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王樹彤:到底是誰搶走了你的機會?

王樹彤:到底是誰搶走了你的機會?

「年輕人的機會」是我從博鰲論壇回來後不斷想起的一個話題,記得論壇主辦方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了,機會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為什麼如今很多年輕人覺得他們得到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呢?

我在之前的一篇部落格中提到過,很多人覺得是「富二代」、「官二代」搶走了他們的機會。誠然,如今存在階層固化、存在社會資源配置不公的問題,當社會資源更多地被強勢群體獲得時,那些有個「好爹」的人自然會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但其實機會不均等的現象並不是現今社會特有的現象。年輕人可以向自己的父母輩了解一下,在緊缺經濟時代、改革開放之前和初期,是否同樣存在著身份、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的不平等?當時要單位分一套房有多困難?讀大學對於內地學生來說是不是有如一步登天?做什麼事兒是不是都有「走後門」之說?

在很多時候,我們說到機會,總是傾向去站在今天討論昨天出現過的機會,就像是在談論一隻瘋漲過的股票。中國轉型時代出現的機遇,大家都可以舉出一大堆:比如,當時低門檻就可以進入房地產行業,幾千元就能開個廣告公司,買幾十張股票認購證就可以獲得第一桶金,幾個人的家庭小作坊可以在短短几年內發展成大的製造商,等等。很遺憾,這樣的機會可能真不會再有了。不過有一點,雖然現在大家都覺得20年前機會多,但當初大多數人懵懵懂懂的時候,有幾個人會認為那是百年難遇的機會呢?

現在很多人覺得既然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又生不逢時,沒趕上「轉型機遇」,那麼,只有華山一條道了:考公務員或進事業單位。於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希望進入體制內分享「特權福利」。我曾經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張照片,場景令人震撼:2010年遼寧省各級機關公務員考場外,一位看起來有超過30歲的考生被錄取後,在給家裡打電話報喜時竟喜極而泣。這個表情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似乎看到的是新一代的「范進中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擠進「公家單位」。2011年公務員考試報名者刷新三項記錄:人數逾140萬,出現年齡最大的35歲的考生,競爭最激烈的前6個職位考錄比例達到空前的3000:1。

另一則故事則更令人唏噓:合肥工業大學的團委副書記陳剛在競選團委書記落敗後,以決絕的方式抗爭競選的不公正,從12樓「縱身一躍,凜然赴死」。陳剛從一個從農村出生、沒有背景的大學生,憑著自己的努力,一直乾到校團委副書記,期間也打敗了無數的競爭對手。但當他正躊躇滿志、小心翼翼地按照中國金字塔型的行政官僚體制往上走時,現實最終沒有讓他圓這場當官的夢。

顯然,考公務員,進國企、事業單位,確實給了大家對安定生活的無窮想像,即便是經過千辛萬苦進入一個貌似穩定的事業單位,想要獲得所謂的「機會」,仍然是相當有限和不可預測。

因此,機會的多少在我看來多少是一個偽命題,不值得去糾結,去鑽這個牛角尖。我們與其抱怨現在機會少了,個人、家庭的資源不夠多,還不如努力去把握可控的因素。把眼光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別人沒看到的機會,而不是只看到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占有的機會。如何給自己長一雙能看到機會的慧眼,具體來說,跟大家分享三點:

一、了解自己

我曾經在接受一家雜誌的採訪時,回答過杜拉克的經典五問,其中第一問就是:你是誰?這個問題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需要常常思考的、而且是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我當時的回答是,「我」就是一個平凡而特殊的個體,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過程,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管理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接受自己,了解自己,傾聽自己。只有了解自己,就可以給自己找到準確的定位,比如,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一個創新夢想的實踐者。找對自己的定位,認準方向,選擇自己最擅長和喜歡的事情。這一點,無論是對求職者還是創業者都是一致的。只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哪怕多付出一些辛苦,早晚你會看到機會之門。賈伯斯在被他自己創立的蘋果電腦踢出局之後,雖然有過沮喪的時刻,卻因為他充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所以始終沒有停下過他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業,才有了今天你所看到的賈伯斯。

二、挑戰自己

大部分年輕人不甘平庸,但常常因為一些現實的利益,或者為求短暫的安全感,不願意挑戰自己。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碌碌無為,一方面卻在現實中縮手縮腳,這確實是一種悲哀。他們最終會發現,其實承受的心理壓力並不因為保守的態度而減少,而長此以往,他們會發現做一個所謂的「普通人」其實也並不容易,他們同樣會承受相當大的經濟壓力。不要試圖追求安全感,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我曾經說過,事實上周遭的環境從來都不會有絕對的安全感,如果你覺得安全了,很有可能開始暗藏危機。

許多年前,我就聽說過一個故事。古時候日本漁民出海捕鰻魚,因為船小,回到岸邊時鰻魚幾乎死光了。但是,有一個漁民,雖然他的裝備和別人完全一樣,可他的魚每次回來都是活蹦亂跳的,所以他的魚就能賣高價。他死前把這個秘密告訴了他的兒子,就是在盛鰻魚的船里,放進一些鯰魚。(勵志電影  )鰻魚和鯰魚生性好鬥,為了對付鯰魚的攻擊,鰻魚被迫竭力反擊,生存的本能被充分調動,就得以存活下來。鰻魚的死還因為生的希望破滅,因為他們知道被捕後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所以選擇了無聲的放棄。漁民想對兒子說的是:只有勇於挑戰,才能擁有成功和希望。

三、獨立思考

我認為,中國教育體制的最大弊端,也許並不在教育與市場的脫節,而是沒有認真去教會年輕人獨立、全面、理性的思維方式。很多人即使出了學校仍然在尋找標準答案,仍然以考試的心態在面對人生的課題。現在如果跟20年前相比,可能減少的是一夜暴富的機會,但如果有敏銳的洞察市場力,仍然可以發現屬於自己的機會。比如,你看到了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會是今後十年的機會,那麼,你就要設法尋找一種目前尚未滿足的市場需求,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像力,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來填補這個市場縫隙。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有一條原則是不變的:機會屬於它的發現者,真正的機會是對一個時代趨勢的判斷和市場需求的捕捉。每個時代都有富有時代特徵的機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