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一)

在閱讀這本書後,我發現本書和以前讀過的歷史書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適先生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設又是在現有的證據上做出來的,也不能說他不對,能將歷史寫得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書難怪可以獲得好評和眾人推薦。

本書最大的意義和價值不是給我們簡單介紹人類的歷史,而是作者從各類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觀念和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對哲學和人類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認為過去的人類並不比現在的人類過得差,他們比現在的人類可選擇的食物種類更加豐盛,人也更為自由,平時通過採集和狩獵可獲得鍛鍊,也不易於感染群體性疾病。當人的負擔過少,欲望較少,人也會更加的快樂和容易滿足。

其次,他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農業革命是歷史上的最大騙局。表面上看,人類通過大面積耕種,大規模的生產,使得人口激增,並不斷發展壯大,實際上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資源環境的破壞,各種政治權術以及殘酷的戰爭,最主要的是人類的自由被大大束縛於土地之上,芸芸眾生耗盡心血產出的糧食也提供給某些精英分子,而他們卻史上無名,為他人做嫁衣。

最後是他對於人類的未來之思考。人類無論處於哪個時代,都應該思考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之為人的基本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如果我們不能認清人之為人的特點,人類的獨特性,一旦我們發明出比我們更聰明的物種,我們該何去何從?

《人類簡史》讀後感(二)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全書不僅是站在某個民族(國家)或者人類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動物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從數百萬年前講起,一直講到現代,並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後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並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恆旋律。人類從低級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級物種,但並不意味著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真是始於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卡尼曼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局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展交織著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基督教的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樣有其偶然性,羅馬皇帝偶然發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並發現通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持下,基督教一舉成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現。

時代的進步夾雜著局限與包容。遠古時代,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後,由於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級的工作,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男女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類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發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人類簡史》讀後感(三)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說,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類簡史》這本書除了能提供圓圈外的未知,還給讀者講訴了已知的圓圈內的新知,刷新了讀者的人類史觀,這就是一本歷史書能掀起這麼大波瀾的原因,年輕的以色列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憑藉這本書聲名鵲起。如果說《槍炮、病菌與鋼鐵》描述的是人類發展自然史,《人類簡史》講述的則是人類發展人文史,將人類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巨觀歷史進程讀本,也是一本處處深刻的思辨哲學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已經耳熟能詳,是什麼原因讓與多數動物一樣從事狩獵採集的智人經過短短的時間就統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沒錯!但是,與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為什麼仍然在非洲的熱帶雨林過著小規模的群居生活,採摘果實、樹葉和挖點草根樹根果腹呢?它們也並不是愚蠢得一塌糊塗啊!是智力的哪個部分讓智人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夠用語言告訴大家:「小心,有獅子!」但只有智人能夠說出:「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認知革命之後,區別於其他動物,智人具有接受想像事物的能力,傳說、神話、神和宗教應運而生。作者也在TED大會上做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演講,說明為什麼接受虛無的能力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

農業革命之後,人類積累了夯實的物質基礎,養活了比狩獵採集社會多得多的人口,憑藉想像構建更為龐大而精緻的秩序社會。農業革命生產的剩餘產品需要記錄,稅收和交易也需要記錄,人類語言文字也就從結繩語逐漸發展到如今計算機語言的0和1。農業革命除了動物做出了巨大犧牲外,人類也犧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窮人勞動的剩餘價值。「天生帶來允許,文化造成封閉」,為什麼女性地位低於男性,而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人類?

全球化聽起來是二十一世紀的辭彙,但實際上全球化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一直在進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成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號,基督教堂可以是中關村和東單的地標建築,穿著學士服拍畢業照也是中國學生的畢業必修課。金錢是人類社會最普遍信賴的虛構物,帝國的刀槍棍棒和攜帶的病菌不僅實行經濟上的擴張還要求被征服者文化屈從,而當宗教從多神教轉向一神教時就近乎狂熱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個唯一的「上帝」,這就是過去幾個世紀全球化過程的三大法寶。

科學革命的核心是人類不再只關注圈內已知的知識,對外圍的未知視而不見,而是承認自己對外圍的無知。人們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通過觀察和數學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學革命之前,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鑽研古籍和傳統,比如寫詩作詞都要引經據典,賈寶玉作詩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麼結網的,去問牧師,牧師不知道,去問《聖經》,《聖經》裡也沒有,於是牧師說:「上帝說蜘蛛怎麼結網不重要」,古老的知識體系認為我們已經把該知道的都知道了。對於全球的共性問題??貧窮,基督教要求窮人去教堂禱告,佛教則告訴信眾錢乃身外之物,伊斯蘭教說貧窮是安拉賜予的,難道我們要相信它們安守貧窮?

歐洲的文藝復興始於十三世紀末,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為科學、文藝發展掃清了道路,為人們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於因為支持地球圍繞太陽轉而被燒死。而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比歐洲晚了五百年,這也是西方緣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參見《西方將主宰多久》)。當科技迅猛發展,從蒸汽機的發明到核子彈的爆炸,獲取能量的能力越來越大,人類文明邁著巨大的步伐前進(參見《文明的度量》)。隨著帝國與科學聯姻,並搭上工業的巨輪,人類對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現驚人的增長。哥倫布航海時大量船員因敗血症死亡,四百多年後青黴素才被發現,而不過幾十年後人類器官已經可以克隆移植了;從萬有引力的發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建立經過了將近三個世紀,而僅僅過了二十年,弦理論就萌芽了。()

然而作者並沒有盲目樂觀的下結論說人類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人類從動物變成上帝后,還有可能迎來智人末日。「因為即使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的話,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

一本好書,不是當你合上書本恍然大悟:「喔…原來說了這麼件事」,而是給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讀完仍意猶未盡。為什麼智人可以接受想像的事物,為了明天可得到一大堆香蕉而放棄眼前的一根?真的是小麥馴服了人類嗎,人類現在過的生活比以前快樂嗎,是否也像雞、牛一樣為了DNA數量的增加犧牲了自由和快樂?人類社會會怎樣發展,地球能實現人文意義上的地球村嗎,民族和人種的區別會變得不重要嗎,人類意識真的已經變成文字的奴僕了嗎,語言文字會實現大融合嗎?科學革命將何去何從,可以隨意創造生物的時代會來臨嗎,浩渺的宇宙難道沒有外星人嗎,可以像《星際穿越》的主人公一樣進入更高的維度嗎,可以進入平行宇宙逃離必定湮滅的這個宇宙嗎?

返回頂部