須不端著,才能把人性中的每一個面,都拿捏到位。很多英俊小生做不來這個,他們太愛惜自己動了刀子的臉,太愛惜自己的所謂形象。而實際上,35歲以後,肉體都會老去,對男演員,或者對一個男人來說,最有魅力的,是頭腦。

黃渤回答問題反應敏捷,風趣又幽默,據說他愛喝酒,酒量極大,跟記者在酒吧偶遇,也能喝上一杯聊聊天。他還愛玩愛買東西,「腦子裡能裝十件事兒」。以上種種,都從側面證明了他腦子的好使程度。

聰明的人,始終會出來的,當然,不是小聰明。另外一位廖凡,比黃渤長得好看點,但大紅大紫的路,跟黃渤一樣,都是一點一點攢起來的。翻開他的作品履歷,從《將愛情進行到底》到《別了,溫哥華》,清一色的千年大配角。這條路上,還盛產過林雪和張家輝。

配角是什麼意思?是新聞發布會上永遠被主持人最後施捨過來一個問題的那一位,是片場沒有什麼助理只有自己管自己的那一位,是勢利的媒體包括有時我自己在內說「這人有什麼好采」的那一位。在這個烈火烹油的浮誇時代,鎂光燈永遠是屬於主角的。人們向來只喜歡錦上添花,去恭維和追逐那個光芒四射的中心;配角,只能學著習慣在角落沉默。一個細節是:當廖凡知道很多媒體在獲獎前後對他的態度明顯變化時,並沒有說什麼過激的話。經歷過平淡的人,早就知道什麼叫作寵辱不驚。

平淡就是:沒有過什麼像樣的緋聞,也沒有貼過什麼長微博炒作自己的感情進度,據說女友是一個編劇;也沒有過什麼負面新聞,老老實實演好每個戲。()「每一個角色再小也會認真對待。」終於,40歲生日的時候,廖凡把他自己從沉默里挖了出來。

這一點兒也不奇怪。時間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有的人在時間裡主動放棄,因為通往金字塔尖的那條路,精英太多,機會又少,好累好辛苦;而有的人,從時間裡完成了積累,讓過往所有的沉默,都變成今天的底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